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既然你妈住养老院,那我爸妈也住养老院!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
丈夫刘明的声音在客厅里炸开,脸涨得通红,手里的茶杯重重地砸在茶几上,滚烫的茶水溅了出来。茶几上摆着的全家福相框被震得歪了一下,那是我们结婚十年时拍的,笑容灿烂的四位老人站在我们身后。
"刘明,你冷静点,我爸爸刚做完心脏手术,医生说需要人照顾,养老院那种地方怎么能保证他的日常..."我试图解释,声音却被他粗暴地打断。
"你父母的事关我什么事?我父母住进养老院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些?"他冷笑一声,"怎么,只有你父母金贵,我父母就活该受罪?"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变大了,雨点敲打着窗户,像是给我们的争执打着节拍。厨房里,我妈妈放下手中的菜刀,轻轻走过来,她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小丽,我和你爸不是来添乱的,要不我们..."
"妈,您别说了。"我连忙打断她,看见她被丈夫吼声吓到的样子,心如刀割。
这场争吵的导火索是昨天我爸爸从医院出院,我妈妈带着他来我家暂住。我爸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需要有人贴身照顾。可我们家只有三室一厅,公婆一个月前刚住进养老院,现在我爸妈又要来住,这让刘明觉得我偏心。
"你凭什么对我父母和你父母区别对待?"丈夫的质问在耳边回响。
我突然想起了五年前,当公婆执意要搬来和我们同住时,刘明是多么兴奋。而当我提出应该公平对待双方父母时,他又是怎么说的?
雨越下越大,我站在客厅中央,感觉自己像是站在暴风雨中央的一叶小舟,随时可能被狂风巨浪吞没。父母的眼神充满了歉疚,丈夫的眼神充满了愤怒,而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平衡这一切...
![]()
那天晚上的争吵最终以我妈妈拉着爸爸去住酒店而告终。看着他们拖着行李在雨中离去的背影,我泪如雨下。雨水冲刷着窗户,也冲刷着我心中的酸楚。
第二天一早,我正在厨房准备早餐,刘明靠在门框上,语气略显缓和:"我昨晚想了想,你爸妈可以住进来,但条件是他们得承担房租和伙食费。"
我手中的锅铲停在半空中,难以置信地转身看着他:"刘明,我爸刚做完手术,医药费已经掏空了他们的积蓄,你怎么能..."
"那我父母在养老院的费用谁出?"他冷冷地打断我,"每个月一万多,都是我们在负担。我们家又不是开银行的,凭什么两边都养?"
我深吸一口气:"当初是你坚持让爸妈去养老院的。再说,你忘了这几年公婆住我们家时,我是怎么照顾他们的吗?"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五年前,公婆从农村搬来与我们同住。那时我刚生完孩子,却还要照顾两位老人家的饮食起居。婆婆有糖尿病,需要特殊饮食;公公有风湿,每天需要热水泡脚。那段时间,我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婆婆公公和孩子,经常忙到半夜才能睡觉。
"那是你应该做的!"刘明毫不领情,"你是他们儿媳妇,照顾他们天经地义!"
"那照顾我父母就不是你应该做的了?"我终于忍不住反击,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刘明语塞了片刻,随即换了话题:"再说了,你父母有三个子女,怎么就只让我们负担?你姐姐家那么富裕,为什么不去住她家?"
我没告诉他,姐姐早就提出要接爸妈去住,是我坚持要自己照顾的。爸爸一生节俭,为我和姐姐、弟弟的学业和婚事操劳一生,如今生病了,我怎么能不尽心照顾?
正在僵持不下时,门铃响了。打开门,我惊讶地发现是我妈妈,她提着两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昨晚下雨,我没买东西,今天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了。"妈妈笑着说,"我想着给你们做顿好吃的,刘明最喜欢我做的红烧肉了。"
刘明的表情有些尴尬,但很快又恢复了冷漠。妈妈似乎没注意到气氛的异常,径直走进厨房,熟练地开始准备午餐。
那天中午,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饭桌上,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妈,爸爸怎么样了?"
"还行,就是伤口有点疼。"妈妈轻描淡写地说,但我注意到她眼中的疲惫。
"阿姨,我爸妈在养老院也挺好的,"刘明突然插话,"那里环境好,有专业护工,比在家里强多了。"
妈妈点点头:"养老院确实是个好选择,不过你爸身体情况特殊,需要专人照顾。我们不想麻烦你们,过几天就回老家。"
看着妈妈憔悴的脸,我心如刀绞。爸爸的手术后护理非常关键,回老家意味着没有人能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晚上,刘明洗完澡出来,看到我正在整理客房,犹豫了一下说:"你爸妈可以住几天,但不能长住。"
我停下手中的动作:"刘明,我爸需要人照顾至少三个月。"
"三个月?"他瞪大眼睛,"那工作怎么办?谁来照顾孩子?"
"我可以请假,或者找钟点工来帮忙。"我说。
"然后让我一个人扛所有经济压力?"刘明冷笑,"你太自私了。"
自私?这个词像利剑一样刺进我心里。这些年,我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照顾公婆、抚养孩子、兼顾工作,从未有过抱怨。如今我只是想照顾生病的父亲,却被说成自私?
第二天,我悄悄联系了姐姐,向她求助。姐姐二话不说答应帮忙支付一位护工的薪水,这样爸妈就可以住在附近的出租屋,不必打扰我们的生活。
当我把这个解决方案告诉刘明时,他似乎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又提出异议:"你爸妈住外面,你肯定天天往外跑,家里事谁管?"
我无奈地摇头:"我会安排好时间的,不会耽误家里的事。"
就这样,爸妈搬到了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小区。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我就去照顾爸爸;下午四点前赶回来做晚饭,照顾孩子写作业。夜深人静时,我常常累得瘫在床上,却又担心爸爸的情况,睡不踏实。
一个月过去了,爸爸的恢复情况不错,但我却瘦了一圈。这天下班回家,发现刘明坐在沙发上,脸色不太好。
"怎么了?"我问。
他沉默片刻,才说道:"养老院打电话来,说我妈摔了一跤,手腕骨折了。"
我顿时紧张起来:"严重吗?需要手术吗?"
"不用手术,但医生建议有人照顾。"他看着我,"养老院说如果家里有条件,最好接回来照顾一段时间。"
我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此时此刻,我既要照顾自己的父亲,又要面对婆婆的意外伤情,两边都需要我。
刘明盯着我的表情,冷笑一声:"怎么,只能照顾你爸,就不能照顾我妈了?"
"不是..."我急忙解释,"我只是在想怎么安排。"
"不用你安排,我已经决定把我妈接回来住。"刘明斩钉截铁地说,"你爸不是有护工了吗?那就够了。"
当天晚上,刘明就去养老院接回了婆婆。看着婆婆手腕上的石膏,我心里也很难过。安顿好婆婆后,我悄悄问刘明:"公公呢?"
"他不想回来,说在养老院挺好的。"刘明简短地回答。
接下来的日子更加忙碌。早上照顾婆婆,然后去看望爸爸,下午回来接孩子放学,晚上做饭、辅导功课、照料婆婆...我像陀螺一样不停转动,却始终感觉力不从心。
一天深夜,我正在客厅收拾婆婆用过的药和绷带,刘明悄无声息地走到我身后:"小丽,我们谈谈。"
我疲惫地抬头:"什么事?"
"我发现这段时间你很累。"他少有地流露出关切,"要不...我们把你爸妈也接到家里来住吧。反正你每天都要照顾,两边跑确实太辛苦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你是认真的吗?"
刘明点点头:"我这段时间也想明白了,其实公婆和岳父岳母都是长辈,都应该尊重。看到我妈受伤,我才真正体会到你照顾长辈的辛苦。"
"那...房间怎么安排?我们家就三个卧室..."我有些担忧。
"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可以把书房收拾出来,安排个折叠床。虽然小了点,但总比两边跑强。"
听到丈夫的话,我不禁热泪盈眶。多少个日夜,我在两边照顾时感到身心俱疲;多少次,我在深夜哭泣,觉得自己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如今,丈夫的这一转变,如同久旱逢甘霖。
第二天一早,我和刘明一起去接爸妈。看到我们夫妻俩一起出现,妈妈先是惊讶,继而眼中泛起泪光。刘明主动上前,搀扶着术后行走仍有些不便的爸爸,轻声说道:"叔叔,我来帮您。"
回到家,婆婆已经在客厅里等候。看到爸妈进门,她竟然努力站起来,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拉住我妈妈:"嫂子,你们来了啊,快坐快坐。"
那一刻,看着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坐在沙发上,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之后的日子虽然忙碌,却充满了温馨。婆婆和妈妈在家相处融洽,一个擅长做北方菜,一个擅长做南方菜,常常在厨房里笑声不断。爸爸虽然行动不便,却喜欢给小外孙讲故事,公公每周也会来家里住两天,帮忙照看孩子。
一个月后的晚上,刘明下班回来,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餐桌旁,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饭后,我们俩一起在阳台上乘凉,他突然握住我的手:"小丽,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
我摇摇头:"都过去了。"
"你知道吗,"他望着远处的灯火,"我妈告诉我,她摔倒那天,想到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你,而不是我。她说如果你在,肯定会第一时间发现她不舒服,不会让她摔倒。"
我有些惊讶:"婆婆真这么说?"
"是啊,"他轻声说,"她还说,养老不是一定要靠养老院,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和关爱。我妈说她在养老院虽然条件好,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现在和你爸妈一起住,反而觉得热闹,像个真正的家。"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我们的小院子里。院子里的桂花树开了,香气浮动在夜色中。我依偎在丈夫肩头,心中感慨万千。
家,不是由墙壁和屋顶构成的,而是由相互理解、包容和关爱编织而成的温暖港湾。在这个小小的三室一厅里,我们虽然有些拥挤,但却盛装下了最宝贵的亲情。
无论是公婆,还是父母,他们都付出了一生心血养育我们长大,如今到了我们回报的时候,又何必分彼此?爱,本就应该是平等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