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敢信吗?
一部成本1.2亿的电影,开机第一天账就平了。
不是票房爆了,是直接揣了7200万补贴,相当于还没拍就回本60%,剩下的票房纯赚。
网友爆料了这样一件事:
江西某剧组会计私下炫的这波操作,直接把网友看呆了。
这部叫《火种》的革命题材电影,主打1919-1927年李大钊的故事,按理说拿国家电影专项资金没毛病,但按规定,重大革命题材每部补贴原则上不超2000万,可偏偏拿了7200万,据说是“叠加了地方政府扶持”。
这钱拿到手,剧组连装装样子控成本都懒得做。
网友扒出,类似题材的电影,真正花在拍摄上的钱往往只占补贴的三成。
![]()
这事让人瞬间想起几年前的《雷锋的故事》。
2100万投资号称重金打造,结果成片里雷锋的动作僵硬得像木偶,背景就是几张模糊的贴图,台词卡得像读课文,有动画专业的大学生吐槽:
“我们毕设组5个人,花5万块做的短篇都比这精致”。
可就是这么个连及格线都够不着的作品,堂而皇之拿了国家动漫产业补贴,最后连播都没人看。
更扎心的是行业潜规则。
每年2000部电视剧,能播出来的连1/10都不到,可这些播不了的烂片照样有人投,网友一语道破,谁出钱?当然是补贴。
拍烂片拿补贴,早成了某些人的敛财路子。
革命题材本来就小众,没补贴谁愿意拍?
替《火种》说话的网友不算少,有人翻出《觉醒年代》的例子。
要不是有扶持,这么好的剧可能都出不来,弘扬革命精神总比拍烂俗偶像剧强吧?
甚至有人觉得7200万换一部红色电影,能让年轻人了解历史,值了。
这些网友到对是不是反讽,我也不清楚。
不过有些网友不满意。
值不值看作品啊,《雷锋的故事》2100万拍得不如大学生毕设.
有圈内人爆料剧组的魔幻事情,找村里大爷大妈当群演,对外吹二线明星18万一天,在废弃山洞拍戏,号称自建场地5万一天,导演每天晚上泡酒吧,对外报剧组日开销10万。
最后电影上线票房200块,导演转头就移民美国买别墅。
更有人戳中普通人的痛处。
7200万补贴,给低保户能帮多少人?
养老基金都有窟窿,这钱却喂给烂片?
有江西网友吐槽,我们这儿县城医院连CT机都凑钱买,结果地方拿纳税人的钱贴给剧组,开机就回本,这叫什么事儿?
![]()
![]()
前几年某部红色剧拿了5000万补贴,结果演员台词都念不对。
还有部革命电影,补贴占了成本的80%,成片里连历史事件的时间都写错。
这些拿了补贴就摆烂的作品,早把主旋律变成了烂片的遮羞布。
我们从来不是反对扶持红色题材。
《觉醒年代》《山海情》这些好作品,哪怕拿再多补贴,观众都拍手叫好,因为钱花在了剧本打磨、服化道还原上,真真正正拍出了能打动人心的内容。
可现在的问题是,补贴成了不用干活就能拿钱的捷径,只要沾点主旋律的边,随便拍个烂片就能薅走几千万,钱没花在刀刃上,全进了某些人的口袋。
这些补贴的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钱,凭什么让烂片糟蹋?
主旋律是用来弘扬精神的,不是用来这种电影买单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