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首次公开募股(IPO)一直备受瞩目,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自2025年3月开始,由《科创板日报》出品的创投日报正式开启“IPO直通车”栏目,我们将对话企业创始人、天使创投人,为您全方位呈现IPO的台前幕后;我们将搭乘“直通车”,深入企业、奔赴路演现场,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最鲜活的IPO进展、最专业的解读分析。
不管您是企业家、投资者,还是资本市场的关注者,“IPO直通车”将是您洞悉IPO市场的重要窗口,共同见证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科创板日报》11月9日讯(特约记者 侯书青)近日,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距其10月28日招股书失效,相隔不到一周。而也是在10月28日,公司取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境外上市资格正式获批。
踩着行业东风,果下科技的成长也可谓神速,从成立到交表仅用了6年。2022年以来,果下科技的营收增势迅猛,但利润却裹足不前。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已腰斩至12.5%,净利率仅为0.8%。
引发市场更大质疑的是,在果下科技首次递表前一个月,凯博鸿成和深圳宁乾的突击入股,果下科技的估值由此暴涨约14倍。这一异常动向,也引来证监会的关注,在今年7月发布通知,要求果下科技补充说明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腰斩
果下科技是一家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成立于2019年,现任董事长冯立正与执行总裁刘子叶是江南大学的校友,二人均在能源领域拥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果下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42亿元、3.14亿元、10.26亿元和6.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28万元、2813.30万元、4911.90万元和557.5万元。
利润表现走弱,与公司毛利率持续下降密切相关。报告期内,果下科技的毛利率由25.1%降至12.5%,净利率亦从17.1%降至0.8%。毛利率下行的趋势,折射出储能行业在高速扩张中普遍面临的成本上升与价格竞争压力。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约为“十三五”末的二十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2024年底仍实现了约29%的增长,其中锂离子电池占已投产装机规模的96%。
伴随装机需求的迅速释放,储能产业链产能集中释放、价格竞争加剧。果下科技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锂离子储能电池——在2023至2024年间成本有所下降,按理应对毛利率形成支撑,但储能系统市场售价降幅更为明显,抵消了成本下降带来的改善空间。
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在一次采访中称:目前全球储能年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即便翻倍至4亿千瓦时,按国内现有活跃的1000家系统集成商计算,平均每家仅能分到400兆瓦时的订单,远不足以支撑企业正常运营。“目前行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系统集成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
内卷式竞争下,受伤的不只有果下科技的盈利能力,还有不断增大的回款与现金流压力。报告期内,果下科技大部分时间都面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的压力,仅在2024年实现了约370万元的小额净流入,且2025年的净流出规模出现了显著扩大。
![]()
贸易应收款项与应收票据账面净值,从2022年末的0.42亿元增长到9.52亿元,周转期从56.2天延长至178.9天,相关减值损失也从约40万元的水平升至约1530万元。
突击入股背后的估值悖论
如果说,果下科技的业绩表现是行业激烈竞争下的产物,尚算有迹可循,那么其估值的剧烈波动,则已明显脱离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就在果下科技今年4月30日首次递表前一个月内,凯博鸿成和深圳宁乾的入股动作,尤其是前者与果下科技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市场及监管的注意。
2023年3月,果下科技估值尚在4亿元。随后,凯博鸿成分别在2024年3月与2025年3月增资3000万元、7000万元,果下科技估值分别跃升至15.3亿元和约16亿元。一个月后,深圳宁乾又以3000万元的价格取得果下科技0.5%的股权,后者投后估值由此进一步飙涨至60亿元。
而果下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兼前五大客户中创新航,正是凯博鸿成的有限合伙人,持有该基金49.55%的权益。
2024年3月1日,果下科技与中创新航签订了一份有效期为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同等条件下,果下科技将优先向中创新航采购原料,中创新航也将优先向果下科技分配储能系统项目的非电池组件订单。
果下科技与中创新航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集采销合作、战略协同和资本联动于一体。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25年向3位行业参与者K、L、M分别提供了无息贷款用于支援其日常营运活动,贷款合计超过1000万元。这三家公司均由一个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控制,而这一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中就出现了中创新航的身影。
据招股书披露,果下科技与深圳宁乾的缘分,则来自2021年的一场投资者会议,持有深圳宁乾69%权益的崔洪斌,与果下科技的创始人冯立正由此相识。
深圳宁乾有10年股权投资经验,现时管理的基金规模约为人民币1亿元,主投方向是AI设备、新材料、光学与电子行业。也就是说,深圳宁乾用基金规模的3成,选择在储能行业陷入内卷的时期,以接近前一轮增资价格近四倍的水平,跨领域突击入股果下科技:2025年3月,凯博鸿成的增资价格约为17元/股;仅一月之差,深圳宁乾的入股价格达到了63.75元/股。
突击入股的情况也引发了监管的注意。2025年7月11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7月4日—2025年7月10日)》,其中第二条明确要求果下科技: “补充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该等入股价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不过,更新后的招股书中并未体现果下科技对上述问询的具体回应。凯博鸿成的两次投资被描述为“采用相同基准”,但该基准未进一步披露;而深圳宁乾的投资则以“公平磋商,并参考公司业务发展及财务表现及行业增长预期”为依据,表述同样较为笼统。
![]()
![]()
眼下,果下科技已经顺利取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起“高估值突击入股”事件目前来看并未成为上市过程中的实质阻碍。接下来,市场更关注的,或将是其后续业绩兑现与估值能否匹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