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去香港的航班,随手翻了本《无国界病人》,没成想直接给我看哭了。
![]()
我平时不是个爱掉眼泪的人,但这本书里那位癌症患者的经历,真的太戳心了。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养生读物,而是一位罕见癌症患者的亲身自述,字里行间全是与死神博弈的挣扎,越读越让人揪心。
主人公刚确诊时,医生给出的预判是仅能存活数月。
![]()
换做是我,面对这样的宣判,大概率早就陷入绝望了。
但他没放弃,一门心思要跟命运死磕。
从国内的医院一路辗转到美国,各种能尝试的诊疗手段他都没放过。
大手术挨过,地下药市冒着风险买过特效药,化疗、放疗、免疫疗法轮番上阵,还参与了好几组临床试验。
治疗过程远没有想象中顺利,耐药、复发、转移这些可怕的情况,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
![]()
本来想,这么多苦难叠加,普通人根本扛不住,但后来发现,支撑他走下去的有两股力量。
一股是他自己极强的求生意志,另一股就是对家人的责任。
确诊时他的女儿才1岁,看着襁褓中的孩子,他怎么能甘心离开。
如今十年过去,当年的小不点已经长成了大姑娘,这份陪伴的坚持,太让人动容了。
![]()
书里描写治疗副作用的段落,我看得浑身发紧。
喷射式呕吐、站不起来、无法说话、嘴里长疮、浑身腥臭,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都一一承受了。
光看文字描述我都觉得崩溃,更别说亲身经历了,这也让我重新思考了“责任”两个字的重量。
以前我总觉得,给家人留足够多的钱,让他们不用为生计发愁,就算尽到义务了。
![]()
但看着自家孩子时不时跑过来抱住我说“妈妈,我好爱你”,我突然明白,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责任,能陪他长大成人,比什么都重要。
天价医疗背后,房产曾是救命稻草
除了主人公的韧性,书中关于赴美治疗的费用描写,也给了我极大的冲击。
![]()
美国的医疗水平确实先进,每次复发都能有新的诊疗方案冒出来,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但对应的资费也高得吓人,简直是天文数字。
急诊一次要一万多美元,住院一天一千多美元,看一次医生平均四百至六百美元,输一次血六千多美元,每次化疗几乎都要八千到一万美元,最费钱的放疗一次花了九万多美元。
这些数字换算成人民币,想想都头皮发麻。
![]()
作者自己也说,美国的收费是国内最好医院的十倍还多。
他和妻子一开始筹集了150万人民币,本以为能支撑很久,没料到只够三年的诊疗开销。
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出售房产。
年轻时在深圳买的那套房,成了最后的“定海神针”。
虽然降价出售,但500多万的房款迅速换成了现金,让他得以继续治疗。
![]()
他感慨“感恩国内的高房价,给了我治疗下去的可能”,这句话看着心酸又现实。
这大概是独属于70后、80后的幸运。
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还有不错的增值空间,房子变现能力强。
放到现在,房价能保持稳定不下跌就不错了,想靠卖房来筹集巨额诊疗费用,怕是没那么容易。
如此看来,现在普通人要是遇到类似的大病,想“超额治疗”,更多得依靠股市资金或者保险赔付,房产早已不是可靠的救命选项。
![]()
医疗与保险双升级,抗癌之路不再孤单
当然,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希望的一面,那就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保险行业的优化。
十年时间,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主人公只能在地下药市偷偷购买的特效药,只能在美国临床试验中用到的新药,如今已经陆续引进国内,在国内医院就能买到用上。
![]()
当年听起来很前沿的免疫疗法,现在大家也都不陌生了。
更重要的是,在国内接受这些治疗,费用大概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普通家庭也有了承受的可能。
不用再像当年那样,为了治病远赴重洋,烧掉几百万积蓄,医疗理念的转变也很明显。
作者在美国认识的一位放疗权威医生,2014年提出“早期癌症放疗比手术效果更好”的观点时,遭到了很多外科医生的强烈反对。
![]()
但放到现在,这个说法已经没什么争议了,大家不再只依赖手术,治疗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保险行业也在跟着时代进步,以前很多重疾险对原位癌的赔付条件很苛刻,必须经过手术治疗才能理赔。
但现在像达尔文12号这样的重疾险,已经把赔付条件优化成了“必须经过积极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之类的都算,就算以后有了更先进的疗法,也能包含进去,报销门槛大大降低了。
还有严重心肌炎的赔付,以前要求病情持续很多天才能理赔。
![]()
但实际治疗中大家发现,这种病属于急性重疾,往往发病不久就可能危及生命,根本等不到规定的天数。
现在达尔文12号取消了天数限制,更符合实际诊疗情况,癌症多次赔的保障也做了优化。
以前很多重疾险要求“癌症仍然存在且在继续接受治疗”才能赔付,现在达尔文12号改成了“癌症存在或在接受治疗”。
一个“或”字的改动,看似微小,却能帮到很多人。
![]()
就像书中主人公,曾经有好几次癌症仍然存在甚至加重,但没有适合的药物和疗法,只能等待。
这种情况以前不符合理赔条件,现在就可以申请了,无疑更人性化。
要是没读这本书,我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重疾险条款的这些细微变化。
我们健康的时候,对疾病、保险的认知往往很笼统,只有看到真实的案例,才会有所触动,才懂这些条款背后的意义。
![]()
很显然,《无国界病人》不仅仅是一本抗癌自述,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生命的韧性、医疗的发展和保险的价值。
它提醒我们,健康时做好保障规划,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毕竟,当意外和疾病来袭时,我们需要足够的底气去面对,而不是束手无策。
如果你也对生命、医疗和保险这些话题感兴趣,这本书真的值得一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