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一降再降,甚至有些理财不赚反亏,大家都知道“存钱不划算”,可居民储蓄还是越存越多。这看似矛盾的事,30年前的日本早就给出了答案。
30年前,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就进入了长期低利率时代。当时股市、房价暴跌,经济增速大减,很多企业倒闭、人丢了工作。面对未知的未来,日本人赶紧调整财富配置,把现金和存款当成“安全垫”,占比回升到50%以上,用来应对失业、意外这些突发状况——就像现在我们面对经济转型、工作不稳定,存钱早不是为了赚利息,而是求个安心。
还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日本早就面临老龄化问题,老人越来越多,养老压力变大,大家只能多存钱,为晚年生活打算。这和我们现在很像:老龄化越来越快,养老金、教育、医疗这些大额支出都不确定,存钱就是为了给孩子攒学费、给父母留医疗费,也是为了自己老了能体面生活,这些需求可比那点利息重要多了。
另外,经历过市场波动后,大家的心态也变理性了。日本泡沫经济时,很多人跟风投股市、房产,结果亏得血本无归。后来低利率下,其他投资收益也不高还风险大,普通人就觉得存款最稳妥。现在我们也一样,理财不保本了、股市起起落落、房价调整,没专业投资知识的人,宁愿要“稳一点的低收益”,也不敢碰“没谱的高回报”,存款自然成了首选。
其实低利率时存钱不是保守,而是守住生活的基本盘。日本后来也慢慢丰富了投资选择,但现金存款始终是基础。说到底,我们拼命存钱,存的不是利息,而是应对意外的底气、规划未来的保障,还有守护家人的安心——这正是日本30年前用实践验证的生存智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