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色列F-35在2025年6月精准摧毁伊朗空军基地的F-14时,这些曾叱咤两伊战争的老古董甚至没来得及升空。更讽刺的是,中国早在2021年就递出歼-10C的橄榄枝,却被德黑兰决策层晾了整整四年。这场现代版"刻舟求剑"背后,暴露的是伊朗军工体系深层次的体制僵化。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革命卫队掌控着全国60%的油田收益,2025年国防预算却仅有79亿美元——这笔钱甚至不够印度采购40架"阵风"战机。巨额石油收入被挪用于海外代理人战争和宗教机构,空军装备更新常年排在预算序列末位。更致命的是,本土军工集团已形成顽固的路径依赖。经过数十年逆向工程,伊朗技术人员确实吃透了F-14的机械结构,能仿制出60%的零部件,但这种"修修补补"的能力反而成为枷锁。就像坚持用DOS系统硬撑5G时代,他们宁可耗费三年翻新一架F-14,也不愿重建适应歼-10C的现代化后勤体系。
![]()
image
2025年大规模清洗"内鬼"行动,暴露出更深层的体制溃烂。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公开承认,现有情报系统无法预警F-35的突袭,却坚决反对引入中国预警雷达。这并非技术考量,而是既得利益集团对透明化的恐惧——中国装备附带的技术标准会打破现有权力结构。正如某退役飞行员透露:"接受歼-10C意味着整个维修体系要推倒重来,那些靠倒卖F-14零件发财的将军们第一个不答应。"
![]()
image
这种体制性腐朽在2024-2025年冲突中付出惨痛代价。以色列"狮子崛起"行动期间,伊朗空军基地的混凝土机库还是1970年代美国援建标准,根本扛不住钻地弹打击。讽刺的是,被炸毁的F-14残骸里,有些安装着用民用洗衣机芯片改造的航电模块。而中国当初承诺的歼-10C配套方案,包含全套地下机库建设和卫星预警系统,现在看简直是未卜先知。
![]()
image
德黑兰的决策者似乎还没意识到,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机性能的比拼。当以色列用数据链将F-35、卫星和铁穹系统织成天网时,伊朗却还在用对讲机协调四十年前的战斗机。歼-10C代表的不仅是新战机,更是体系作战的入场券。可惜当伊朗终于想起中国方案时,以色列的导弹已在改装车间门口炸出了深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