当地时间11月9日,美国参议院达成一项关于结束政府“停摆”的协议,让历时40天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即将以参议院短期拨款协议落幕。这份保障资金至2026年1月30日的协议,虽让80万联邦雇员有望复工复薪,却未触及危机背后的制度痼疾与政治矛盾,美国仍深陷司法制衡、预算博弈、民生修复与政治信任的多重困局。
![]()
停摆缓解未让特朗普关税政策脱离司法挑战。11月5日最高法院听证会,“总统征税权”的宪法之争白热化。首席大法官罗伯茨质问:“借紧急状态征关税,是将国会征税权据为己有”,直指政策核心法理硬伤,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关税实为行政权越界。
特朗普提名的大法官戈萨奇、巴雷特质疑关税合理性,打破“立场绑定”潜规则。若最高法院裁定政策违宪,不仅2000美元“红利”(依赖关税收入)落空,国际贸易反制还将升级,冲击美国农业出口与制造业成本。
拨款协议是两党民生压力下的临时妥协,非财政共识。两个多月的资金窗口期仅延后矛盾,2026年1月的“停摆倒计时”已启动。民主党部分议员“倒戈”是因选区雇员抗议、食品券困境的现实压力,两党财政理念分歧未弥合。
![]()
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预算谈判政治化加剧。民主党或借民生议题逼特朗普放弃激进关税,而特朗普若坚持“关税促产业回流”,将引发国防与民生预算争端。更严峻的是,停摆造成350亿美元GDP损失,叠加挪用80亿国防研发资金的窟窿,下次谈判空间更窄。
停摆对民生的深层创伤远超资金恢复,核心是信任体系破损。80万联邦雇员虽将补发薪资,但40天无薪期已造成不可逆影响: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三成雇员借高利贷,一成半家庭推迟子女升学或慢病治疗,公务员离职潮风险加剧。
弱势群体社保安全感重创。虽协议保障食品券至2026财年,但停摆期间20%受助者依赖食物银行、部分儿童营养不良,导致低收入家庭囤积食品,增加基层治理难度。科研领域亦受损,哈佛、MIT等证实,癌症研发、北极监测等项目中断或倒退1-2年。
特朗普停摆后抛出的2000美元“红利”承诺,陷入“承诺屡空—信任流失”循环。今年以来,“裁员节流发补贴”“1000-2000美元补贴”均因资金无着未果。《华盛顿邮报》民调显示,仅32%选民信其能兑现,近六成视之为“选举口号”。
特朗普行政集权引发体制制衡。停摆中挪用国防资金、威胁解雇雇员遭两党批评;若关税违宪,国会或推动修订《总统紧急权力限制法案》。共和党大佬亦担忧“危机治国”拖累选情,党内斗争加剧。
40天停摆是美国治理体系矛盾的集中爆发。短期拨款未解决行政与立法失衡、两党对立、司法与行政冲突等核心问题。若关税逻辑不变、两党无财政共识,2026年初停摆风险仍存,司法制衡强化与民众信任流失将持续削弱治理效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