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晚年叶飞将军坦言:在跟毛主席较量时,艾森豪威尔曾3次甘拜下风

0
分享至

1983年初冬,南京军区老干部招待所里茶香袅袅。一个年轻参谋凑到叶飞身边,悄声问:“首长,金门那一仗,要是再给您一次机会,真会冲过去吗?”叶飞捻着烟斗,隔着雾气看了看窗外,缓缓答道:“那一仗啊,不只是打岛,更是跟白宫打一盘大棋。艾森豪威尔连着栽了三个跟头,不服也得服。”屋里瞬间安静,只剩下墙上挂钟的滴答声——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叶飞的这番话。

翻回日历,1958年7月13日,中央军委给东南沿海前线下达了机密电报。电文短短几行:“准备火力惩戒金门,时间待定,速作部署。”叶飞接电后火速赶到福州,当时的福建正逢台风季,江河泛滥,陆路多处塌方,运输车陷在烂泥里拔不出。更棘手的是,海空兵力尚未全部就位,任何冒进都可能把前线推入险境。叶飞只得建议暂缓行动,并把受灾路段与部队集结情况逐一电告北京。



一个月的日夜奋战,海空力量赶到,炮兵阵地布设完成。8月20日深夜,两列加密电文让叶飞直奔北戴河——毛主席正在那儿听取作战汇报。长桌旁,主席凝神听完前线部署,突然问了句:“会不会打着美国人?”叶飞如实回答:“极可能。”接着又被问:“能不能只敲蒋军,别碰美军?”他只能摇头。空气凝滞了几秒,主席挥了挥手:“散会,大家先休息。”谁都看得出,这位老人要独自推敲复杂的国际棋局。

天色微亮,再次开会,主席一句话定了调:“照原方案炮击。”叶飞暗自松了口气,却也明白,这场炮战意义已非纯粹的抢滩登陆。8月23日12时整,前线指挥口令传下:“全线点火!”仅一个小时,数万发炮弹连着咆哮,金门岛尘土遮天。胡琏带着美军顾问仓皇钻进防炮洞,两名美国顾问在前沿阵地被击中身亡。华盛顿没发声明,反而陷入紧急会商——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被迫低头。

有意思的是,此时中东同样烽烟四起。美国第六舰队刚在黎巴嫩登陆,正忙着撑伞保“盟友”。炮声一响,艾森豪威尔彻夜翻阅情报,说了句:“毛泽东的目标远不止两座小岛。”几小时后,第六舰队调头驶往台湾海峡。舰队一挪,中东反美压力骤降,阿拉伯各国仿佛松了绑,局势剧变。毛主席只凭“虚晃一枪”,就让白宫顾此失彼——这算第二次让艾森豪威尔栽了跟头。



然而,水面上却多出另一个难题。美舰护蒋舰运补,炮兵瞄准稍有偏差就可能击中星条旗,引来大国冲突。叶飞连夜致电北京求决心。主席回电寥寥几字:“蒋舰必打,美舰误伤不得;若星条旗开火,暂不还击。”字数不多,压力山大。叶飞把命令逐级复述,强调到最后几乎变成咆哮:“看清旗子再扣扳机!”

9月7日中午,雷达捕捉到美蒋联合舰队逼近金门。叶飞报告后,电话那头只回两个字:“打!”阵地随即火光冲天。两分钟后,美舰调头,“噗”地喷出浓烟,再也不敢靠近。蒋舰遭重创,三艘沉没。外电惊呼“美海军被炮火吓退”,艾森豪威尔忍痛接受第二份损失清单。美媒用“纸老虎”形容自家军舰,这一次,舆论也倒向了毛主席布下的棋局。

短兵相接后,局势陡转。10月初,中国国防部发布告示:单日打炮,双日停火,既打又谈。金门海面上出现一幅奇景——今天硝烟滚滚,明天海鸥悠闲掠水。蒋介石随后下令,同步响应同样的“单双日规则”。不言而喻,他不想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更害怕两岸彻底断了对话。美国人原本设想“永久托管台湾”突然失灵,艾森豪威尔只能守着航母干瞪眼,这是第三次被动“甘拜下风”。



从1958年到60年代末,金门炮火时紧时松,十余年拉锯反复。单日炮声如钟,双日安静若禅,年节小憩更成惯例,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叶飞后来回忆,当年火线电话频繁,却很少传来毛主席的催促,“老人家胸中有数,不急”。战场上看似火热,其实政治牌面早铺开:不打痛美国,不会调动舰队;不留出谈判窗口,两岸只会越走越远。蒋介石虽自诩“反攻大陆”,却不得不体味其中微妙。

有人质疑:“既然炮弹可以覆盖金门,为何不趁势渡海?”答案并不复杂。第一炮要震慑,第二炮要牵制,第三炮要谈判,岛却暂时不能登。一步走错,也许就把局势推向与美国全面冲突的深渊。毛主席要的,是让对方左右为难,而不是把自己逼到墙角。叶飞多年后才彻底读懂这份沉稳,他苦笑说:“那时只想着多备几千发弹药,哪想到主席棋盘上不止一枚子。”

其实,艾森豪威尔对中国大陆并非全无研究。他卒于1969年,生前留下口述材料,谈及1958年台海危机时承认:“我对毛泽东的真实企图判断失误,决策被动。”这几句话没有公开发表,那份档案直到冷战末才解密。叶飞看到译文,只说了两个字:“正常。”对手毕竟是老练的欧洲战场名将,肯服输,难得。



多年过去,金门已成为另一番光景,游客在曾经的炮阵地打卡拍照。叶飞晚年偶遇老战友,话锋又绕到那三回合。有战友打趣:“艾森豪威尔此后再没碰台海,一吓就是一辈子。”叶飞抖抖烟灰:“输三次够了,再来第四次,也不会赢。”

这段往事里,有密集炮火,也有针锋相对的电报;更有两位将帅隔着海峡、隔着太平洋下一盘心机极深的棋。叶飞那句“艾森豪威尔三次甘拜下风”,并非夸口,而是亲历者冷静、准确的注脚。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鹤羽说个事 incentive-icons
鹤羽说个事
这里是鹤羽说事儿,说点儿你爱听的事儿~
647文章数 1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