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副总理的访华行程尚未启程,随行代表团成员、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的一番言论已先将氛围搅得紧,他表示若中欧关系得不到缓解,欧洲会考虑直接报复。
一边是求合作的访华行程,一边是充满对抗意味的“下马威”,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不仅暴露了德国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更折射出部分欧洲政客对当前实力格局的严重误判。
纳格尔的“报复”言论,本质是对现实依存关系的选择性无视。他口口声声称要“保护欧洲核心产业”,却刻意回避一个关键事实:德国乃至欧洲的经济命脉,正深度绑定中国供应链。
以稀土为例,中国掌控全球80%以上轻稀土、99%以上重稀土的供应,而这些关键资源是德国汽车、半导体、新能源产业的“生命线”——大众汽车的电机磁体、博世的芯片制造设备,都离不开中国稀土。
此前荷兰因安世半导体问题对华设限,反遭中方供应链反制,最终不得不寻求妥协,这一教训近在眼前。纳格尔却视而不见,妄图用“报复”话术施压,无异于拿着自家产业的“命脉”要挟,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更讽刺的是,纳格尔的强硬表态与德国当下的经济困境形成鲜明反差。如今的德国早已不是能源充沛、工业鼎盛的“欧洲引擎”: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制造业产出同比下滑5.2%,汽车产业因芯片短缺和市场萎缩,上半年销量减少12%。
中国作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5年前三季度双边贸易额仍达1634亿欧元,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超30%,是其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在这样的现实下,喊出“报复中国”,好比“饿着肚子骂厨师”,既不合逻辑,更显心虚。
这番狠话背后,还有德国内部政治博弈的影子。此前德国外长因涉台不当言论,访华行程临时取消,暴露了德政府内部“务实派”与“强硬派”的分歧。
此次纳格尔随行访华却先放狠话,既是为了迎合国内保守势力,也是想在谈判前营造“强势”姿态,但这种操作早已被证明无效。中方的立场清晰且坚定:合作可以谈,但前提是相互尊重,绝不接受“一边求合作、一边搞对抗”的双重标准。
欧洲政客屡屡上演“狠话先行”的戏码,说到底是旧有霸权思维的残留。他们仍习惯于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中国,却没看清如今的实力格局早已改变: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稀土、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持续巩固。
德国副总理若真想推动中德合作,与其让随行官员放狠话施压,不如带着诚意而来,正视中方核心利益,摒弃“价值观外交”的虚头巴脑。
德国副总理的访华之行,本是修复中德关系的契机。但如果德方仍抱着“人未到、施压先至”的心态,继续在原则问题上踩线、在合作中搞双重标准,恐怕只会让这次“救场”之旅沦为又一场徒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