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美东时间11月9日,美国政府已经停转已经超过40天,延误航班超过7000次。可就在这等困难关头,美FBI局长乘专机完成了中美间一日往返,全程封锁消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FBI局长帕特尔于11月7日抵达北京,11月8日离开,期间同中方相关官员会晤,讨论芬太尼和执法问题。这次讨论也是中美釜山元首会晤的延续。中美双方心照不宣一般,都没有对帕特尔此行做任何报道。
![]()
正常情况下,政府停摆会让联邦机构运行受限,包括FBI内部预算压力、人员管理困难。但局长级别的外交任务属于“关键任务”,有例外安排,可以动用专机、调整人员和预算,这说明美方把中美执法合作列为高度优先事项。
一日往返北京,全程封锁消息,说明这是高度敏感的秘密性外交行动。在政府停摆压力下仍安排此行,反映出美国对中方合作的迫切性。
联合早报提到,帕特尔来华探讨的内容涉及芬太尼、执法合作,属于中美双边长期存在摩擦和合作交叉的议题。在中美会晤期间,美方取消对华加征所谓的芬太尼关税。这说明,中美在敏感议题上还是有合作空间的,强调的是务实执法和风险管控,而不是单方面的政治施压。
虽然美国国内毒品危机很严重,但大部分芬太尼问题其实源自美国本土和墨西哥地下实验室,中国在源头管控和出口管理上已经做了明确工作。这次帕特尔低调访问,双方应该重点讨论的是化学品出口监管、跨境执法信息共享、联合打击和管控机制优化的问题。
那为何中美都不报道,简单说就是:这事儿太敏感了。芬太尼属于高度管控的毒品,美国希望通过中方打击跨境流通。谈话内容涉及化学品出口、边境执法、侦查信息共享,这些都是安全级别高的事物,公开容易泄露行动细节。
尽管没有报道,商务部随后的动作说明了一切。10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要加强易制毒化学品出口管理,往美、墨、加出口这些化学品,现在要更严格审批了,不像以前那么随便。
帕特尔来华一事,折射出中美关系正开始慢慢解冻。体现出双方即便双方有摩擦,也在尝试务实合作。11月10日,交通运输部宣布,暂停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为期一年。同时商务部称暂停对5家美子公司反制。这都是象征性缓和动作。实质上是通过政策操作缓解摩擦、释放善意、为后续谈判创造空间。
这些动作串在一起看:总体信号非常清晰:中美关系正在慢慢解冻,双方在敏感议题上尝试“不战而屈人”的务实策略。
![]()
接下来中美关系该如何走向?未来类似芬太尼、执法、贸易、气候、金融监管等领域,很可能继续通过低调、务实的合作来控制风险,而非高调对抗。不过在科技、芯片、半导体、军事部署等核心利益领域,竞争不可避免。这种竞争不会像过去那样全面冲突,但会表现为策略性摩擦、政策管控、象征性制裁或反制,双方会尽量避免升级为全面对抗。
中美都意识到,关系过于紧张会损害全球经济和自身利益。因此未来更可能是“低调博弈+有限合作+风险管控”,关键是维持长期战略稳定,而不是短期情绪化对抗。双方将通过低调务实的合作、阶段性缓和和有限竞争,在保持战略空间的同时,逐步探索破冰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