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扶鹰王金海智慧父母绽放班落幕:6位学员的真实故事,道尽“为什么值得来”!
10月30日傍晚,杭州扶鹰王金海智慧父母绽放班的最后一堂课结束,学员们却没有匆匆离场——有人围着导师请教后续的学习方向,有人在社群里分享这两天的听课感悟,还有人拿着笔记互相交流“回家怎么用这些方法练起来”。这场为期两天的课程虽已落幕,但它在学员心中种下的“改变种子”,才刚刚开始发芽。
为什么这些父母愿意牺牲周末,奔赴这场学习?为什么课程结束后,他们仍在热烈讨论?6位学员的亲身经历,藏着“我为什么要来参加绽放班”的真实答案,也让这份“成长的价值”格外动人。
![]()
我来,是为了撕掉贴了半生的“不善言辞”的标签
“去年2月24日第一次走进绽放班时,我连跟陌生人多说两句都发怵。” 学员贾鹏飞(化名)的分享,让不少人想起最初的自己。那时的他,“不善言辞”像一张牢牢粘在身上的标签,让他在社交中屡屡退缩,更别说站在台前分享。
可谁也没想到,经过在绽放班的学习,一年半后,他的人生早已换了模样:30场线下沙龙从策划到主讲,全程流畅自如;6场研修班落地生根,某些专场甚至已经筹备到了第三期。
“现在再也没有人相信我‘不会说话’了。” 谈及来杭州班复训的原因,他笑着说:“第一次来是想‘撕标签’,这次来是想把‘会说话’的能力练得更扎实——显然,绽放班没让我失望。”
![]()
我来,是为了在“镜子”里找到孩子问题的答案
“以前总盯着孩子:‘你怎么没动力?’‘你怎么没目标?’直到在绽放班照了‘镜子’,才发现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 学员王程远(化名)的话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在他看来,绽放班更像一面“通透的镜子”: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是因为自己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对未来迷茫,是因为自己也浑浑噩噩没方向。
“课程里说‘勇气大于100种能力’,‘干’比‘会’更重要,我以前不信,直到试着冲上讲台才发现,站上舞台的瞬间,心里的怯懦好像突然就散了,能量值真的能飙到540!” 如今的他,不再盯着孩子的 “不足”,而是先让自己活成有目标、敢突破的样子,“现在才懂,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是‘活给孩子看’—— 这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道理,也是我来绽放班的原因。”
![]()
我来,是为了从“社恐”变成敢为自己争取的人
“以前在人多的地方说话会手抖,现在能在广场上‘K 课’,还有‘粉丝’喊我‘歌唱家’!” 学员张娟(化名)的转变,始于绽放班对“勇气”的培养。
她曾是典型的“社恐”:家庭聚会躲在角落,公司团建不敢发言。可在绽放班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陪伴下,她慢慢突破了自己的边界:不仅在实践班、绽放班的舞台上主动分享,最多一次面对500人的场合,也能从容讲完自己的故事。
最让她骄傲的,是一次唱歌比赛的经历:“那次比赛主办方临时提前了时间,我按原计划赶到时,已经错过了场次。换以前我肯定默默离开,可那天我想起绽放班教的‘勇敢表达’,硬着头皮找主办方,客观说清自己的情况——最后居然争取到了半决赛的资格!” 她说,绽放班教给她的不是“说话技巧”,而是“敢站出来”的底气:“现在面对不公或遗憾时,我终于能为自己说句话了。”
![]()
我来,是为了跟着老教授学“传承好家风”
“我是被老婆‘硬拉’来绽放班的,一开始总觉得‘我一把年纪了,学这些没用’。” 来自浙大一院良渚分院的医生陈明(化名),谈起自己最初来学习的心态时满是坦诚。直到在班里遇见一位70岁的浙大老教授,他的想法才彻底改变——
那位老教授明明已经教养出了身为“上海同济大学副教授”的优秀儿子,却还带着爱人一起来上课,很多人不理解,可他却说,自己来学习的理由很简单:“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我想在这里学会怎么挡住负面能量,把家里的好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这句话让陈明瞬间醒悟:“原来学习不分年龄,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钱,是能传承的好家风。” 更让他惊喜的是,跟着扶鹰绽放班练习表达和梳理家庭问题时,不仅理清了“家风”的意义,还发现自己“口齿越来越清楚,脑子也比以前灵活——说不定还能预防老年痴呆”。课程结束后,他成了绽放班的“推荐官”:“不管多大年纪,想让家里更和睦、让孩子们更优秀,来绽放班都不晚。”
![]()
我来,是为了在全职妈妈的琐碎里找回自己
“那几年围着孩子、家务转,每天买菜、烧饭、洗碗,我总觉得‘我除了这些,什么都不会’。” 学员刘莉莉(化名)的经历,是无数全职妈妈的缩影。做全职妈妈的日子里,她被琐碎的家务淹没,自我价值感低到尘埃里,对未来满是恐惧:“我怕自己永远都是‘某某的妈妈’‘某某的妻子’,再也找不回‘我自己’。”
直到接触到绽放班,她才慢慢在学习中“找回自己”:从不敢上台到主动站在讲台上开研修班、办沙龙,如今她服务过的学员已有好几百位。“以前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现在我跟朋友说‘我好像无所不能’。绽放班帮我捡起了被遗忘的‘价值感’—— 原来我不是只能围着家庭转,我还能帮到更多人。”
![]()
我来,是为了让“只会干活”的理工女圆“老师梦”
“我是典型的理工女,以前只会埋头干活,从来没想过自己能站在台前分享,更别说当‘老师’。” 学员章妙(化名)说,在参加绽放班前,她总觉得“说话、分享是别人的事”,可在实践班(扶鹰教育另一课程)时,她试着突破自己,主动报名分享,不仅获得了志愿者勋章,还收到了很多同学的鼓励——也是那时候,她下定决心报名绽放班。
在绽放班的日子里,她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带领”:不仅积极参加每一次互动环节,还主动帮班里组织学习小组,最后成了班级的班长;更圆了自己藏在心里的“老师梦”,站在讲台上分享学习心得时,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埋头做事、不敢抬头说话”的人。
“在绽放班这个圈子里,你不努力都不好意思。” 她说,现在自己每天早上都会跑6.88公里,“身边的人都爱学习、会运动,满是积极的能量,你自然就想跟着变好。”
![]()
尽管杭州这场王金海智慧父母绽放班已落下帷幕,但学员们的改变仍在持续发酵。从“不善言辞”到“沙龙主讲”,从“盯着孩子”到“照见自己”,从“自我否定”到“自信绽放”——6位学员的故事,道尽了王金海智慧父母绽放班的价值。
就像一位学员在便利贴上写的:“我来绽放班,就是为了做好自己。当我活成了光,孩子自然会追光而来。” 而这,或许就是这场课程最动人的意义:它让每个父母都明白,最好的家庭教育,是 “父母先绽放,孩子才优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