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总想给夏朝找个确切的说法,1996年国家启动一个大计划,目标很明确,二十年里要是找不到夏朝存在的证据,这个项目就得停下来,那时候考古人员到处搜寻线索,就想确认夏朝真的在历史上出现过,可二十七年过去,连文字记录都没发现,2023年官方调整了研究方向,不再纠结夏朝到底有没有,转而探索那时的人如何过日子,怎么解决吃饭问题,以及建造房屋的方式。
![]()
时间对不上是个大问题,古书记载夏朝有四百七十一年,列出十七位王,可二里头遗址只存在了约二百三十年,还和早商时期重叠了一百多年,碳十四测年技术越来越准,误差缩小到十五年内,但时间还是对不上,有人认为它全是夏朝,有人觉得前半是夏后半是商,还有人直接说它就是早商的西亳,这就像拼图少了一块,怎么都对不拢。
![]()
最要命的是没有文字记录,二里头挖出二百七十三个符号,但没有一个能连成句子,那条绿松石做的龙看起来挺神气,其实是个图腾,不能算文字,2021年清华简里提到“西邑夏”,有人高兴地以为找到了铁证,可那是周朝人写的回忆,不能当作直接证据,国外学者直接讲,没有自己写下的记载,“夏”就算不上真正存在的朝代,最多算是后人给的一个标签。
![]()
别只盯着二里头这个地方,山西的陶寺遗址、河南的王城岗遗址、湖北的石家河遗址,这些地方在同一时期都出现了重要变化,余庄只是一个小型遗址,却发现了十八具殉葬人骨,还出土了青铜酒器和玉质牙璋,它的规格并不比二里头低,陶寺遗址在晚期遭到暴力破坏,这很可能是权力斗争导致的后果,现在考古研究已经表明,中原地区并不是当时唯一的中心区域,更像是多个小国互相依靠共同生存,王巍研究员提出过一个观点,夏后氏可能只是黄河中下游几十个邦国中最强大的一个,他们不是皇帝,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体系。
![]()
这个文明体系的崩溃,是由于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的共同打击,全球气候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变得寒冷,导致降雨带向南偏移,黄河流域频繁发生洪水,二里头遗址的城墙反复修筑,说明水患持续不断,考古人员于2019年还在人骨遗存中检测到鼠疫蛋白,边缘地区发现乱葬坑,死者状况凄惨,连陪葬物品都没有留下,这样一个脆弱的联盟难以承受天灾与瘟疫的双重压力,最终被早商时期的文化所取代,这不是一个王朝的简单覆灭,而是整个社会网络的彻底瓦解。
现在的考古已经改变了方式,人们不再追问这是不是夏朝,而是关心陶寺人如何观测日影,二里头的工匠怎样冶炼铜器,余庄首领用牙璋交换了多少海贝,从2023年开始,全国考古工地开启直播,数据也公开了,普通人可以跟着一起观看,李伯谦说过解读无字地书,其实就是还原四千年前普通人的生活面貌,真正的文明线索不在甲骨文里,而是藏在陶罐的裂纹中,夯土的层理间,人骨的姿态里,以及祭祀坑的整体安排之中。
![]()
我总感觉人们太执着于给历史贴上各种标签,好像非得挂上一个“夏朝”的牌子才安心,但文明的形成哪有那么简单,它是由无数细节慢慢拼凑起来的,那些碎陶片、烧焦的谷粒、被砍断的手臂,它们讲述的故事比任何史书都来得真实,考古不是要找一个名字,而是要找到那些人,那些没有留下姓名却真正活过、挣扎过、创造过的普通人。
有时我在想,这个“夏”或许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时代,那时候人们一起生活,一起面对灾难,一起建立秩序,我们总想找到它的名字,却忽略了它真实的样子,现在终于有人愿意蹲下来,仔细观察地上的土、骨头上的痕迹、器物表面的磨损,这才是理解过去的正确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