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以,这就是你的答案,陈默。”林蔚的声音像一把淬了冰的薄刃,割开晚宴后残存在空气中的香槟与雪茄的混合气息。
“用八年的婚姻,换一辆移动的废铁。你到底想要什么?”她问,更像是在质问一个无法理喻的商业对手。
车内死寂,只有引擎在身下发出疲惫的喘息,像一个濒死老人的喉音。他没有看她,只是握着方向盘,骨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指甲缝里藏着一丝她永远无法理解的油污。
很久,他才开口,声音沙哑得如同被砂纸打磨过:“你不会懂的。”
这五个字轻飘飘的,却比任何咆哮都更让林蔚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冒犯和寒冷。
![]()
01
晚宴的余温还黏在林蔚那身价值六位数的香奈儿套装上。
空气里弥漫着胜利的味道,混合着顶级鱼子酱的一丝腥咸和年份波尔多的单宁芬芳。
她刚刚敲定了一笔上亿的并购意向,对手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那种感觉,就像踩着镶钻的高跟鞋,碾过一群潮湿而卑微的蚂蚁。
她林蔚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胜利瞬间砌成的金字塔,而她,稳坐塔尖。
所以,当陈默那辆灰扑扑的国产车像一只迷路的耗子,悄无声息地滑到衣香鬓影的酒店门口时,林蔚的眉心不受控制地跳了一下。
门童脸上那副训练有素的微笑僵硬了零点五秒,那零点五秒的僵硬,在林蔚看来,就是对她今晚所有荣光的公开羞辱。
她拉开车门,一股属于陈默和这辆车的、无法被任何车载香氛覆盖的,混杂着淡淡机油、尘土和旧布料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味道,林蔚闻了八年,曾经她以为这是生活的烟火气,后来她将之定义为“廉价的、停滞不前的人生”。
“我们离婚吧。”她把手袋扔在副驾上,发出的闷响像一记迟钝的耳光。
陈默开着车,汇入城市的金色动脉里,车窗外的霓虹流光溢彩,像无数融化的金子,却一滴也流不进这辆破车的车厢里。
他没有说话,只是扶着方向盘的手指,在转向灯的绿色光点下,显得格外苍白。
林蔚最恨的就是他这副样子,永远的沉默,永远的波澜不惊。
仿佛她的世界里那些天崩地裂的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外一场无聊的雨。
“我今晚和赵行长、几个头部基金的合伙人吃饭。”林蔚的声音冷得像手术刀,“你知道我谈下来的是什么吗?是一个足够让我的名字刻在今年金融圈功劳簿上的项目。而你呢,陈默,你今天做了什么?是不是又帮你那个半死不活的单位,校对了五十页错漏百出的报告?”她的话语里没有鄙夷,只有一种陈述事实的疲惫,这种疲惫,比任何鄙夷都更伤人。
“你知道我出门前,光是挑选配饰,就花了一个小时吗?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代表着我的实力和公司的脸面。”她说,“而你,八年了,永远是那几件洗得发白的衬衫和卡其裤,你甚至从来不关心我穿了什么,因为在你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需要你去‘匹配’。”。
“我的人生在以几何級数增长,而你,还停在原地,像一个被遗忘的、增长停滞的不良资产。”林蔚终于说出了那个在她心里盘旋了无数次的比喻,“一个理智的投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的投资组合里,长期存在这样一项严重拖累回报率的资产的。”。
车内的空气仿佛被抽干了。
陈默一直在开车,稳得像一台机器。
车子驶过一条条繁华的街道,路过一个个林蔚亲手拿下的楼盘广告,广告牌上的她,妆容精致,眼神锐利,笑容里写满了成功者的傲慢。
直到车子停进自家别墅那空旷得能听见回声的地下车库,引擎熄灭,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深海般的寂静。
陈默终于转过头,看着林蔚。
他的眼睛很深,像两口古井,照不进任何光。
他问:“想好了?”。
林蔚被他看得有些发毛,但随即又被自己的反应激怒。
她怕什么?她是一个年薪三百万的投行MD,而他,只是一个月薪八千的国企文员。
“我从不做没有想好的决定。”她扬起下巴,像一只骄傲的天鹅。
“好。”陈默说。
就一个字。
没有质问,没有挽留,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那种平静,让林蔚精心准备的所有后续的、用以彻底击溃他心理防线的说辞,全都哽在了喉咙里,像一团无法下咽的棉花。
她忽然觉得,自己才像那个一拳打在棉花上的小丑。
02
办理离婚手续的过程,快得超乎林蔚的想象。
快得像一场商业谈判,一方无条件接受所有条款,另一方只需签字确认。
林蔚的律师团队,准备了一份堪称“掠夺式”的财产分割协议。
三套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豪宅,数额高达八位数的股票、基金和银行存款,几乎全部归林蔚所有。
给陈默的,只有一项象征性的、更接近于“遣散费”的现金补偿,数额甚至不够买下他现在住的那栋别墅的一个洗手间。
林蔚以为会有一场拉锯战,她甚至准备好了应付他可能会有的愤怒、不甘,乃至撒泼打滚。
然而,在律师事务所那间能俯瞰全城风景的会议室里,陈默从头到尾没有看过那份协议一眼。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给价格不菲的红木会议桌镀上一层金边,也照亮了协议上那些冰冷的、对陈默而言堪称羞辱的条款。
他只是拿起笔,在最后一页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字迹和他的人一样,沉默而规整。
![]()
“我只有一个要求。”他把签好字的协议推了过去。
林蔚的律师清了清嗓子,准备应付这最后的、也许是狮子大开口式的要求。
林蔚也端起咖啡,摆出了一副“我听着,但大概率会拒绝”的姿态。
“车库里那辆车,归我。”陈默说。
空气凝固了。
林蔚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辆开了八年,里程数高得吓人,车身布满细小划痕,内饰磨损严重,二手车贩子都懒得看一眼的国产车?。
它的估值,可能还不如林蔚今天戴的这块腕表的一个零头。
“你说什么?”林蔚问,语气里充满了荒谬感。
“那辆车。”陈默重复了一遍,很平静。
林蔚盯着他看了足足半分钟,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一丝讽刺、赌气或者自暴自弃的表情。
但什么都没有。
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就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
一种比愤怒更强烈的羞辱感涌上了林蔚的心头。
她觉得,陈默此举,是对她、对她奋斗得来的一切的终极藐视。
他宁愿要一堆废铁,也不要她用金钱堆砌起来的帝国的一砖一瓦。
这比跟她争夺财产,更让她难堪。
“可以。”林蔚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她只想快点结束这场闹剧,快点让这个男人和那辆象征着他失败人生的破车,从自己的世界里彻底消失。
她甚至让律师当场修改了协议,仿佛多耽搁一秒,都是对她时间的浪费。
当陈默拿着那把孤零零的车钥匙走出律师事务所大门时,林蔚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渺小的、如同甲壳虫般的车流。
她看到那辆破车,迟缓地、笨拙地汇入其中,然后消失在纵横交错的钢铁森林里。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做了一次成功的资产剥离手术,切掉了一个早已坏死的、毫无价值的肿瘤。
她的“人生投资组合”,终于再次变得干净、健康,充满了无限的增长潜力。
03
离婚后的林蔚,像一台加满了高标号燃油的超级跑车,全部的能量都投入到了一个名为“星尘计划”的项目上。
这是一个国家级的新基建项目,背后涉及到的资本体量和战略意义,足以让任何一家投行垂涎三尺。
拿下它,林蔚在公司的地位将无人可以撼动,她的名字,将从“金融圈新贵”变成“真正的巨擘”。
她的团队,是全公司最顶尖的精英,每个人都像一匹喂饱了数据的饿狼,为了这个项目连轴转,办公室的灯火彻夜通明。
林蔚享受这种高强度的、将世界踩在脚下的感觉。
只是在某个深夜,当她独自一人靠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喝着第三杯浓缩咖啡,俯瞰着脚下这座沉睡的城市时,一些过去被她刻意忽略的、如同电脑缓存垃圾一样的记忆碎片,开始不受控制地浮现出来。
它们像一些细小的、扎人的毛刺,嵌进了她那颗被数据和理性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心脏里。
第一个碎片,关于一份无解的蓝图。。
那是“星尘计划”的初期,团队拿到了一份从特殊渠道流出的核心技术蓝图。
那份蓝图涉及到一种全新的尖端物理材料,上面的分子结构模型复杂得如同天书。
林蔚请来了国内外最顶尖的技术顾问,开了一场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视频会议。
所有的专家都对着其中一个关键的参数模型束手无策,它违背了所有已知的物理学常理。
那天晚上,林蔚烦躁到了极点,把打印出来的厚厚一沓资料带回了家,想在绝对安静的环境里找到一丝灵感。
她把资料摊在客厅的地毯上,自己则焦躁地来回踱步。
陈默当时正蹲在角落里,捣鼓他那台老旧的台式电脑,机箱敞开着,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林蔚永远也看不懂的线路。
他好像只是无意中瞥了一眼地上的蓝图,然后像说梦话一样,轻描淡写地嘀咕了一句:“这里的分子结构模型,基础的亥姆霍兹自由能参数是不是标反了?按照这个构建,能量耗散会不可控,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场域。”。
林蔚当时是怎么回应的?她记得自己嗤之以鼻,像听到一个小学生在评论量子力学。
她冷冷地说:“陈默,你连我公司的财报都看不懂,就别对你不懂的东西发表意见了,这会让你显得很可笑。”。
他没有再说话,继续埋头捣鼓他的电脑。
而林蔚,在一周后,收到了技术顾问团队发来的紧急邮件。
![]()
他们动用了超级计算机,经过上万次模拟演算,终于得出了结论——那个参数模型,确实标反了。
邮件里的措辞,和陈默那天随口说出的话,几乎一字不差。
当时林蔚只是觉得这是个巧合,一个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巧合。
她甚至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因为这太荒谬了。
可现在,在这个寂静的深夜,这个“巧合”像一根冰锥,猝不及防地刺了她一下。
第二个碎片,关于一次寂静的危机处理。。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
林蔚正在家里处理一份关于“星尘计划”的高度机密的竞标方案。
她那台军用级别的加密笔记本电脑,突然遭到了猛烈的、持续不断的黑客攻击。
屏幕上的数据流像瀑布一样疯狂滚动,防火墙警报发出了刺耳的尖叫。
公司最顶级的IT安全专家,通过远程支持,都无法阻止对方的入侵。
专家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惊恐:“林总,对方是顶级的,我们的防御系统快要崩溃了!核心数据马上就要泄露!”。
林蔚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冷汗瞬间浸透了真丝睡衣。
就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正在阳台侍弄那些半死不活的花草的陈默走了进来。
他看了一眼屏幕,对林蔚说了一句:“你走开。”。
然后,他坐在了那台被林蔚嫌弃速度太慢、只配用来浏览网页的旧台式机前。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快得只剩下一片残影。
屏幕上跳动着的是一串串林蔚完全看不懂的、如同天外咒语般的代码。
没有激烈的好莱坞式的攻防画面,只有令人窒息的敲击声。
几分钟后,林蔚的笔记本电脑上,那狂暴的数据瀑布,戛然而止。
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公司IT专家在电话那头,用一种见了鬼的语气问:“林总……刚刚发生了什么?对方……对方好像被一股更强大的力量,直接从根服务器上……抹除了?”。
林蔚看向陈默。
他已经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若无其事地对她说:“我用你的IP做诱饵,反向追踪,给他装了个更强的防火墙,顺便把他的硬盘给格式化了。”。
林蔚当时只觉得他爱捣鼓电脑,懂一些稀奇古怪的技术。
加上数据保住了,她也没再深究。
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在极端危机下的异常冷静,那种对代码的绝对掌控,那种匪夷所思的操作效率……那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电脑爱好者”能做到的。
那是一种……一种凌驾于顶级专家之上的,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权威。
咖啡杯里的液体已经冷了。
林蔚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第一次让她感到了些许的迷惘。
那个被她亲手“剥离”掉的男人,那个被她定义为“平庸”和“失败”的前夫,在他那沉默的、看似乏善可陈的生活表象之下,到底还隐藏着多少她从未看懂过的东西?。
这个念头,像一颗微小的种子,在林蔚那片长满了骄傲和偏见的荒芜心田里,第一次,发了芽。
但仅仅是一瞬间,她就将这种荒谬的念头掐死了。
她林蔚,怎么可能会看错人?。
那一定是幻觉,是项目压力太大导致的胡思乱想。
她甩了甩头,将这些无用的碎片从大脑中清除,重新将目光投向了桌上那份关于“星尘计划”的、志在必得的商业方案。
04
为了彻底拿下“星尘计划”的独家投资授权,林蔚必须通过最后一关。
一个极其神秘的、甚至在公开网络上都查不到任何具体信息的机构——“国家前沿技术战略研究院”。
这是项目的核心技术审批方,拥有最终的一票否决权。
林蔚动用了她所有的人脉,花费了巨大的人情和代价,终于为她的团队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仅有三十分钟的汇报机会。
这是她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求人”。
她习惯了别人求她,这种身份的倒置,让她感到一丝不快,但更多的是即将征服新领域的兴奋。
研究院坐落在京郊一片戒备森严的区域,没有醒目的招牌,只有一排排高大肃穆的、被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大地上。
林蔚和她的精英团队,西装革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华尔街式的自信微笑,与这里的肃杀气氛格格不入。
![]()
然而,他们想象中的高效、专业的对接并没有发生。
他们被领进一间极其简单的接待室后,就再也没有人理会了。
没有茶,没有寒暄,只有一个面无表情的警卫站在门口,像一尊雕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林蔚团队成员脸上的微笑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焦躁和不安。
林蔚还能保持镇定,但紧握的拳头,出卖了她内心的不耐。
在她的世界里,让林蔚等,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想透透气。
窗外是研究院的内部道路,干净得一尘不染。
就在这时,一辆车从外面缓缓驶来,在引导员的指挥下,没有停在访客停车场,而是直接开向了深处的内部停车场。
林蔚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辆车,那熟悉的、掉漆的灰色,那车顶略微凹陷的轮廓,那被磕碰过的保险杠……。
是陈默的那辆破车!。
林蔚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怎么会来这里?他来这种地方干什么?。
一个荒谬至极的念头窜了上来:他是来这里送外卖的?还是来给某个领导当司机的?。
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和恶心,仿佛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东西,正在以一种她无法理解的方式,玷污着她即将踏入的圣地。
又过了漫长的半个小时,接待室的门终于开了。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说:“林总,跟我来吧,专家们有时间了。”。
那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让林蔚几乎要发作,但她还是忍住了。
她被带入一个巨大的、近乎于圆形的会议室。
与其说是会议室,不如说更像一个审判庭。
她的团队被安排在圆心的一张小桌子旁,而对面,在巨大的弧形会议桌后,坐着一整排表情严肃、眼神锐利的专家。
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没有名牌,只有一叠厚厚的资料。
会议室里没有窗户,光线从天花板上均匀地洒下来,冰冷而惨白,照得每个人脸上都毫无血色。
空气压抑得仿佛要凝固。
林蔚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她的汇报。
她用她最擅长的、充满了煽动性和诱惑力的语言,描绘着“星尘计划”在她的资本运作下,将如何撬动全球市场,创造万亿价值的宏伟蓝图。
然而,她的话音刚落,就被一个冷硬的声音打断了。
“林总,你的PPT做得很漂亮。”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老专家说,“但你的方案里,有百分之七十的内容在谈论如何进行资本包装和二级市场套利,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在谈论技术本身的风险管控。你这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
另一个专家跟着发问:“你方案中提到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实质上是想用我们的核心技术,去交换西方国家的市场准入,你评估过这其中潜在的技术泄露和被‘卡脖子’的风险吗?还是说,在你的评估体系里,国家安全只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无足轻重的风险系数?”。
问题一个接一个,像一排排精准发射的子弹,句句都打在她方案最核心、也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商业模式”上。
林蔚引以为傲的口才,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
她的精英团队,那些往日在谈判桌上叱咤风云的哈佛、斯坦福高材生们,此刻被问得哑口无言,冷汗浸湿了他们昂贵的定制衬衫。
林蔚的骄傲,就像被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被无情剥离。
她第一次感觉到,她所信奉的、那套“资本为王”的逻辑,在这里,是如此地不堪一击,如此地可笑。
就在她和她的团队被问得大脑宕机,陷入一片死寂的尴尬时,会议室主位旁的那扇厚重的门,无声地开了。
坐在主位旁边的、看似是这里最高负责人的中年男人立刻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林蔚从未见过的、近乎于恭敬的神情,说道:“陈总工,您来了。”。
林蔚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当她看清走进来的人时,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崩塌了。她的大脑如遭雷劈,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