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出身贫寒,却以宫女之身,活成了清朝皇室里人人敬仰的主角。虽一辈子无儿无女,却用一颗真心,换来了超越血缘的“子孝孙贤”。
提起清朝初年的风云人物,人们多会想起孝庄太后的深谋远虑,想起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却少有人留意,在这些大人物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个叫苏茉儿的女子。
她不是嫔妃,不是贵族,最初只是孝庄陪嫁时,从蒙古草原带来的一名宫女。可就是这样一个“下人”,却成了孝庄一辈子的知己、康熙一辈子的恩师、胤祹一辈子的慈母。
![]()
图片来缘网络
01
苏茉儿出生于哪一年,父母是谁,有无兄弟姐妹?这些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只说她美丽聪慧,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进府当了布木布泰(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
自此开始了她和孝庄太后之间,60年似姐妹如知己般的缘份。
孝庄刚嫁给皇太极时,只有13岁,年纪尚小,在复杂的后宫里举目无亲,是苏茉儿寸步不离地陪着她,帮她打理琐事,替她排解忧愁。
生性聪慧的孝庄并不得皇太极宠爱,因为皇太极喜欢多愁善感,温柔如水的柔弱性格。在孝庄忧虑烦闷时,也是苏茉儿为她化解烦闷。
后来皇太极突然病逝,没留下传位遗诏,豪格与多尔衮争位不休,孝庄的儿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年纪尚幼,随时可能被挤出权力中心。
这是孝庄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也是苏沫儿第一次走到“历史前台”。
史料《清世祖实录》虽未直接提及苏茉儿,但在记载多尔衮“拥立福临为帝”的过程中,提到“孝庄太后与多尔衮多有沟通,终定大局”,而承担起“沟通”重任的,正是苏茉儿。
那时多尔衮手握重兵,孝庄作为太后,不便亲自与他见面,苏茉儿就成了两人之间的“传声筒”。
深夜里,她裹紧棉衣,避开耳目,往返于孝庄寝宫与多尔衮府邸之间,不仅准确传递两人的想法,还悄悄记下多尔衮的态度变化,回来后一一讲给孝庄听,帮孝庄分析局势。
可以说,福临能坐上皇位,苏茉儿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福临登基后,清军入关,苏茉儿跟着孝庄一起入住紫禁城。
![]()
图片来缘网络
02
清朝刚入关,官员的官服还没有统一制式,孝庄想到苏茉儿擅长刺绣,又懂满汉文化,就把设计官服的任务交给了她。
苏茉儿擅长女红,又拥有精湛的刺绣技艺,还熟悉蒙古服饰。她特意去研究汉族官服的“宽袍大袖”,又结合满族服饰的“便捷实用”,还在官服的花纹上动了心思。
文官绣飞禽,象征文采;武官绣走兽,代表勇武,既符合满汉文化融合的需求,又凸显了官员的等级差异。
后来这套官服制式被沿用多年,而苏茉儿在设计官服时用到的刺绣技法,也成了后来旗袍工艺的重要源头。
更难得的是,孝庄自始至终都没把苏茉儿当成下人。在紫禁城的日子里,孝庄的寝宫总是为苏茉儿留着一张床,两人常常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孝庄遇到烦心事,第一个想找的人不是皇帝,而是苏茉儿。
她生病了,孝庄会亲自守在床边,甚至让太医优先给她诊治,《啸亭杂录》中就有“太后(孝庄)与苏茉儿,同食同寝,情同姐妹,宫中皆称苏茉儿为‘苏姑姑’,无人敢以宫女待之”的记载。
这份超越主仆的情谊,成了苏茉儿在紫禁城里最坚实的依靠,也让她对孝庄付出了所有真心。
公元1656年,孝庄的孙子3岁的康熙(玄烨)得了天花。彼时天花是绝症,按照当时的惯例,皇子得天花后,要搬到宫外的“避痘所”隔离。
说是隔离,实际上也就是放弃,因为当时清朝皇室中,不仅皇子格格中有很多都死于天花,就是宫中朝臣得上天花后,也大多会不治而亡。
![]()
图片来缘网络
03
那时玄烨才3岁,身边虽有太监宫女照顾,可一个个都害怕传染,躲得远远的。孝庄得知后,急得睡不着觉,却因为身份特殊,不能亲自去避痘所。
这时苏茉儿站了出来,主动说:“太后放心,我去照顾玄烨,就算我染了天花,也绝不会让小皇子出事。”
就这样,苏茉儿收拾好行李,住进了简陋的避痘所,一待就是几个月。也正是那段日夜陪护的日子里,她和康熙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史料《清圣祖实录》中记载,康熙晚年回忆此事时,曾说:“朕幼年得天花,性命垂危,赖苏姑姑日夜照料,亲授书文,方得存活,此恩终生难忘。”
玄烨痊愈后,孝庄干脆让苏茉儿做了他的老师。苏茉儿虽不是科举出身,却精通满文和汉文。
在苏茉儿的教导下,玄烨不仅读书刻苦,还养成了沉稳、仁厚的性格,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千古一帝”打下了基础。
从康熙3岁得天花,到他康复长大,再到他成为一代帝王,最后开创长达130多年的康乾盛世。这其中可以说,苏茉儿功不可没。
后来顺治帝(福临)去世,八岁的玄烨登基,成为康熙皇帝。正是苏茉儿的这份真心让康熙对她格外恭敬。
即便后来康熙亲政,手握大权,也始终叫苏茉儿“苏姑姑”,从未直呼其名,还允许苏茉儿自由出入皇宫,不用行君臣之礼。
孝庄太后去世后,苏茉儿一下子没了精神支柱,整日守在孝庄的灵前,沉默寡言,日渐消瘦。
![]()
图片来缘网络
04
康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给这位70多岁的老人,制造一些生活热情,康熙决定打破清宫惯例,把年仅3岁的十二皇子胤祹,交给苏茉儿抚养。
按照《清宫规制》记载,“内廷主位,惟嫔以上方可抚养皇子,宫女、太监无此资格”,苏茉儿只是一个宫女,却能得到抚养皇子的机会,这份信任,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康熙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想让胤祹给苏茉儿做个伴,缓解她的孤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相信苏茉儿。
他自己就是苏茉儿教出来的,知道苏茉儿不仅有学识,更有好品行,能把胤祹教成一个好孩子。
苏茉儿的确没有辜负康熙的信任,自从抚养胤祹后,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个小皇子身上,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
在苏茉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中,胤祹也成为了一位颇有才干的皇子。
康熙末年,诸皇子为争皇位打得头破血流。而胤祹却始终保持中立,既不依附于任何一方,也不参与任何争斗,只是安心做好自己的事,帮康熙处理一些朝堂琐事。
也正因如此,后来雍正帝继位后,对其他参与夺嫡的皇子多有打压,却唯独善待胤祹,还封他为“履亲王”。
胤祹一直活到79岁,在康熙的35个儿子中,是最长寿的一个,这一切,都离不开苏茉儿的教导。
苏茉儿一直活到90多岁才去世,她一辈子没做过母亲,却把孝庄当成亲姐妹,把康熙当成亲儿子,把胤祹当成亲孙子,用真心换来了最珍贵的情谊。
![]()
图片来缘网络
她去世后,康熙悲痛不已,又一次打破惯例,不仅让胤祹以“儿子”的身份,为苏茉儿守孝数日,还下旨以“嫔妃之礼”将苏茉儿下葬。
让她与孝庄太后合葬在一起,这份待遇,远超一个宫女应得的规格,也成了康熙对苏茉儿一生恩情的最好回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靠的就是一份真心。你对别人多一份用心,别人就会对你多一份珍惜。
苏茉儿一辈子没生儿育女,却用真心得到了孝庄的知己之谊、康熙的终生敬重、胤祹的膝下尽孝,这份超越血缘的“子孝孙贤”,不正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幸福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