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这家曾被很多人视作“中产家庭聚会首选”的西北菜连锁,最近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一幕。
一边是多地门店“闭店通知”贴出来,网友纷纷晒图表示“家门口的西贝没了”;
![]()
该网友晒出的闭店通知显示,西丽万科云城西贝店因铺面到期,于11月1日闭店
另一边却是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西贝的门店大排长龙,食客们宁愿排队半小时也要吃西贝。
![]()
排队潮or闭店潮,西贝这波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背后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9月中旬,罗永浩一句“西贝全是预制菜”把这家老牌餐饮品牌拖下了神坛。舆论炸锅,客流断崖式下滑。
有西贝门店店长直言,客流量瞬间掉了三分之一,营业额连着几天掉一两百万。消费者一边喊“花现做的钱吃预制菜”,一边用脚投票,西贝的“新鲜”“高品质”人设直接崩了。
创始人贾国龙冲在前面强硬回应,结果越描越黑,开放后厨反而坐实了消费者的疑虑。社交平台上一片冷嘲热讽,门店口碑一夜回到解放前。紧接着,贾国龙不得不选择闭嘴退网,西贝也把重心放到了门店运营和产品调整——这是他们唯一的自救路径。
10月开始,西贝开始用实际行动挽回客流——发券、降价、升级现做菜、半价外卖,什么热闹来什么,优惠幅度大到让网友直呼“吃一顿西贝只花几块钱”。
有网友晒出了去吃饭的账单,总共消费200多,用完各种券后最终只花了5块钱。
![]()
真金白银砸下去,结果也是立竿见影。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等地的门店周末又排起了长队,老顾客带着孩子回来消费,场面一度回暖。
数据显示,部分门店周末流量能恢复到风波前的八九成,老顾客比例高达七成,说明品牌基本盘还没彻底丢掉。
![]()
各地门店回暖的同时,西贝又在上演着一出“关店潮”。
10月以来,西贝全国多地累计闭店近10家,理由不外乎“租约到期”“经营调整”“规划升级”。有西贝店长接受采访时表示“商场要重新装修,评估下来成本太高,干脆闭店再迁址”;有的老店直接歇业。
11月5日,记者来到西贝万科云城店看到,门店已经停业,内部有工人在进行拆除作业。
![]()
有业内专家认为:“西贝是在做减法,及时关掉那些亏钱、低效的门店,止血自救。”毕竟,西贝单店日均要接待300人才保本,客流一掉,直接变成亏本买卖。现在关掉失血点,留住有潜力的门店,其实是最现实的选择。
其实,西贝闭店潮的背后,是整个餐饮行业的寒冬。
根据数据,2023年餐饮行业51%的倒闭率,全年354万家门店关停,2025年,这种趋势仍在延续。全国餐饮收入达3.6万亿元,同比增长3.6%,但这一增速较2024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疫情三年后,餐饮行业表面复苏,实则内卷加剧,房租、人力、原材料成本都在涨,消费者却越来越精打细算。高价低质、品牌信任一点点崩塌,餐饮人苦不堪言。
当然,目前西贝排队火爆只是暂时现象。大额代金券、买一送一、返券叠券,西贝几乎把所有促销手段都用上了。你可以说这叫回暖?
但其实在我看来,这更像是西贝在“出血”,用极端让利换回客流,先把人气保住再说。
业内人士早就提醒过,长期靠低价促销只能稀释品牌价值,让消费者觉得原价不值,以后没了活动还会不会来,才是西贝真正要担心的。
而且别忘了,西贝的对手们也在疯狂内卷。老乡鸡主打“明厨亮灶”,费大厨强调“现炒”,海底捞干脆开“宝宝餐厅”争夺你家庭客群。行业头部品牌都在花式升级、争抢流量,消费者一有不满,随时可以换个地方吃饭。
在我看来,西贝现在的最大挑战是:怎么在保住现金流、稳住基本盘的同时,把“高性价比”、“新鲜现做”、“安心用餐”这些品牌认知重新树立起来?
![]()
餐饮行业的寒潮还远没过去,西贝只是被提前推到了聚光灯下。它的挣扎、反思、调整,其实就是千万家餐饮人的缩影。
最后问下大家,你愿意为一顿西贝排半小时的队吗?你觉得促销结束后,顾客还会再回去吃吗?
参考资料:
1、深圳新闻网《深圳一西贝门店闭店,“现场都拆了”》
2、红星资本局《预制菜风波两个月后,西贝“冰与火”:10月以来累计闭店近10家;接连发放优惠券,有门店大排长龙,顾客消费200元实付5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