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个月必买1200万吨?美代表团访华要承诺,中方给了他们想要的?

0
分享至

北京的深秋寒意渐浓,一支美国农业代表团却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北京。他们的行程异常紧凑,目标极其明确:大豆,以及中方能否在短短两个月内,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

时间拨回几天前。11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悄然发布公告,废止了第30号令。这意味着从11月10日起,美国CHS、路易达孚谷物贸易和EGT这三家企业,被冻结长达8个月的“对华大豆出口资质”终于解冻了。



美国豆农们几乎要喜极而泣。要知道,自今年3月初中方暂停这几家企业资质以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几乎陷入“冰封”。密西西比河畔堆积如山的金黄豆粒,成了豆农们心头沉甸甸的负担。

然而,解冻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现实的冷水就泼了下来。虽然中方在11月初宣布撤销3月份对美国大豆额外加征的10%关税,但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依然要面对10%的“附加基础关税”加上3%的“最惠国基础关税”。这13%的税率,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美国大豆和它的最大潜在买家之间。

墙的另一边,是享受仅3%最惠国税率的巴西大豆。这整整10%的差价,让美国豆农在价格竞争力上瞬间矮了一截。一位艾奥瓦州的农场主在电话里声音沙哑:“我们的豆子很好,但价格……我们像背着沙袋在赛跑。”



正是在这种焦灼的背景下,美国农业代表团11月4日火速抵京。他们的核心任务清晰得近乎急迫:力促中国加大采购力度,最好能争取到更优惠的关税条件。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媒随后爆出消息:白宫内部透露,中方已承诺在2025年剩下的两个月内,采购至少1200万吨美国大豆。

1200万吨是什么概念?它接近中国往年从美国全年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而2025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几乎归零。要在短短60天内完成如此庞大的采购量,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更棘手的是时间点。美国大豆的丰收季在9月,如今已过去两个多月。仓库里堆积的,不再是新鲜上市的“新豆”,而是逐渐贬值的“库存豆”。价格竞争力本就因关税处于劣势,如今新鲜度又打了折扣,美国大豆的处境雪上加霜。

会谈桌上,中方代表的态度温和而坚定。贸易的波动,根源在于美方单方面掀起的关税战。中国恢复美国企业的出口资质、撤销部分加征关税,展现了极大的诚意。至于后续采购的规模和节奏?这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尤其要看美方落实休战协议的诚意与行动。



大豆,这种看似普通的农作物,早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晴雨表”。当美国农业代表团带着“两个月1200万吨”的期望离开北京时,巨大的问号依然悬而未决:关税壁垒能否松动? 那10%的附加关税是历史遗留的伤疤。采购承诺如何落地? 两个月1200万吨的体量,需要实实在在的合同与物流支撑。时间窗口正在关闭。库存大豆的价值每一天都在流逝。



大豆贸易的齿轮能否重新顺畅咬合,不仅关乎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的生计,更牵动着两个经济巨人之间脆弱的互信。当白宫的倒计时滴答作响,北京的选择将再次证明:在经贸的棋局上,诚意与实际行动,永远比单方面的“最后通牒”更有分量。

两个月后,太平洋两岸的港口能否重现美国大豆货轮的繁忙景象?这取决于双方能否真正超越数字游戏,找到那条互利共赢的务实之路。

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incentive-icons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科技新资讯
2898文章数 28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