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历史
中华古族与中国历史系列(84)
![]()
01
夏朝,中国古代第一王朝。
大禹,夏朝的奠基者、开创者。
这些都是自古以来的普遍认识。然而,自上世纪初开始,夏朝是不是存在成了问题,大禹和夏朝是不是有关系也成了问题。
有些疑古派认为,在早期的神话传说里,大禹的形象是一个天神,和夏朝并没有直接关系。
至于《史记》等史书记载他是夏朝的开国之君,那已经是很晚才出现的一种“糅合”,不足以证明大禹和夏朝的关系。
![]()
然而,真是如此吗?
大禹真的和夏朝没有关系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让人非常震惊的是,考古竟然发现了近4000年前的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
没错,就是近4000年前的“夏王图腾”!
这个“夏王图腾”的发现,不但证明了大禹和大禹家族的存在,还证明了夏朝的存在,更证明了大禹家族就是夏朝的君主!
![]()
太炸裂了!
太震撼了!
有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
很多神话传说只是神话传说,而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都是历史。
真的!
原来都是真的!
原来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都是真的!
02
在揭秘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大禹家族“夏王图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大禹家族不是夏族,
商王家族不是商族,
周天子家族不是周族,
遗憾的是,在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之前,竟然从来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
为什么这么说?
例如,
周天子家族是在周文王的爷爷古公檀父迁到周原之后,以“周”为氏,建立周国,才和“周”扯上关系。
在此之前,周天子家族和“周”没有任何关系。
商王家族属于子族,因为在商地建都,其都城叫大邑商,然后才被后世称为“商朝”。
同样道理,大禹家族也是占领了夏族的居地,并且在夏地建都,被后世称为“夏朝”
搞清楚了这一点,问题就简单了。
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一定具有两个关键要素:
1、大禹家族自己的图腾。
2、夏族的图腾。
因为在三、四千年前,无论是大禹家族还是夏族,都是以氏族、部落的形式存在的,都有自己的图腾(广义),以解决“我们是谁”、“我们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
这些图腾还往往与祖先崇拜、祖先祭祀深度绑定,所以非常重要!
![]()
03
夏族的图腾是什么样的呢?
对此,我在昨天的文章《全新破解!“夏”字中间为啥是个“目”?原来夏朝本来叫“目朝”》一文里有过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你有兴趣或者有疑问可以移步观看。
简而言之就是:
“夏”就是,
从目到首,
从首到頁,
从頁到夏,
一步步演化而来。
没错,夏族的“原初图腾”其实就是眼睛,就是眼睛崇拜。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夏目的“目”,夏族的眼睛崇拜,不是所有眼睛都算的,这种眼睛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特征:
通常呈倾斜状,
内眼角下勾,外眼角上扬,
也有两个眼角都朝下的,
后来甚至还演化出了眼球突出等。
这种风格,这种特征的眼睛是在4200年前才开始突然批量出现的,在夏朝成立之前一百多年前。
并且迅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甚至对商朝,对甲骨文影响都非常大,甲骨文里的“目”,以及与“目”有关的字,基本上都是这种眼睛。
只有这种风格,这种特征的眼睛,才是夏族的图腾,才是夏目的“目”。
![]()
好,搞清楚了夏族的图腾,我们再来看看大禹家族的图腾。
大禹家族的图腾也是什么样呢?
对此,我在《喜报!考古惊现3700年前大禹神龙图腾,夏朝都城在哪里终于实锤了》一文里也有过详细论述。
这里也只是简单说一下。
大禹的“禹”本身也是一个图腾,禹族的图腾。
![]()
《春秋》、《左传》里还记载有一个“鄅国”。
而“禹”这个图腾和甲骨文里的“禺”是相通的。
“禹”是“禺”的简化。
“禺”和“禹”这种图腾到底是什么呢?
一种龙!
![]()
![]()
![]()
![]()
这种龙的主要特征是:
大头,
身子细长,
脑袋尖尖,
你看看是不是这样?
综上,已经非常明显了,如果在4000年前存在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那么它一定具有这些关键特征:
一条大头身子细,脑袋尖尖的龙,
并且,它的眼睛是夏目的“目”,是夏族图腾那种眼睛!
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体现的是大禹家族和夏族的融合!
![]()
![]()
是不是这个道理?
是不是这个逻辑?
因为大禹家族占领了夏族的居地,久而久之,这两个部落之间一定会进行血缘上的通婚和文化上的融合。
而且,作为统治者的大禹家族,在自己的图腾上加上夏族的图腾,也是对夏族的一种讨好或者安抚,或者说尊重,让那些夏族的人看到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有一种归属感。
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统御手段。
例如,刘备入主四川之后,就娶了吴懿的妹妹,为什么?就是因为其家族在四川根基深厚,刘备想以此来换取益州派的支持。
这种情况在甲骨文里其实也非常常见。
这就是“复合图腾”的大量出现,比如一个人原本是鲁族的,然后他被商王分封到高族的居地,按照商朝惯例,他就需要制作一个新的图腾:
鲁高。
既有他原来的部落图腾,又有他封地的部落图腾。
其实,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也是一种“复合图腾”。
04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
你说半天,分析的是有一定道理,但有什么证据吗?谁知道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个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呢?
有没有呢?
当然有!
必须有!
考古早就发现了近4000年前的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非常震撼、非常惊人的“夏王图腾”!
而且不是一处,不是一件!
只不过,在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之前,没人知道那是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
这个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就是赫赫有名的、河南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龙!
![]()
你看这个绿松石龙的头部,外面是方框,内部却是尖的!
而且它的脑袋特别大,身子却是细长的,比例非常吓人。
![]()
是不是和甲骨文、金文里的“禺”和“禹”图腾一模一样?!
你再看看这个绿松石龙的眼睛,是不是就是夏目的“目”,是不是就是夏族的图腾?
完完全全就是夏目的“目”那种风格、那种特征的眼睛!
![]()
很明显,这个绿松石龙,就是大禹家族的图腾和夏族的图腾的融合啊!就是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啊!
而现在学术界已经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都城。
但二里头绿松石龙只是3700年前的。
还有更早的。
在二里头遗址东边,距离二里头遗址不远的新砦遗址还发现了近4000年前的大禹家族“夏王图腾”啊!
![]()
![]()
你看看!
同样的龙!
同样的眼睛!
同样是大禹家族的图腾和夏族的图腾的融合!
而这个新砦遗址不但比二里头早,和二里头还有强烈的文化传承关系,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那么新砦遗址一定是夏朝早期都城!
怎么样?
是不是一下子都说通了?
是不是一下子都对上了?
还有一点,大禹家族的图腾,也就是这种特征的龙,最早出现在陕西北部4000多年前的庞大石城“石峁遗址”。
![]()
你看看,
这大脑袋,
这身子,
是不是和“禺”“禹”完全一样?
文献上是不是记载“禹兴于西羌”?
你再看看,
西北“石峁遗址”的石雕龙是不是并没有夏目的“目”,并没有夏族图腾那种眼睛?
为什么?
因为这时候并没有融合啊!
大禹家族此时还不是夏王,还没有占领中原的夏族居地,还没有出现大禹家族和夏族的融合!当然就更不可能出现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了!
![]()
在那遥远的4000年前的某一年,兴于西羌的大禹家族,终于占领了中原的夏族居地,并且在夏地建都。
于是,夏朝建立了!
于是,大禹家族的“夏王图腾”出现了!
但当时没有史书。
这一切逐渐变成了神话传说。
4000年后,考古学家在新砦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它们!
4000年后,我,姬元根据“中华姓氏体系”终于破解了它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