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在掌权八年的蔡英文,突然高频亮相,不仅公开批评赖清德,还在多个争议议题上主动发声。
与此同时,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首次公开表示不排除在台海动荡时出兵干预,美国也迅速调整军事部署。
而就在各方表态不断、大气压骤然下沉的当口,国台办也罕见地释放出明确信号,为台湾未来的走向画上了一道清晰的“红线”。
高市早苗比安倍还猛;台岛内,赖清德被蔡英文盖过风头;美国和大陆都在紧盯局面变化。
![]()
蔡英文退而不休?
日前,蔡英文连续在社交平台上发言,批评赖清德政府废除年金改革。
就在几天前,她还现身“台湾同志大游行”,与民众互动,随后又连续就“非核家园”政策发声。短短不到两周,这位一度“引咎辞职”的前领导人突然密集曝光,几乎把当前执政者的尴尬处境一一摆上台面。
这不是表面上的“政策分歧”,更像是一场有节奏的权力重构。赖清德当前的支持率已经跌到只有15%,而这一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民进党内部的权力真空与群众信任的快速流失。
特别是在“非核家园”议题上,蔡英文的出场更是精准切割当前政府的软肋。
岛内电力持续紧张,民众对缺电问题怨声载道,而赖清德的政府面对能源两难,要“维持非核”又要“保证供电”,结果是什么都没解决。
![]()
年金改革更是一团乱麻。原本蔡英文任内推动的改革方案,如今被赖清德政府默许搁置。
在野党高呼“停止改革”,赖清德表面上说反对,但在立法院投票时,民进党的“立委”竟然有三人缺席,态度暧昧到几乎等于默认。蔡英文的发声,其实是在逼赖清德表态——要么坚持,要么下台。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媒体也开始转向,原本对赖清德抱持“期待”的舆论,现在开始批评他“鲁莽”、“不稳定”,反而称蔡英文“冷静”、“能维持现状”。这不是偶然,这是美方在用舆论做选择题。
换句话说,赖清德还在台前“执政”,但已经开始为蔡英文重新回归煽风点火。
高市早苗突破红线,日本变脸比想象更快
蔡英文在岛内“回炉”,高市早苗则在国际舞台上踩了根本不该踩的红线。
![]()
日前一场日本国内会议上,高市早苗首度公开宣称:一旦台海发生冲突,日本的国家生存可能受到威胁,因此不排除行使“集体自卫权”。
很多人对“集体自卫权”这个词还没什么概念。简单说,就是2015年安保法修改后,日本政府定义出一个“存亡危机事态”——只要认为国家面临“生存威胁”,即使没有直接被攻击,也可以对外出兵。
这个词,在安倍晋三、岸田文雄手里,都是只提不用的“高危词汇”。而高市早苗上台没多久,就把它拿出来在台海问题上公开使用,直接把日本对台政策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介入”。
这一说法,不只是姿态,更是政策。它意味着,一旦台海局势紧张,日本可以“先发制人”出兵,哪怕没有人攻击日本本土。
这在过去十年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激进路线。
![]()
日本国内对此也并非铁板一块,但高市早苗的表态却得到了美国“默许”,这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要知道,高市早苗本身就是一位长期对华强硬的政治人物,她的对台态度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她政治路线的延续。而这一次,她不仅说了,还摆明了要做。
这不只是在挑衅中国大陆,更是在试图改变东亚地区的军事格局。在这背后,是日美军事同盟正在进行的实质性升级。
美国“战争模式”启动,中俄联手
中国福建舰在11月初正式入列。
这艘航母的意义,不只是中国海军装备上的升级,更是战略信号的释放。福建舰的入列,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在第一岛链范围内实现更高层级的制海权与制空权。
![]()
而这一次美国的反应,几乎是“瞬时神经反射”:五角大楼紧急宣布,将采购100万架无人机,并要求军工体系从“和平状态”切换为“战争准备”。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公开表态:“我们的敌人正在集结。”这句话的潜台词谁都听得懂——不仅是中国,还有俄罗斯。
俄军刚刚展示的两款“大杀器”——“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也在刺激美军的神经。
所以,福建舰的技术意义都还没来得及细讲,美国已经开始从战术层面全面备战。背后真正让美方警觉的,并不是某一艘航母的性能参数,而是中俄军事协同的可能性在快速成型。
美方担忧的,不只是台海冲突,而是全球范围内的“对抗轴心”正在加速构建。在这种局势下,台湾问题已经从“地方事务”被拔高成了“战略引爆点”。
![]()
台海一旦出事,美国、日本早就不是“旁观者”角色,而是有实质利益牵连的参与方。高市早苗的表态、美国军备升级,都是围绕这个焦点展开的布局。
国台办罕见定调,岛内“九合一”选举
就在蔡英文动作频频、赖清德内外交困的同时,国台办也罕见地做出定调式表态,明确指出台湾未来的走向“必须统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发言,而是针对岛内局势变化的一次政策释放。
当前台湾政坛的关键节点,就是即将在2026年举行的“九合一”地方选举。
回看2022年,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惨败,仅拿下3县2市,蔡英文因此辞去党主席职务。而2026年再次面临同样战役,如果赖清德继续失利,按照惯例他将主动辞职。
这也是蔡英文此刻“回归”的真正动机——她要为民进党的内部权力真空做准备。赖清德支持率持续走低,导致党内信心滑坡,若想保住执政地位,蔡英文几乎是唯一能稳住阵脚的人选。
![]()
更现实的是,美国对蔡英文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相较于赖清德的“激进”,蔡英文的“维持现状”路线显然更符合美方利益。岛内政局如果失控,不仅不利于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还可能加速两岸统一的进程。
所以,美国通过媒体释放信号、蔡英文主动发声、国台办定调,这一切看似分散,实则指向同一个结果:赖清德已经不是可以继续执政的那个人,蔡英文准备回来了。
蔡英文的“复出”,说是主动,不如说是被形势“推着上来”的结果。赖清德撑不起局面,民进党内部焦头烂额,美国也希望有人能稳住台海局势,于是那个曾经说“引咎辞职”的人,成了“救火队长”。
![]()
但问题是,这局不是她当年能控制的那一局了。高市早苗对台政策比安倍还猛,美国已经从“战略模糊”变成“战术实操”,国台办态度也比以往更硬。岛内电力、改革、民心、选举问题一个接一个,没有哪一件是能轻松处理的。
她能否重新掌握民进党,可能问题不大;但她是否还能稳住台湾这艘“船”,就真不好说了。台海这盘棋,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谁执政”问题,而是各方局面都在重新洗牌。
参考资料:
蔡英文动作频频,原民进党人士:赖清德地位松动,或重现“英赖斗”
2025-11-04 15:34·台海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