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北京报道
11月7日下午,由华夏时报社与中国建筑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华夏城市产业链发展大会·2025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城市更新与无障碍适老化改造主题活动”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由中国电梯协会、建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绿色智慧能源创新联合体、航天科幻创新产业联合体协办,并获得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组委会的鼎力支持,华夏城市发展研究院、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提供专业学术指导,为议题研讨与实践交流筑牢专业根基。
大会以“产城融合 无界共生”为主题,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业升级路径,精准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要求,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好”建设部署及商务部“2025住建服务消费季”活动安排,并主动响应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城市发展注入民生温度。
大会现场,政府、地产、经济、公益等领域的权威人士齐聚,聚焦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无障碍建设、适老化改造等核心议题,深度拆解无障碍环境的创新实践与系统解决方案,推动资源整合与跨界协作,切实保障残疾人等群体的权益,更有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地见效注入实践动能。
政企学研共话:锚定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攀升至67%,较1949年的11%提升56个百分点,缔造了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城镇化发展奇迹。随着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我国城市发展的逻辑也从过去“增量扩张”全面转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城市建设的核心诉求也从“规模扩张”的上半场稳步迈入“品质提升”的下半场。
在此背景之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楼宇高度、路网密度等单一维度的增长,而是以人民需求为根本锚点,通过空间优化、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治理创新的协同发力,构建“有温度、有活力、可持续”的城市生命体,让城市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致辞中指出,城市发展逻辑从“规模扩张”向“存量提质”的根本转变,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建设“有温度、有活力、可持续”的城市生命体,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本届大会以“产城融合无界共生”为主题,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精准回应,更是对全会“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鲜活诠释。
![]()
“当前全国正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划定了清晰路径。”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尚少岩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既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
![]()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负责同志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建设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城镇老旧小区30万个,惠及居民5200多万户;各地累计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小区5.76万个,增设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8万个,加装电梯15万部。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无障碍建设法,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无障碍适老化水平。
![]()
金融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支撑力量。天津银行行长吴洪涛介绍说,在具体实践中,天津银行构建了“点线面”服务体系:“点”上精准发力,提供城市更新、养老产业、保交楼、新型房地产及养老社区建设的资金支持;“面”上覆盖全民,联动新媒体矩阵推广养老金融产品、开展防诈宣传,依托智慧校园、养老系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线”上贯通产业,为政府、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保函、资金监管等服务,其“智慧商户通”已为众多个体工商户提供自动贷款支持,获得广泛认可。
![]()
无障碍建设,更是城市文明升级的重要标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当前中国的老龄人口老年人口已经达到3.1亿,8500万残疾人的背后,是2.6亿个家庭成员,无障碍适老化等都需要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小切口,彰显大价值:“总而言之,(无障碍环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共享。”吕世明强调,无障碍、适老化不仅可以创造社会价值,也有丰厚的经济价值,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与环境。
![]()
建经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挺则聚焦行业痛点。在主题演讲中,黄志挺表示,无障碍咨询需要破解两大核心矛盾:一是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二是跨领域协同与专业深耕的融合。“咨询行业本身具有‘无边界’特性,而无障碍咨询更需整合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康复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资源”黄志挺认为:“我们需要在推动跨领域协同的同时,深化各专业领域的技术储备,通过‘协同+深耕’双轮驱动,提升无障碍咨询服务的精准度与专业性。”
![]()
地方实践分享:多城探索无障碍与适老化路径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版图上,多地已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无障碍与适老化建设路径。本次大会上,多地住建部门及政府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当地实操经验与创新做法,为参会者带来前沿实践案例。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宋健介绍说,广东省通过法规、政策、技术同步发力,健全制度闭环,同时建立清单、健全链条、精准施策、提升改造成效。
![]()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诗伟表示,未来将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系统治理,二是强化标准引领,三是推动技术创新,四是促进共建共享。”
![]()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晓青称,该市经验聚焦四点:一是坚持顶层设计“一张图”,形成齐抓共管好氛围;二是坚持统筹推进“一盘棋”,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三是坚持示范引领“一面旗”,形成行业经验标准;四是坚持民生互动“一张网”,形成全民共享保障。
![]()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继强表示,济南市完善“体检体系”,拓展“城市体检”深度。
![]()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副处长刘振介绍说,青岛通过建立统筹推进、应用保障、多元参与三项工作机制,确保“城市体检”任务落地落细。
![]()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潘永水透露,该县分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选择群众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类高频场所,完成了66个共享点位建设;同时持续深化县域无障碍环境建设,截至目前已重点开展了8个示范项目。
![]()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毛爱民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多个环节,需要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协同推进。
![]()
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臣则分享说,滨州市从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方面着手,夯实城市治理根基。
![]()
圆桌论坛碰撞:ESG视角下的城市民生与长效价值
在“双碳”目标引领与产业升级浪潮的推动下,ESG理念正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逐步跃升为城市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其引发的多领域变革,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圆桌论坛环节,在华夏时报地产新闻部主编张蓓的主持下,国务院国资委机研院企业社会责任ESG促进中心欧洲部部长吕彦科、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无障碍全过程咨询与管理中心主任靳喆、北京数字经济示范区产业运营负责人李泳霖、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胜利、北京芳华里家庭养老社区联合创始人、院长刘小冰、人民VR负责人孙文博等来自各领域的学者专家、企业人士,围绕“ESG视角下城市的民生温度与长效价值”这一核心议题,在思想碰撞中分享行业先进经验,探索技术创新方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解决方案。
![]()
孙文博谈到,人民VR聚焦数字化、虚拟化技术应用,将文化科普转化为可视化体验,适配适老化改造(如10多分钟采集+AI云端建模,实现远程空间规划),可通过游戏化数字内容满足老人社交与心理需求。其建议由政府引导去做更多的数字体验应用,去服务老年人。
![]()
刘小冰分享了芳华里养老社区的创新实践:打造无围墙、与社区共享空间的新型养老社区,实现了彻底无障碍。通过垃圾分类红包、机器人员工(巡视陪聊+老人语料训练)构建有善意的商业模式。刘小冰建议,所有生意都应关注老龄化和弱势群体,重构适配老龄化的商业逻辑。
![]()
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颇为“另类”的企业,500多名员工中有237名残疾人,不少残疾员工已成长为骨干力量。“工厂给员工的宿舍,卫生间,食堂,全部是无障碍的”,并成立了“折翼天使设计小组”,员工“在公司得到了家的温暖”。田胜利建议,应完善无障碍立法配套管理体系,将无障碍纳入建筑主体验收,建立无障碍认证与专业培训机构。
![]()
李泳霖则聚焦数字经济与AI的赋能作用。其指出,以数字经济、AI赋能ESG,通过智慧楼宇控制、数据中心新能源改造、智能机器人应用,实现降本节能(如能耗节省20%—30%)。“积极鼓励这个行业投入AI赋能养老、社区,包括无障碍这些建设,帮助更多的人享受这个红利。”李泳霖强调。
![]()
靳喆从产业视角提出思考,认为推动无障碍、适老化标准制定、专项体检与城市规划,既能降低建设成本,更能撬动万亿级相关产业链发展。不过,当前瓶颈是智能化未达智慧化(体检、规划无自动化判断),缺乏适配场景的机器人与完善辅具标准,希望与数字化企业合作突破技术瓶颈。
![]()
“城市更新以及无障碍,更多涉及ESG中的‘S’,就是社会层面。”在吕彦科看来,“S”需覆盖所有利益相关方。但当前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需通过数字化提升透明度。吕彦科建议构建闭环需打通政策与资金壁垒,明确资金投向,利用技术实现可监管可评价。同时,建议政策细化落实,引导社会从短期主义转向长期主义。
![]()
八载积淀树标杆:优秀案例与专题展彰显行业力量
自2017年创立以来,“华夏城市产业链发展大会”已走过八载峥嵘岁月,见证了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创新迭代与前行轨迹。凭借高质量的头脑风暴、富有洞察力的观点碰撞以及精准的行业趋势预判,大会已逐渐成长为城市建设领域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专业思想交流平台,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年度大会。
回顾过往八届大会,每一届都吸引了数百名来自城市产业链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会,嘉宾阵容堪称强大。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广,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房地产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等知名专家及众多企业高层均曾莅临现场,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本届嘉宾阵容再度升级,更多政府官员、产业领袖与业界权威学者将齐聚现场,奉献出一场更高质量的思想盛宴。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会重点展示无障碍建设、好房子、零碳园区等“2025年度城市产业链优秀案例”,全方位呈现我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新成就、新技术与新突破。
华夏城市产业链优秀案例分别为:“2025赋能美好生活案例”“2025绿色低碳案例”“2025好房子案例”“2025赋能城市更新案例”“2025数智创新案例”“2025韧性发展案例”“2025ESG典范案例”“2025全场景适老案例”,来自于房地产、家居、酒店、养老、科技、银行、公益等多个领域。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