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走得近,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松绑,如若回到童年,将自己重新养一遍。
![]()
居所附近一片空地,有十余亩的样子。许多年前,被开发商圈起,准备建盖商业中心以及青年公寓。前几年,终于动工,无数渣土车浩浩荡荡往城外搬运土方,大约向下挖去两层楼的高度。不知何故,又忽然停了工。
传说是公司破了产。这地一直荒下来,陆陆续续被周边小区勤快的人们开垦起来,种起农作物。
我喜欢去菜地散步。晨曦初起,满目葱茏,晨岚袅袅,宛如身在僻野。原本平阔的地,被挖得呈三十四度斜坡,南边有一深坑,适逢春夏雨水丰沛,大坑变成一口水波荡漾的池塘。生态何等神奇——转瞬,池塘四周近岸边,一丛丛香蒲郁郁霏霏起来了。站远瞭望,得了一份世外的寂静,极富野趣。
边边角角,俱种上了南瓜,无数绿藤,牵牵绊绊的,遍布黄花,触须长了眼睛似的四处探索。虫鸣喧喧里,是丰饶的荒野情趣。凉风来来去去,鼻腔肺腑里被灌满各样蔬菜特有的清苦、甘甜气息。
有一爿芝麻地,喇叭状白花,节节攀升。一排玉米队列一般站在地头,七八秆,一人高了,每一秆上都结一只玉米棒子。晨风徐徐,青绿色玉米须嫩而美丽,形容词一样纷纷绕绕……
走累了,我便蹲下欣赏这一样样活泛泛的农作物,宛如重回童年时光。
![]()
我们的童年有什么呢?
无非明月清风,无非山川河流。幼童的我们想不起蹲下,仔细感知一番稻花有多么美,更不晓得欣赏茄花、豆角花、扁豆花美自何来。童稚的世界混沌一片,天地未开的懵懂,是缺乏审美力的。只有等到捧起书本,沉浸于古籍中,当读到“满架秋风扁豆花”,现实生活在文字的牵引下,在眼前顿时充满着诗性,直如醍醐灌顶,哦,原来朝夕相处的蔬菜花也是这样的美丽啊。
什么是文化?“文”指代知识。“化”则是个人的一种融会贯通。我们一日日手不释卷,何尝不是在践行一种文明?它令平凡的物事升华,也是一根牵起物质与精神的脐带,“文化”则是给予“文明”源源不绝的输血。
有一个早上,去菜地徜徉,遇见一位老者。他起得更早,来菜园也不为采摘什么菜,就闲闲看看自家心爱的一畦豆角,顺手将一枝豆角藤牵到竹架上,像牵起孙辈小手,将触须绕两下,复拍拍手站定,再依次查看另外两三垄葳蕤的山芋地。末了,老人望见我,主动问候,我们像熟人一样攀谈起来。无非是自己种的蔬菜吃起来放心,没有膨大剂、顺直剂,用的都是饼肥……
我真开心。老人没有将无所事事的我当成小偷。
常常买些他们的蔬菜。无一例外,他们总是抱怨、斥责、愤怒自家的菜总被人偷去。
有一块山芋地,六七垄。当中插了一块牌子,上头有字。因风雨侵蚀,字迹模糊难辨。问老人怎么回事,他言:这家种山芋就想到农历九月吃点山芋,大概别人老是偷摘山芋藤,才打了农药的。
这家老人也可爱,怕小偷不信,特地将用空的农药瓶子用棍子杵起,插在地里招摇,以示警告。
![]()
转眼,旭日冉冉。辞别老人,准备往池塘方向去,又遇一位大姐。她穿着一双满是泥巴的胶靴,急匆匆赶路。因一直买她的菜,我们早已熟悉,好奇询问她的菜地方位,她热情指给我看,这里种了山芋,那里是几畦毛豆,话落,从布袋里拿出一根肥嫩的丝瓜赠我,又拿出几只青茄,我没好意思再要。
拿着一根丝瓜,也不好意思再在菜地逡巡了,以免让人误会这是偷来的,只好回了家。
因为一根丝瓜的美意。从此,我专心购买这位大姐的蔬菜。她何等辛苦,种了巨大一片地。早晨,买了她的豆角、毛豆各一。毛豆不太饱满,倘再养一周就好了。她埋怨又有人偷了毛豆,必须提前全部砍回。
她说,你在超市买的丝瓜做出的汤是黑色的,我种的丝瓜是白汤。下回我再留一根丝瓜给你……
她种的芝麻苋,最可口,下锅即烂。白秆空心菜、黄瓜亦好。毛豆粉嫩,剥米清蒸,透鲜。豆角同猪前胛红烧,可吃出童年滋味。
接下来的秋天,我建议她多栽些黄心乌,菠菜、芫荽、茼蒿也要多种些。她一一应许。
以后倘有空,想必会去帮她锄地、浇水、除草。
我一向喜欢与泥土打交道。人与自然走得近,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松绑,如若回到童年,将自己重新养一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