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下午四点多,王女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家,推开卫生间门时,丈夫高俊倒在地上毫无反应。急救车呼啸而至,一小时的全力抢救没能留住这个 44 岁的短剧导演,诊断书上 “急性心肌梗塞” 几个字,成了这个家庭无法承受的重击。
![]()
直到此刻,高俊的电脑还亮着,屏幕停留在未完成的剪辑界面,手机里最新的消息是当天中午一点发给妻子的:“晚上吃什么?”
没人能想到,这句日常问候成了遗言。而就在前一天家庭日的深夜,全家都已入睡,他还在书桌前改脚本 ——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团圆。
![]()
连续四天连轴转,一天工作近 18 小时
时间倒回 10月13日,高俊抵达郑州剧组筹备新剧。作为今年5月才入行的短剧副导演,他本以为离影视梦更近了一步,却不知这是生命倒计时的开始。从14号到17号,他每天清晨七点开工,凌晨一两点才能收工,算下来一天要干18个小时活儿。
“他回来就说‘有点累’,倒床上就睡,根本没力气说话。” 王女士回忆,丈夫月薪 6000 元,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
![]()
作为独子,他要赡养 69岁的老母亲,还要供 10岁的大女儿学小提琴、照顾 6 岁的小女儿。这份短剧导演的工作,是他撑起家庭的全部依靠。
更让人揪心的是,直到整理遗物时王女士才发现,丈夫压根没和公司签劳动合同。这在短剧行业,早已是心照不宣的规矩 ——《2025微短剧从业者生态调查》显示,超七成从业者不到 30岁,近半数是跨行业而来,41%会在1年内换工作,没合同、没社保成常态。
![]()
1万元 “抚恤金” 背后,还有无责承诺书
10月27日,涉事公司终于给出赔偿方案:1万元抚恤金。“他才 44 岁,后半辈子就值一万块吗?” 王女士的质问没能换来回应,反而等来更冰冷的要求 —— 想拿这笔钱,必须签无责任协议,彻底切断剧组与高俊猝死的关联。
剧组的冷漠彻底激怒了高俊的好友杨先生。11月5日,他实名发视频怒斥剧组恶行:“高俊去世前还在微信对接工作,强度大到连口气都喘不上!现在人死了,给 1 万就想撇清关系?”
![]()
记者多次联系涉事公司负责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剧组一位工作人员只含糊表示:“前几天还一起干活,突然人就没了,太震惊了。” 问到没签合同合不合规,对方匆匆挂了电话。
![]()
634亿市场里的 “燃料”:时薪不到 12 块的从业者
高俊的悲剧不是个例。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 634 亿元,用户达 6.9 亿,可撑起这个庞大市场的从业者,却活在保障空白区。有数据显示,超 60% 短剧从业者每天工作 12 小时以上,仅 12% 的公司给交足额社保。
业内人都清楚,短剧行业信奉 “极致效率”:剧本创作最多三周,拍摄不到十天,5-7 天拍百集是常事。平台默认规则更残酷:试用期必须做出热力值 400 万以上的爆款,否则就得走人。
![]()
这种高压下,有人算过一笔账:高俊月薪 6000 元,一天干 18 小时,时薪还不到 12 块钱。
就像之前肺部压迫 70% 还得带病拍戏的演员梓渝,高俊们成了行业高速运转的 “燃料”。如今高俊走了,他规划的女儿音乐路断了 —— 大女儿被迫放弃学了五年的小提琴,还在学校被同学嘲讽 “没有爸爸了”,躲在被子里哭了好几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