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举行“学科史”丛书首发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袁卫,上海财经大学原校长汤云为,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校董、东证资本董事长金文忠共同为丛书首发揭幕。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丛书首批成果涵盖学校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科史》(上、下)《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学科史》《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学科史》《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科史》《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学科史 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学科史》《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学科史》《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档案选编(1950-1985)》(上、下),共计8部10本400万字。
丛书图文并茂,部分档案、史料、图片系首次披露和展示,力求全方位总结各学科的学术积淀,展现学人风采,弘扬学术传统,展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彰显学校为中国财经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刘元春校长在致辞中强调,梳理学科发展的历史,既是为了铭记历史、致敬先贤,也是为了洞察规律、启迪未来。一所大学的生命力,根植于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一个学科的竞争力,源自紧扣时代脉搏的守正创新;一位学者的价值,体现在经济匡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关怀。这不仅仅是一套书籍的问世,更是对学校108年办学历程的回望和思考。上财的108年,是一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中国现代财经高等教育从引入、扎根到本土化、自主创新的缩影史。
刘校长表示,上财今日的成就,源于百年积淀,成于接续奋斗。面向未来,学校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财经知识体系;深化开放办学格局,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级。号召大家从这套沉甸甸的学科史丛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承和发扬前辈学人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执着的努力,共同书写上财下一个百年华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袁卫教授向丛书出版致以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从开创性、抢救性和艰巨性三个维度,充分肯定了上财组织开展学科史编撰工作以及出版“学科史”丛书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认为该丛书既展现了学校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紧密互动,也折射出中国财经高等教育的宏观发展脉络。他结合自己编撰《中国统计学史》的经历,特别阐述了上财统计学科的辉煌历史,谈及上财几代优秀学者在中国统计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与作出的卓越学术贡献,希望该系列丛书能够为财经高等教育领域的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思维动力与发展活力,提供富有价值的智慧支持与经验借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双一流”建设,上海财经大学于2024年初全面启动“学科史”丛书专项工作,以学院(所)为单位,以二级学科为口径组织开展编撰工作。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财税投资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原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和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等8家单位参与首轮编撰工作,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统筹负责项目实施。各参编单位坚持以档案史料为根基,细致爬梳了百余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的珍贵资料5000余卷,系统、清晰地总结、展现了各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并紧紧围绕学科的核心要素——学术、学者、学生,从学科设置、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著作教材、师资队伍、科研方向等维度,精心绘制出上财学科文化基因图谱,为继续深入总结学科发展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仪式上,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史”特色资源库同步上线。资源库以首批丛书为基础,集成果传播和知识服务于一体。学校将持续推进丛书编撰和特色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学科发展相关学术资源,使之成为研究财经学科发展的重要资源库,以期在财经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发挥示范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