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开幕日只安排了一场决赛,那就是公路自行车女子个人赛。和前一天的男子个人赛类似,比赛最后时刻又一次上演了集体冲刺的壮观场面,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进入最后9公里时曾有运动员突出重围,单独领骑,只可惜在最后一公里被大部队追上……最终,香港队的李思颖以3小时19分54秒的成绩成功卫冕,广东队的魏晓晴和黑龙江队的冯琳分获银牌和铜牌。
随着女子个人赛的结束,本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也落下了大幕。除了两次个人赛齐头并进的冲刺画面令人印象深刻之外,本次公路自行车项目最亮眼、最特殊,同时也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一幕,当数跨越粤港澳三地,全运历史上首次实现跨境比赛的男子个人赛。为了保证选手能够安全、顺利地完赛,赛事组委会开创性地采用对人、车、物“前置查验、闭环管理”的方式,集成无线射频、人脸识别、北斗定位等新技术,确保比赛中的6次“通关”,全部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
据赛事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男子个人赛,比赛期间需要6次经过相关口岸,这在全运会历史上还是首次。这种通关模式不仅需要科技支撑,也对三地合作举办跨境赛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组委会在赛道中的粤港、粤澳分界线处架起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构建起一套覆盖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的智慧通关管理体系。
比赛当天,通关人员及车辆首先在指定区域内完成人脸、指纹和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核验,确认身份。当自行车运动员高速驶过口岸关卡时,赛道中事先架设的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感应设备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等技术,结合前置报备的“白名单”信息和实时感应的数据进行后台核对,确保快速通关的便利性、顺畅性和信息的准确性。赛事结束后,选手在指定区域完成身份核验,配合边检及海关部门进行核销工作。这一模式大幅提升通关效率,确保了跨三地赛事安全有序地进行。
对于这种“畅游三地,无感通关”的新奇体验,参赛选手们也都赞不绝口。天津选手薛铭就表示:“通关过程非常丝滑,完全不影响比赛节奏。能够在这个跨越三地的赛道上比赛,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以后想想都会很自豪。”香港队的缪正贤则说:“以后每当我看到港珠澳大桥时,一定会想起我曾经在这座大桥上进行过比赛。”冠军刘志城则在发布会上表示,港珠澳大桥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赛段,“首先是惊叹咱们国家有这么精妙的技术,能建造出这么长的跨海大桥。其次是通关时能感受到澳门和香港市民的热情,我打心里感到激动和高兴。”
今晚报记者 苏娅辉(今晚报珠海电)
来源:今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