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十四五”规划的壮阔画卷,在秦岭南麓的山阳大地上徐徐铺展。在这幅以高质量发展为底色的画卷上,有一笔笔浓墨重彩,记录着山阳县政协的担当与作为。日前,记者从商洛市山阳县获悉,五年来,在中共山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十届县政协及其常委会以思想为舵,以创新为帆,以民生为锚,交出了一份饱含智慧、写满担当的厚重履职答卷。
这份答卷,以“思想引领”为魂,书写了“政治坚定”的忠诚篇章。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山阳县政协始终将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构建起“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党支部”的坚实组织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政协阵地高高飘扬。从82次集体学习的思想淬炼,到21次专题党课的精神洗礼;从“书香政协”的琅琅书声,到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座谈会的深情回望;从远赴昆、蓉、青的视野开拓,到“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根植于心……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每一次对标,都是一次政治的锤炼。这确保了政协工作始终与县委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为履职尽责校准了最精准的航向。
这份答卷,以“守正创新”为翼,书写了“协商民主”的活力篇章。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山阳县政协不囿于传统,勇于破局。在完善全体会议、专题常委会等协商主渠道的同时,创新打造“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院落议事会”三级协商平台,将协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政企、社团、区域、委办、界别“五联动”机制,让协商不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86场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从远程恳谈到“微协商”,聚焦发展堵点、民生痛点、改革难点,推动151个实际问题迎刃而解。委员工作室“三个三”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正是对这份创新答卷的最佳注脚。
这份答卷,以“精准建言”为要,书写了“服务大局”的智慧篇章。
“无调研不协商”,是山阳县政协恪守的信条。他们组织职能部门、智库专家、乡土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围绕电子商务、医共体建设、养老体系等关键课题,形成30余篇沉甸甸的专题报告。100余条意见建议,字字珠玑,句句恳切。《坚定不移加快“三区”建设》等成果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荣获全市一等奖,20余条建议被纳入县委、县政府决策……这些建言,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转化为推动山阳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和“好方子”,彰显了政协“智囊团”的独特价值。
这份答卷,以“委员担当”为基,书写了“为民服务”的温暖篇章。
政协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政协有多亲。600余件提案,99%以上的满意率,是委员们履职为民的生动体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优秀提案,为经济发展鼓与呼;《关于推进医防融合的建议》等重点提案,为百姓健康谋福祉。169条社情民意信息,是来自基层的“晴雨表”和“直通车”,其中11条获得市领导批示,让“小信息”发挥了“大作用”。更令人动容的是,通过各界爱心济困协会筹集的80余万元善款,为38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为受灾镇村捐赠60万元重建家园。这点点滴滴,汇聚成“政协就在身边”的暖流,温暖了整座山阳城。
这份答卷,以“团结联谊”为桥,书写了“凝聚共识”的和谐篇章。
山阳县政协积极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邀请各界人士走进政协、了解政协,画出最大同心圆。无论是宗教界委员的专题协商,还是依托新联会、商会召开的恳谈会,都在为山阳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文史工作亦是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漫川关往事》《山阳歌谣》等5辑文史资料,守护着城市的文化根脉;243篇履职报道、6个委员风采视频,讲述着新时代的政协故事,让政协声音传得更广、影响更深。
这份答卷,以“自身建设”为本,书写了“固本强基”的过硬篇章。
打铁必须自身硬。山阳县政协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以“五型机关”建设为抓手,用制度管人管事,锻造了一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通过6期履职能力培训,183人次参加轮训,委员和干部的履职本领持续增强。严格的委员履职考核,倒逼责任落实,72名优秀县政协委员、16名优秀市政协委员,正是这支队伍风采的缩影。
回望“十四五”规划,山阳县政协的这份答卷,写满了奋斗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展望新征程,这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协队伍,必将继续凝心聚力,履职尽责,为谱写山阳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书写更加辉煌的崭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