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野史:康熙生父并非顺治?孝庄临终前一句话,揭开血脉之谜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注: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文中姓名均为化名,图/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后,洪承畴已在帐外跪了一夜,当如何处置?”

“不急,让他跪着。一个连死都不怕的男人,要想让他为你所用,就得先摧毁他的尊严。”

孝庄太后看着窗外的落雪,眼神深邃。

她知道,她要征服的,不只是这个男人的身体,更是他的灵魂。

数月后,一个秘密在紫禁城内外同时生根发芽。

宫内,顺治帝喜得龙子,取名玄烨。

宫外,洪承畴的府邸,也有一名男婴悄然诞生。

谁也想不到,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生命,将在几年后,因为一场天花,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彻底互换了命运。

大清的江山,从那一刻起,已经悄然改了姓氏。



01

故事的起点,在关外的盛京,那个寒冷的冬天。

明清两国命运的决战,松山大战,最终以明军的惨败而告终。

明朝的蓟辽总督,被崇祯皇帝倚为国之长城的洪承畴,兵败被俘。

这位一生都在为大明王朝南征北战的重臣,被俘之后,选择了最激烈的抗争方式——绝食。

他想以一死,来报答崇祯皇帝对他的知遇之恩,也为了保全自己作为汉臣最后的忠义名节。

刚刚登基不久的皇太极,极其欣赏洪承畴的军事才华,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法让他心甘情愿地归降。

最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个女人,走进了那间关押着洪承畴的,阴冷潮湿的密室。

这个女人,就是当时已被尊为永福宫庄妃的,博尔济吉特氏,大玉儿。

在那间昏暗的,只点着一盏油灯,充满了绝望和死亡气息的密室里。

大玉儿与洪承畴,进行了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长达数个时辰的秘密长谈。

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具体都谈了些什么。

只知道,当大玉儿迎着清晨的第一缕光,从那间密室中走出来的时候,她对等在门外的皇太极,只说了三个字。

“他降了。”

洪承畴的归降,对那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来说,是又一次致命的,沉重的打击。

而对于刚刚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大清,则是如虎添翼,得到了一个最了解明朝内部虚实的“活地图”。

不久之后,皇太极猝然长逝,大玉儿的儿子福临,在多尔衮等人的拥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顺治。

大玉儿自己,也母以子贵,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之一,孝庄太后。

而在这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背后,一个不能被任何人言说的惊天秘密,也早已悄然无声地埋下了。

那场在盛京密室里的长谈,不仅让洪承畴放下了求死之心,也让他与大玉儿之间,产生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夹杂着政治算计、情感纠葛与原始欲望的特殊关系。

清军入关之后,在北京城内一座极其隐秘的,由洪承畴最信任的亲信家丁日夜看守的幽静宅邸之中。

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他的哭声,被淹没在了那个时代巨大的喧嚣之中。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被称为千古一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

几乎就在完全相同的时期,在那高墙耸立的紫禁城内,也传来了一声同样响亮的婴儿啼哭。

年幼的顺治皇帝福临的后宫之中,一位姓佟佳氏的,出身并不算显赫的妃子,也为他诞下了一位皇子。

这个在万众瞩目之下诞生的皇子,被他的父亲福临,取名为,玄烨。

从此,皇宫内外,一个真龙,一个假龙,一个流淌着汉人丞相的血液,一个流淌着满洲皇帝的血液。

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龙种”,在各自完全不同的命运轨道上,开始了他们最初的人生。

宫外的“康熙”,在他的生父洪承畴的秘密安排和精心策划之下。

接受着当时最顶级的汉文化名儒的教导,和最残酷的,旨在磨炼心性的生存训练。

而宫内的真玄烨,则在深宫之中,在一群太监和宫女的过度溺爱和小心呵护之下。

成长为一个身体孱弱,性格也有些胆小懦弱的,普通的皇室子弟。

几年之后,一场可怕的天花瘟疫,如同黑色的死神,席卷了整个京城。

紫禁城内,更是人人自危,谈“花”色变,连宫门都不敢轻易打开。

每日都有成车的尸体从城里运出,焚烧的烟雾笼罩在京城上空,久久不散。

宫里的太医们束手无策,只能用一些隔绝和祈祷的原始方法,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不幸的是,身体本就孱弱,一直被养在深宫之中的真玄烨,也没能躲过这场可怕的劫难。

他也染上了天花。

高烧,疹子,昏迷,所有可怕的症状,都接踵而至。

在那个年代,天花就几乎等同于死亡的最后判决书,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

得了天花的人,九死一生,即便是侥幸活下来,也会在脸上留下永久的,丑陋的麻子。

为了保住这根皇室唯一的独苗,也为了避免在宫中造成更大的恐慌。

孝庄太后当机立断,下令将真玄烨秘密地,送往了宫外西山一处由皇家出资供养的,专门用来隔离和收治天花病人的佛寺之中,进行最后的隔离和就医。



她派出了最信任的太医和最得力的亲信,日夜守护。

然而,在经历了数日的痛苦挣扎之后,年幼的真玄烨,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凶狠的病魔,在痛苦中不治身亡。

02

当这个噩耗,通过最秘密的渠道,传回到紫禁城,传到孝庄太后的耳中时。

这位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女人,也忍不住一阵眩晕,差点跌倒在地。

而这个消息,对于刚刚才经历了自己一生挚爱的董鄂妃,和董鄂妃为他所生的,他最疼爱的唯一皇子,相继夭折的双重毁灭性打击的顺治皇帝福临来说。

是压垮他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沉重的稻草。

他彻底崩溃了。

他整日将自己关在养心殿里,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他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嘴里反复念叨着董鄂妃和孩子们的名字,状若疯癫。

他的精神,彻底地,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癫狂和绝望之中。

整个大清皇室,也在这一刻,真真切切地,面临着一个最现实,也最致命的政治危机——当朝的皇帝,绝后了。

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不仅会引起朝堂的巨大动荡,更可能让那些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宗室亲王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面对这个足以动摇整个国本的巨大危机。

面对那个精神已经彻底崩溃,在旁人看来已经不堪为君的亲生儿子福临。

作为整个帝国实际掌舵人的大玉儿,孝庄皇太后,在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的痛苦权衡之后,做出了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惊天动地的决定。

她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从宗室近支中,挑选一个孩子过继给福临。

她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充满了风险,但一旦成功,收益也将是最大的路。

她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儿子福临,已经指望不上了。

而她与那个汉人重臣洪承畴所生的,那个一直养在宫外的私生子。

无论是身体的强健程度,还是心智的成熟程度,都远远不是宫内这些被养废了的宗室子弟可以比拟的。

那个孩子,继承了她和洪承畴两个人的优点,聪慧,果决,而且身体里没有满人惧怕天花的基因。

她打起了那场在后世流传了数百年的,“狸猫换太子”的算盘。

在她的政治逻辑里,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卑鄙的偷梁换柱。

而是一次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对“兄终弟及”这条古老草原继承法则的,一次极富创造性的,大胆的运用。

与其让皇位,最终旁落到那些与自己血缘已经疏远,甚至可能心怀叵测的其他宗室亲王手中。

不如,把它传给同样流淌着自己高贵血脉的,“另一个儿子”。

孝庄太后一旦下定决心,便展现出了她那令人畏惧的,铁腕的执行力。

她首先以一种近乎于冷酷的,不容置疑的雷霆手段,迅速地封锁了真玄烨的全部死讯。

所有知道内情的太监,宫女,太医,都在一夜之间,神秘地消失了。

然后,她秘密地,派出了自己最精锐,也最忠诚的侍卫。

将那个一直被她秘密养在宫外,并且比真玄烨还要年长两岁的,“洪氏之子”,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进了皇宫。

她在一个深夜,召见了那个少年。

她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年幼,但眉宇间已经透着一股英气的孩子。

“从今天起,你不再是你自己,你是爱新觉罗·玄烨。”

“你的父亲,是当今的皇上。你的祖母,是我。”

“你听明白了吗?”

那个少年,面对着眼前这个掌握着他生杀大权的,名义上的“祖母”,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胆怯。

他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

“孙儿,明白了。”

孝庄满意地笑了。

她让他,从那一刻起,顶替了那个已经不幸死去的,真玄烨的身份。

从此,这个身体里流淌着汉人血液的,聪慧早熟的少年,就成为了爱新觉罗·玄烨,成为了大清帝国唯一的,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他也从此,背负起了一个巨大的,足以压垮任何一个正常人的,双重身份的沉重枷锁。

他对自己的真实身世,其实心知肚明。

但在他那位手段通天,心硬如铁的母亲,孝庄太后的反复敲打和严厉教导之下。

他学会了如何去隐藏自己所有的真实情感,和与年龄不符的城府。

他学会了如何去扮演一个完美的,符合所有人心中期待的,那个死去的“玄烨”的形象。

他也学会了如何去面对那个时而疯癫,时而清醒的,名义上的“父亲”——顺治皇帝。



03

时间,就在这样一种充满了谎言和压抑的诡异氛围中,一天一天地,慢慢流逝着。

那个因为接连遭受打击而几乎崩溃的顺治皇帝福临,也从最初那痛彻心扉的丧子之痛中,逐渐地恢复了一些神智。

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那个好不容易“死而复生”的儿子,似乎有些不对劲。

这个“玄烨”,无论是他的性格,他的样貌,还是他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言谈举止。

都与他记忆中那个性格懦弱,身体也有些胆小的亲生儿子,有着许多虽然细微,但却又无比确凿的,无法解释的差异。

他开始暗中地,小心翼翼地,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

终于,在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下,他通过一个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并且因为年老而早已退休,不被孝庄所注意的老太监的秘密传话。

最终,发现了这个由他最敬爱的母亲,一手导演和策划的,那个惊天动地的骗局。

他得知,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早已在那场可怕的天花之中痛苦地死去。

而眼前这个每天都毕恭毕敬地向他请安的,名义上的“皇位继承人”,竟然是他的母亲,与那个他从心底里就一向看不起的,汉人贰臣洪承畴的私生子!

巨大的羞辱感,滔天的愤怒,和被自己至亲之人彻底背叛的痛苦。

像三座无法逾越的大山,瞬间就将他所有生的意志,彻底地摧毁了。

他想反抗,他想冲到朝堂之上,向全天下的臣民,揭发这个巨大的,荒唐的谎言。

但是,他要面对的,是他的亲生母亲,是他母亲背后那股早已渗透了整个朝堂,足以掌控一切的庞大的后族势力。

他要面对的,更是那个虽然年轻,但无论是心智还是手段,都比他自己更像一个真正帝王的,“假儿子”。

他深知,一旦自己揭开了这个早已被母亲盖得严严实实的潘多拉魔盒。

那么,整个刚刚入关不久,根基未稳的大清江山,立刻就会陷入分崩离析的,万劫不复的内乱之中。

在极致的痛苦和看不到任何一丝希望的无奈之中,顺治皇帝福临,做出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无奈的一个选择。

他既不忍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他那铁腕的亲生母亲,和他名义上的“弟弟”,下达屠戮的死手。

他也无法再面对这个充满了谎言、欺骗和背叛的,冰冷得像一座坟墓的紫禁城。

他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他甚至来不及按照清朝的祖制,正式地册立皇太子,就抛下了他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皇位,他的江山,和他所有的爱恨情仇。

他以“驾崩归天”的幌子,从所有人的视线之中,彻底地消失了。

他独自一人,奔赴了遥远的,与世隔绝的五台山,削发为僧,遁入了空门,与青灯古佛为伴。

顺治皇帝福临的突然“驾崩”,让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名正言顺地登上了那张代表着最高权力的,冰冷的龙椅。

按照顺治皇帝留下的“遗诏”,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这四位在开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满洲旧贵族,共同辅佐年幼的新君。

在这四位手握重权的顾命大臣之中,鳌拜的资历最老,性格也最为专横跋扈,权势也最大。

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在他眼中,还是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的康熙皇帝,放在自己的眼里。

但是,鳌拜也同样是一个心思极其缜密,生性非常多疑的人。

他通过自己安插在宫中的众多眼线,也隐约地,察觉到了康熙皇帝的某些,与年龄不符的“异常”之处。

他开始暗中怀疑,这位刚刚登基的新君,他的血统,可能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纯正”。

于是,他打着“清君侧”,维护大清皇室血脉正统的旗号。

开始在朝堂之上,不断地,变本加厉地,挑战和打压康熙皇帝那本就脆弱的皇权。

他的最终目的,是想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废黜康熙,另立他自己看中的,安亲王之后。

鳌拜所有的计划和部署,都建立在一个他认为绝对不容置疑的基础之上。



那就是,他所要对付的康熙皇帝,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无知的少年天子。

他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是。

他真正所要面对的,其实是一个身体里流淌着洪承畴和孝庄太后那复杂血液的中年人。

04

康熙巧妙地,利用了鳌拜对他这个“孩子”的轻视。

他表面上,对鳌拜的种种专权和跋扈行为,一再地忍让,甚至表现得有些懦弱无能。

但是在暗地里,他却通过他的祖母,孝庄太后的关系,积极地,不动声色地,培养着属于他自己的核心政治势力。

比如,四大辅臣之中,唯一对他保持着善意的索尼的儿子,索额图。

他甚至还在皇宫之中,以游戏为名,秘密地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对他又绝对忠心的少年贵族子弟。

以练习满洲传统的“布库摔跤”为名,对他们进行着极其严酷的,近乎于实战的格斗训练。

与此同时,他也通过一些极其秘密的,不为人知的渠道。

与自己那位身居大学士高位,在整个汉人士大夫阶层中,一呼百应的“亲生父亲”洪承畴。

建立了某种心照不宣的,政治上的攻守同盟。

最终,在一个看似极其平常,毫无征兆的下午。

康熙以邀请鳌拜进宫,单独商议国事为名,将这位不可一世的权臣,诱入了自己早已布置好的,天衣无缝的陷阱之中。

他用一场在外人看来,完全就是孩子们之间打闹嬉戏的“布库摔跤”。

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位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一生都在战场上厮杀的悍将,一举擒获。

鳌拜直到被粗大的锁链捆绑,投入那阴暗潮湿的,永不见天日的天牢之中的那一刻。

都无法想明白。

自己这一生,身经百战,权倾朝野,怎么会如此轻易地,就败在了一个他从来看不起的,“十四岁”的孩子手中。

他此生最大的失算,或许就是他算错了一道最简单,却也最致命的数学题。

他算错了康熙皇帝的,真实的年龄。

除掉了鳌拜这个压在头顶上最大的心腹大患之后。

康熙,这位流淌着汉人重臣洪承畴血脉的“假玄烨”,终于真正地,将整个大清帝国的江山社稷,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他表面上,对自己那位在幕后帮助他运筹帷幄的祖母,孝庄太后,依旧是毕恭毕敬,孝顺有加,言听计从。

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对自己那一半的汉人血统,和这个通过欺骗与谎言得来的“篡位者”身份。

感到一种深深的,无法向任何人言说的不安和焦虑。

他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清楚,他的皇位,他的荣耀,他所拥有的一切。

都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一旦被揭穿,就足以让整个庞大帝国,在瞬间分崩离析的谎言之上。

与此同时,就在康熙皇帝在为自己的身世而感到苦恼的时候。

一个更加宏大的,也更加隐秘的,足以在百年之后,彻底颠覆整个大清国运的秘密计划,也正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悄然无声地酝酿着。

时间,像奔流不息的大河,快进到了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雍正皇帝的时代。

雍正皇帝,这位通过惨烈无比的“九子夺嫡”才艰难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

深受他父亲康熙皇帝那“非正统”身份的民间传言的困扰。

为了彻底巩固自己的皇位,也为了给爱新觉罗家族的未来,布下一道更加隐秘,也更加牢固的,双重的保险。

他是他最信任的心腹重臣,来自浙江海宁的书香世家,陈世倌的家中。

再一次,导演了一场手法更加隐秘,也更加天衣无缝,不为外人所知的“换子”大戏。

民间的野史中,隐晦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

雍正皇帝在浙江海宁的陈家做客期间,他的王妃,与陈世倌的夫人,竟然在几乎完全相同的同一天,各自诞下了一个孩子。

雍正的王妃,生的是一个让帝王家感到有些失望的公主。

而陈世倌的夫人,则幸运地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健康的男婴。

在一场为了“共同庆贺”,而举办的气氛热烈的家宴之中。

雍正将陈家那个刚刚出生的,还在襁褓之中的男婴,高兴地抱进了内室,说是要沾沾福气。

可是,等他再出来的时候,襁褓里的婴儿,却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了一个啼哭的女婴。

从此,海宁陈家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第四位皇子,弘历。



而雍正皇帝自己的那位亲生公主,则成为了陈家的女儿,从此便彻底地消失在了官方的所有历史记载之中。

05

又过了几十年,那位被从海宁陈家,秘密换入宫中的“陈家之子”弘历。

已经顺利地,继承了大清的皇位,成为了手握天下权柄,意气风发的乾隆皇帝。

在一个月朗星稀,秋高气爽的夜晚。

已经退位成为太上皇,终日沉浸在园林之乐中的乾隆皇帝。

在圆明园的一处戒备极其森严的密室之中,秘密地,召见了一位神秘的客人。

这位神秘的客人,看起来三十多岁,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一股逼人的英气。

而他的眉宇之间,竟然与乾隆皇帝本人,有着惊人的,几乎是难以分辨的相似之处。

他不是朝中的任何一位王公大臣,或是封疆大吏。

而是当时在整个中国的江湖之上,声名赫赫,令无数武林人士为之敬仰的,秘密组织“红花会”的总舵主——陈家洛。

乾隆屏退了身边所有的太监和侍卫,整个密室之中,只剩下了他们兄弟二人。

他亲自,为这位名义上的“反贼”头子,倒上了一杯产自福建武夷山悬崖之上的,最上等的大红袍。

“弟弟,这么多年,让你抛弃功名,混迹于江湖之上,整日与那些粗鄙的武夫为伍,打打杀杀,真是辛苦你了。”

乾隆的声音里,充满了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既有愧疚,又有欣赏的感慨。

陈家洛看着眼前这位名义上的“皇帝哥哥”,他的眼神,也同样是无比的复杂。

“为了我们陈家百年的大计,也为了天下的汉人同胞,能够在这满人的天下,有一个安稳的日子可过,我这点辛苦,又何足挂齿。”

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在朝堂之上,言出法随的庙堂天子。

一个是在江湖之远,一呼百应的草莽英雄。

一个在明处,统治着这个国家的肉体。

一个在暗处,掌控着这个国家的灵魂。

他们用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匪夷所思的“阴阳共治”的方式。

将整个庞大帝国的朝堂和江湖,都牢牢地,不动声色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所有所谓的“反清复明”的江湖力量,实际上,都被他们用“红花会”这种巧妙的形式,进行了收编和掌控,变成了他们自家后院里,可以随时调遣的力量。

大清的江山,从满人的爱新觉罗家,到汉人洪承畴的“洪家”。

如今,似乎又已经悄然无声地,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落入了浙江海宁陈家的手中。

但是,他们两个人都忽略了一股潜藏在历史的暗流之下,充满了不甘、怨恨和复仇欲望的,可怕的力量。

就在乾隆皇帝与陈家洛在圆明园进行着那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密谈的同一个夜晚。

在遥远的,山高水险的福建,一座深藏于大山之中的古老寺刹之中。

一个矫健如龙的身影,正在清冷的,如水般的月光之下,挥汗如雨地,苦练着一套刚猛无匹,招招致命的拳法。

他,就是洪承畴家族,在暗中秘密培养了数十年的,新一代的家族继承人——洪熙官。

他的身边,放着一封刚刚从京城,通过一种极其秘密的渠道,辗转送来的密信。

洪熙官看完信后,他将那张薄薄的,却承载着惊天秘密的信纸,在摇曳的烛火之上,慢慢地烧成了灰烬。

他的眼中,燃烧着如同实质一般的,疯狂的,复仇的火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