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忘带抹布被罚站,我派工人扛十麻袋送去,班主任连打38通电话

分享至

傅星睿已经盯着书包发呆了十分钟。

他的手指反复摩挲着书包带子,眼神飘向窗外。

杨雪莲把煎蛋推到他面前时,注意到儿子眼底淡淡的青黑。

"快点吃,要迟到了。"

孩子猛地抖了一下,像是被这句话惊醒了。

这样的早晨,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三次。

杨雪莲默默记在心里,却没有当场点破。

她看着儿子机械地往嘴里塞着早餐,眉头微微皱起。

教室里的阳光应该很暖和,可孩子每次出门都像走进寒冬。

电话在口袋里震动,是班级群的新消息。

陈老师发的通知总是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

"明日大扫除,请务必带齐清洁工具。"

后面跟着一个微笑的表情,却让人感觉不到温度。

杨雪莲关掉手机,看着儿子单薄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

她想起上周家长会后,陈老师那张永远挂着标准微笑的脸。

那种微笑,像一层薄冰覆盖在深不见底的湖面上。



01

杨雪莲收拾完碗筷,时针已经指向八点半。

窗外飘着细雨,把小区里的香樟树洗得发亮。

她擦干手,给阳台上的绿萝浇水。

这是丈夫去世后她养成的习惯,照顾些什么能让她平静。

三个月前的那场车祸,让这个家突然缺了一个角。

星睿变得沉默寡言,她则学会了在深夜独自流泪。

电话铃响,是公司主管打来的。

"雪莲,今天的客户资料准备好了吗?"

她这才想起今天有个重要的项目汇报。

"都准备好了,我九点前到公司。"

挂掉电话,她匆匆换上职业装。

镜子里的女人依然干练,只是眼角的细纹深了些。

独自抚养孩子的这三个月,每一天都是考验。

她经过星睿的房间,看见书桌上摊开的作业本。

数学题只做了一半,铅笔滚落在桌角。

这不像星睿的风格,他一向是个认真的孩子。

杨雪莲轻轻合上作业本,注意到课本里夹着张纸条。

纸上画着个小人站在墙角,周围是密密麻麻的眼睛。

画的线条很乱,看得出画的人心情很烦躁。

她把纸条重新夹好,心里泛起一丝不安。

下班回家时,雨已经停了,夕阳把地面染成金色。

星睿坐在沙发上发呆,电视开着,却不见他在看。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挺好的。"孩子回答得太快,反而显得不真实。

杨雪莲注意到他校服袖口有块污渍,像是粉笔灰。

但她没有追问,转身进了厨房准备晚餐。

切菜的间隙,她听见星睿在阳台上逗弄流浪猫。

孩子只有在和小动物相处时,才会露出真心的笑容。

这让她想起丈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孩子的沉默,往往比哭闹更让人心疼。"

锅里的水烧开了,蒸汽模糊了窗户。

也模糊了她望向阳台的视线。

02

周末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客厅。

杨雪莲做了星睿最爱吃的豆沙包,想让他开心些。

"妈妈,我可以不去上作文辅导班吗?"

星睿咬着包子,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为什么?你不是很喜欢王老师吗?"

孩子低头玩弄着筷子,半天没说话。

杨雪莲放下手中的牛奶杯,坐到儿子身边。

"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了?"

星睿的睫毛轻轻颤动,像受惊的蝴蝶翅膀。

"就是...就是有点累。"

这个借口太拙劣,连他自己都说得很勉强。

杨雪莲轻轻握住儿子的小手,发现掌心有汗。

"告诉妈妈,到底怎么了?"

长时间的沉默后,星睿终于抬起头。

他的眼睛里闪着水光,嘴唇微微发抖。

"上周三,我忘记带抹布了。"

"然后呢?"

"陈老师让我站在讲台旁边。"

星睿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变成了耳语。

"她让每个同学明天都要多带一块抹布。"

"说是给我准备的,这样我就不会忘记了。"

杨雪莲的心揪了一下,但语气依然平静。

"然后呢?你站了多久?"

"一整节课。"星睿的声音带着哭腔,

"同学们都在看我,后排的男生在笑。"

厨房里的水壶发出尖锐的鸣叫声。

杨雪莲起身去关火,动作比平时慢了许多。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因为忘带作业罚站。

那种羞耻感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只有你一个人被罚站吗?"

"还有李明明,他上周忘带跳绳。"

星睿似乎放松了些,话也多了起来。

"陈老师说这是'集体提醒',能帮助大家记住。"

好一个"集体提醒",杨雪莲在心里冷笑。

她给儿子倒了杯温水,看着他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窗外有鸟飞过,在阳台上停留了片刻。

就像孩子短暂的童年,稍纵即逝。



03

周一的家长会安排在下午四点。

杨雪莲特意请了半天假,提前到学校。

教室布置得很整洁,墙上贴着优秀作业。

她注意到星睿的作文被贴在角落,边角有些卷曲。

陈老师穿着米色套装,笑容得体地迎接每位家长。

"傅星睿妈妈,最近工作忙吗?"

"还好,谢谢陈老师关心。"

杨雪莲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她观察着这位班主任,四十岁左右的年纪。

说话时习惯性地抬着下巴,显得很有威严。

家长会开始后,陈老师先表扬了期中考试前十名。

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强调纪律问题。

"有些同学总是丢三落四,影响班级秩序。"

"希望家长配合,每天检查孩子的书包。"

杨雪莲举起手:"陈老师,关于忘带东西的惩罚..."

陈老师微笑着打断她:"那不是惩罚,是提醒。"

"但让孩子当众罚站,会不会伤到自尊?"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个家长转头看她。

陈老师的笑容淡了些:"这位家长可能误会了。"

"我们采用的是正向激励,不是体罚。"

坐在前排的家委会代表宋桂芳接过话头:"陈老师的方法很有效,我们班忘带东西的情况少多了。"

其他家长纷纷点头附和,有人还鼓起掌来。

杨雪莲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记下每个细节。

散会后,她特意留到最后。

"陈老师,我想单独聊聊星睿的事。"

"不好意思,我马上还有个会议。"

陈老师收拾着讲台上的材料,头也不抬。

"就五分钟,关于上次忘带抹布的事。"

"那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不是吗?"

陈老师终于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不耐烦。

"傅星睿妈妈,教育孩子需要家校配合。"

"您工作忙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完全不管。"

这话说得轻飘飘的,却像针一样扎人。

杨雪莲看着陈老师离开的背影,握紧了拳头。

走廊上的光荣榜贴着陈老师的获奖照片。

"优秀班主任"五个金字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04

接孩子放学时,杨雪莲遇见了李明明的妈妈。

两个孩子在操场上玩,家长站在树荫下等待。

"你们家星睿最近怎么样?"

"还行,就是有点不爱说话。"

李明明妈妈叹了口气:"我们家也是。"

"听说明明上周忘带跳绳了?"

"可不是嘛,被罚得可不轻。"

这位母亲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陈老师让全班同学每天多带一根跳绳。"

"整整一个星期,明明都不肯去上学。"

杨雪莲想起儿子画的那张纸条,心里明白了。

"学校不管吗?"

"怎么管?陈老师可是优秀教师。"

李明明妈妈苦笑:"再说也没体罚,告状都没证据。"

这时宋桂芳走了过来,笑声很响亮:"在聊什么呢?这么严肃。"

"没什么,就说孩子学习的事。"

杨雪莲及时岔开话题,不想打草惊蛇。

宋桂芳是家委会会长,也是陈老师的得力助手。

她女儿是班长,从来没受过任何"提醒"。

"陈老师确实严格,但严师出高徒嘛。"

宋桂芳说着,朝操场上招招手:"琪琪,该去上钢琴课了!"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校服穿得一丝不苟。

杨雪莲注意到其他孩子都躲着这位小班长。

星睿牵着明明的手走过来,小声说:"妈妈,我想去买本练习册。"

这是儿子的小暗号,意思是想快点离开。

回家的路上,星睿一直看着车窗外。

"妈妈,宋琪琪今天又当纪律监督员了。"

"是吗?"

"她记了五个同学的名字,因为桌洞不整齐。"

杨雪莲从后视镜里看到儿子忧虑的表情。

"你被记了吗?"

"没有,但我帮王浩捡橡皮,她说我交头接耳。"

夕阳把街道染成橘红色,却照不进孩子的眼睛。

杨雪莲决定开始做点什么。

她给几个相熟的家长发了消息,约周末喝茶。

回复的人不多,但至少有人愿意聊聊。

这就像在黑暗里点起一盏小灯,虽然微弱,但总是个开始。



05

周末的茶室包厢里,坐了四位家长。

除了李明明的妈妈,还有两个不太熟悉的家长。

"我们家小雨被罚过三次,因为忘带彩色铅笔。"

"陈老师让全班同学每天带两套彩笔,整整一个月。"

王小雨妈妈说着,眼圈有些发红。

"孩子现在一画画就手抖,说是怕连累同学。"

张一凡爸爸比较冷静,但眉头也皱得紧紧的:"我统计过,这学期被'集体提醒'过的孩子有八个。"

"差不多占全班五分之一了。"

杨雪莲默默记着笔记,心里越来越沉。

"找过校长吗?"

"找过,董校长说会调查,但后来没下文了。"

李明明妈妈补充:"宋桂芳带头给陈老师送了锦旗。"

"说严管厚爱,促进学生进步。"

茶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响着,没人去管。

杨雪莲放下笔记本,给大家添茶。

"我有个想法,可能有点冒险。"

其他三人都看向她,包厢里安静下来。

"下次再发生类似情况,我们要有所行动。"

"怎么行动?学校明显偏袒陈老师。"

"用她的规则,来打破她的规则。"

杨雪莲说出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有了雏形。

她知道这样做可能会让星睿难堪。

但比起长期的伤害,短期的阵痛更值得。

茶会结束后,她独自坐在包厢里沉思。

手机里存着搬运工马永贵的电话。

这是公司合作多年的老师傅,为人可靠。

她拨通电话:"马师傅,最近忙吗?"

"杨经理啊,不忙不忙,有事您说话。"

"想请您帮个私忙,可能需要用车和搬运。"

"没问题,随时听您安排。"

挂掉电话,杨雪莲又联系做劳保批发的朋友。

"老同学,你们那儿抹布怎么批发的?"

"要多少?量大从优。"

"先准备个十麻袋吧。"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开保洁公司?"

"不是,有用处。"

她没多解释,但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

窗外华灯初上,城市的夜晚刚刚开始。

这个计划像颗种子,在她心里悄悄发芽。

06

周二晚上,班级群的通知如约而至。

陈老师发的消息总是带着特有的格式:"明日全校大扫除,请务必带齐清洁工具。"

"特别是抹布,建议准备两块以上。"

后面跟着那个熟悉的微笑表情。

紧接着是宋桂芳的回复:"收到,一定配合老师工作!"

其他家长纷纷跟队形,刷了一屏的"收到"。

杨雪莲看着手机屏幕,手指微微发烫。

星睿正在写作业,背影显得有些紧张。

"妈妈,我收拾好书包了。"

"抹布放了吗?"

"放了两块。"孩子的声音有些发抖。

杨雪莲走到儿子身边,摸了摸他的头。

"如果明天有人忘带抹布,你会怎么想?"

星睿愣了一下:"我会借给他。"

"可是陈老师可能会惩罚那个同学。"

孩子低下头,铅笔在指尖转动。

"那...那也不应该让全班跟着受罚。"

这句话给了杨雪莲最后的勇气。

她回到卧室,拨通了马永贵的电话。

"马师傅,明天上午九点,麻烦来一趟。"

"好的,需要带几个帮手?"

"两个就够了,要搬点东西。"

接着她又联系劳保店老板:"老同学,明天早上能送货吗?"

"这么急?我让人七点就给你送。"

所有环节都安排妥当后,她开始写邮件。

是给董校长的,礼貌但直接地反映了问题。

她没有要求立即回复,只是留下记录。

夜深了,星睿已经睡熟。

杨雪莲轻轻推开儿子的房门。

月光照在孩子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影子。

睡梦中的星睿皱着眉头,像是在为什么事烦恼。

她想起丈夫生前最常说的话:"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要轻拿轻放。"

而现在,有人在这颗心上划下了痕迹。

回到书房,她检查了一遍明天的计划。

十个麻袋的抹布,应该够全班用一学期了。

这个数字既不会太过分,又能表达态度。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校正视这个问题。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用"为你好"来搪塞。



07

第二天清晨,杨雪莲起得特别早。

她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叫醒星睿。

"妈妈今天要去见个客户,让马伯伯送你好吗?"

星睿揉着眼睛点头,并没有起疑。

七点半,劳保店的货车准时到达小区。

十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堆在楼道里。

马永贵带着两个工人准时出现。

"杨经理,这是要往哪儿搬?"

"学校。"杨雪莲平静地说,

"三年级二班教室门口。"

马师傅愣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专业态度。

"要跟老师打招呼吗?"

"不用,送到就行,就说傅星睿家长让送的。"

工人们开始往卡车上搬麻袋。

麻袋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在清晨格外清晰。

星睿背着书包出来,惊讶地睁大眼睛。

"妈妈,这些是什么?"

"是抹布,送给班上同学的。"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被马师傅带上了车。

杨雪莲看着卡车远去,手心微微出汗。

八点五十分,她接到马师傅的电话:"杨经理,我们到学校门口了。"

"保安不让进,说要联系班主任。"

"那就联系陈老师吧,按我们说的做。"

她挂掉电话,开始处理公司邮件。

但一个字都看不进去,心跳得厉害。

九点十分,手机开始震动。

屏幕上显示"陈老师"三个字。

她没有接,任由铃声在办公室回荡。

第二个,第三个...

到第十个电话时,她把手机关了静音。

窗外阳光正好,教学楼应该很热闹。

她能想象出教室门口的场面:十个麻袋堆成小山,工人们等着签收。

陈老师气急败坏的脸,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还有星睿,他可能会害羞,也可能会骄傲。

这取决于老师如何解释这份"礼物"。

杨雪莲打开手机,未接来电已经二十个。

她给董校长发了条短信:"关于班级管理问题,我希望有机会当面沟通。"

这次,她不需要再保持沉默了。

08

三年级二班的走廊上,麻袋堆成了小山。

马永贵拿着送货单,平静地站在一旁。

"请问哪位是陈老师?麻烦签收一下。"

陈玉琦的脸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这是什么东西?谁让你们送来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