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首届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开学

0
分享至

中国日报11月10日电(记者 邹硕)1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2025级海外治国理政英杰班开学典礼在京举行。学院首批学员——来自南部非洲六姊妹党的32名精英骨干齐聚人大,开启学习新篇。


本次开学典礼是继9月在非洲坦桑尼亚举行预开学典礼后,学院首批新生首次来华参加的正式开学典礼。该批新生均是来自南部非洲执政党政治精英,并在政党和政府重要部门担任重要职务,是各国领导层的核心后备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建国、外交部非洲司公使赵勇、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关志勇出席活动并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致辞环节。

张东刚欢迎远道而来的非洲同学们。他表示,全球领导力的塑造,根植于对"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学校成立中国高校首家全球领导力学院,秉持为人类进步担当、为全球发展尽责的初心使命,打造课程、育人、师资"三大体系",构建融教学、研究、实践、对话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希望同学们以本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在服务人类美好未来中提升思想力,做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在探求真理真知中锤炼决断力,做普遍安全的守护者;在增进交流互鉴中涵养包容力,做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者;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激发革新力,做敢于担当的建设者。祝愿中非人民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未来!

姚建国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为世界和平发展与全球南方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和宝贵启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扎根本国实际,依靠艰苦奋斗和全面深化改革,走出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其成果与经验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双方在民族解放、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相似使命。本次"英杰班"的举办,正是中国共产党与全球南方政党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共同培养强党兴国人才的重要实践。来自非洲各政党的青年精英是传承中非友谊、推动非洲振兴的关键力量,希望大家把握机会,深入理解中国实践,以青春力量赓续中非友好,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赵勇表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中非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明确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彰显共同逐梦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发展新蓝图,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注入新动力。希望各位深入研学中国实践、积极交流互鉴,做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者和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的推动者,以落实北京峰会成果与"全球四大倡议"为抓手,抓住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机遇,深化各领域合作与交流,为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共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关志勇表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展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独立自主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中国率先引领南南合作事业,推进探索全球南方现代化发展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世界需求的未来全球性领袖型人才,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南部非洲国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希望各位学员充分利用此次来华交流学习的机会,将学习收获运用到本国实践,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贡献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希望学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洞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理解发展背后的方法论;做到"知行合一",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淬炼植根本土的领导力;搭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之桥,促进"乌班图"精神与"天下为公"理念对话,共同探索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副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江晓丽发布本次2025级新生在华研修与培养方案,详细介绍了本次学习的研究方向划分、课程安排和调研安排等。同学们将前往北京、岳阳、井冈山、福州、义乌、苏州等6个中国代表性城市开展系统化学习与调研,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洞察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成就与鲜活实践。

坦桑尼亚革命党双亲会秘书长艾利·萨鲁姆·哈皮,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基兰巴地区党员热苏斯·蒂玛·桑戈,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法律局副局长恩诺克·丹布佐和南非非国大豪登省妇女联盟成员、非国大政治教育委员会成员梅维斯·诺马森巴·卡巴分别作学员代表发言。

大家对中国人民大学和中联部提供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表示感谢,并对能成为首届"英杰班"学员深感荣幸。他们一致认为,此次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机遇,更承载着促进非中合作、探索发展道路的深切期待。在华学习期间,将会珍惜时光,潜心研学,力求深刻领悟中国的发展经验与治理智慧,未来为各自国家的繁荣进步、为非中友谊的深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日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官方网易号
37621文章数 3713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