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解螺旋
这几年,医疗行业经常面临一些困难,一边是医院经营压力传导到每个岗位,一边是连轴转的工作压得人喘不过气。
不少医生透露过自己陷入了职业倦怠期,打开社交网络,“想辞职” 这三个字,总是能引来不少医生的点赞和讨论。
医生想辞职的心情能理解,毕竟现在每个行业的打工人都不好过,但先别冲动!
对大多数人来说,上班本就是为了给生活托底,而改变现状,未必需要用 “辞职”赌一把。
比起仓促离开,不如先试着在现有轨道旁,为自己铺一条新的小路。
![]()
换个战场发光
提到 “离开临床”,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辞职”,但其实在医院体系内,还有一条更稳妥的路:转职。
最常见的,是从临床转到行政、后勤岗位。不用再值夜班、不用面对急诊的突发状况,虽然少了救死扶伤的直接成就感,却能换一份相对规律的生活,适合想从高强度工作中松口气的医生。
这一条主要适合那些在各高校附属医院工作的医生,尤其是本身科研水平高的医生,通过医院本身与高校的关联,转职到高校去工作。
“我们学校有这样的,就在临床上干,觉得不喜欢干,太累了,那就调学校来了。”
这是解螺旋优秀学员魏梓曾经分享的身边案例。这些能成功转型的医生,靠的不只是运气,更是早就攒下的科研能力、教学潜力。毕竟高校需要的,正是既懂医学又能传道授业的人。
就算不在附属医院,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满满接触和了解高校的情况。
去年昆明皮肤病医院就有 11 名医生,受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邀请,去给学生上《皮肤性病学》。
![]()
图源昆明皮肤病医院官方公众号
上海不少 985 高校的校医院,也会通过合作或兼职的方式,聘请医院里的医生坐诊。
![]()
图源复旦大学总务处官方号
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都是工作,但两者的成就感有所不同,有时候换个身份说不定能让你暂时从重复的工作中暂时抽离,后面也许根本不会考虑专职,而是觉得,两个都很好。
如果非要离开医院,那在正常的本职工作之余,多接触其他的工作,也能看清自己的优势所在。
![]()
给生活多开一扇窗
对更多能力没那么 “突出”、不敢轻易断了收入的年轻医生来说,“给生活多开一扇窗” 才是更务实的选择。
不只是找下一份工作,更是找到除了临床之外,能让你提起劲的方向——可能是兴趣,可能是兼职,甚至可能是重新找回对医学的热爱。
之前刷到过一对山东90后夫妻的故事,丈夫学中药,妻子学护理,最后却在济南的便民市场摆摊卖油条,一年能赚 30 万。
![]()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还有浙江小伙何同学,名校毕业、辗转做过医疗相关工作,最后选择 “弃医卖烧饼”,把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有人说他们 “白学了医”,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比起在医院里日复一日的内耗,靠双手挣到踏实的收入、让生活有了奔头,才是更重要的事。
每个人的生活目标和追求都是不同的,而相同的是,这些能成功 “跨界” 的人,大多不是一拍脑袋就辞职的——他们往往先把副业当 “试水”,比如下班了先在家练做油条的手艺,周末去市集摆个小摊子,等摸清了门道、有了稳定客源,才敢慢慢脱离医院。
也有医生把兼职当成补贴家用的无奈选择。
之前听一位医学博主说,他认识放射科的几个年轻人,每个月房贷要 3000 多,光靠工资根本不够。于是休息天跑外卖,晚上 5 点下班后背起外卖箱,一干就到 10 点,一个月能多赚 2000 多。
“谁不想下班后躺着歇会儿啊?可生活逼到这儿了,没办法。” 这句话里的无奈,大概很多年轻医生都懂。
但也有人在 “给生活多开一扇窗” 的过程中,重新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
就像那位从 2009 年就想改行卖包子的王医生说的:“一直没改成,是因为我实在喜欢做医生。喜欢听到病人说‘王医生,谢谢你’,那是我最大的动力。”
![]()
图源互联网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想逃离的是职业,其实只是暂时被压力困住了。而兼职、尝试新方向的过程,反而能帮我们看清内心真正的热爱。
![]()
辞职从不是“最优解”
当然,如果真的到了没法再坚持的地步,辞职也不是不能选。
但关键是,别把辞职当成 “逃避的出口”,而要当成 “奔向更好生活的入口”。
一般来说,两种情况下,可以果断选择辞职:
第一种是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不管是人身安全被侵犯,还是长期高压工作让身体、心理濒临崩溃,甚至可能出现生命风险,别犹豫,能请假就请假,不能请假就裸辞,人活着,才有余力谈未来。
第二种情况,是你已经找到了稳定的方向。比如你兼职做医学科普,已经有了固定的收入和粉丝;或者你拿到了高校的正式offer,知道接下来要走的路怎么走。这时候辞职,是有准备的奔赴,而不是没底气的逃离。
当下的医疗行业确实在经历动荡,但这么多年的医学教育,早就教会了医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管是在临床、在高校,还是在其他领域,都是硬资本。
真正的自由,不是 “想走就走”,而是 “有选择的权利”。
辞职也应当是 “我要去做更想做的事”,而不是 “我实在没办法了”。
最后想跟大家说:你不必逼自己在 “坚守医院” 和 “彻底离开” 之间做选择,也不必因为暂时的迷茫就否定自己。重要的不是你现在身在哪个岗位,而是你知道自己心里想要什么,并且在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方向走。
毕竟,能定义你人生的,从来不是 “医生” 这个身份,而是你始终愿意为生活努力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