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线路概况
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是线网中重要的西北-东南轴向骨干线路,采用分期建设模式,现已完成科园大道-平乐大道段工程,近、远期将向南延伸至保税中心南站。线路总规划里程33公里,共设车站26座,其中换乘站7座(如表1所示);配置一段一场,分别为心圩车辆段和平乐停车场。
![]()
表1 南宁3号线换乘车站表
![]()
2 远期客流数据分析 2.1 客流数据
客流数据是列车运行交路设计的基础,该文依据《南宁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科园大道-平乐大道)客流预测报告》,将3号线远期(2044年)预测客流相关参数整理如表2所示。其中,3号线远期早高峰小时的最大断面客流量为3.16万人/小时,比晚高峰小时的2.21万人/小时大,因此选取3号线的早高峰客流数据作为行车交路设计的基础数据。
表2 3号线远期预测客流相关数据表
![]()
2.2 断面客流量分析
在客流数据分析中,断面客流量能够直观反映特定时段内各站点与区间的乘客分布强度,通常作为确定设计年限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对数的关键参数。南宁3号线远期早高峰断面客流量分布如图1所示。
![]()
图 1 远期早高峰断面客流量图
由图1可以看出,远期早高峰最大断面客流量出现在长堽路-东葛路,为3.16万人/小时,属于大运量等级线路;远期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向外围逐渐减少,其中上行方向早高峰小时断面客流主要集中在金湖广场-平良立交区段,而下行方向则主要集中在小鸡村-总部基地区段。
2.3 客流流动性分析
列车运行交路的设计应满足客流流动规律。该文基于3号线远期早高峰预测客流的站间OD数据,将客流来源地和目的地相对集中的几个车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团划分,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客流组团划分信息表
![]()
各组团之间的客流交互情况如图2所示。
![]()
图 2 3 号线远期早高峰客流组团交互示意图
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远期客流组团流动主要集中在城北组团、青秀组团和五象组团之间。其中,组团内部客流交互占比最大的是五象组团和青秀组团,分别占比7.45%和7.18%;相邻组团客流交互主要发生在城北-青秀组团和青秀-五象组团;跨组团客流交互最大的是城北-五象组团,占比9.48%。
3 列车运行交路设计 3.1 列车定员及编组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车辆定员标准,结合南宁3号线客流的波动性和季节性,同时考虑乘客乘车的舒适性,3号线全年日均断面客流量的站立密度建议在5人/平方米左右。根据《南宁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科园大道-平乐大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南宁3号线远期采用6辆编组的B型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公里/小时。
3.2 设计方案
列车运行交路设计应符合客流特征要求,确保线路范围内的主要客流能够实现便捷直达,以减少换乘次数,同时应优化车辆配置效率,以控制运营成本,并提升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
3号线远期早高峰断面客流分布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形态(如图3所示),1/2断面和2/3断面均出现在小鸡村-平良立交区段,具备采用大小交路运行的条件。
![]()
图 3 早高峰断面客流量条形图
综合考虑3号线断面客流情况、客流流动特征以及实际运行条件,该文设计的3号线列车运行交路设计方案如图4所示。
![]()
图 4 列车运行交路设计方案
方案1:远期1/2断面出现在小鸡村-平良立交区间。小鸡村为换乘站,若设置为小交路折返站,车站运营组织复杂;兴桂路-小鸡村区间断面客流接近1/2断面客流,考虑客流包容性,将小交路折返点外扩;考虑兴桂路站距离科园大道站达10公里,大鸡村站距离科园大道站8.7公里,大鸡村站设置停车线,具备小交路折返条件,因此为减少配线设置,将小交路北端折返点设置在大鸡村站。平良立交-保税中心北区间的断面客流骤降,且平良立交站为一期工程终点站,同时接入出入段线,因此小交路南端折返点设置在平良立交站,小交路开行大鸡村-平良立交,按照1∶1开行(13+13)对/小时。
方案2:考虑平良立交站距离终点站保税中心南站仅3个区间,将南端小交路折返点设置在终点站保税中心南站,按照1∶1开行(13+13)对/小时。
方案3:为提高大交路服务水平,按2∶1开行大小交路,开行对数为(16+8)对/小时,小交路开行大鸡村-平良立交。
3.3 效果对比
计算并整理三种方案的各项参数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方案3配属车较少,高峰小时满载率较高,高峰小时的车公里较小,资源利用率较高。相比于方案1,方案3大交路的服务水平更高;另一方面,3号线与2号线在安吉客运站换乘,采用方案3更能满足换乘客流的乘车需求。因此,综合近、远期服务水平,推荐采用方案3,同时方案3满足方案1的配属车要求,实际运营时可根据客流情况灵活选择。
表4 方案效果对比表
![]()
4 结论
该文基于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远期预测客流数据,充分分析了其断面客流及客流流动性特征,同时考虑各站的实际运行条件,得出该线路适合在大鸡村-平良立交设计小交路的结论。同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三种列车运行交路方案的各项参数和优缺点,得出按(16+8)对/小时开行大小交路的方案最符合远期早高峰的乘车需求,为3号线远期运营方案提供了建议,也为类似线路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转自《交通科技与管理》——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远期行车交路设计方案研究,作者:曾险峰、沈子康、王芳玲、孔德权;仅用于学习分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