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25科学节成都分会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以下简称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成都市部分中小学的400余名师生参与。
![]()
此次科学节集结了成都分院系统单位的优质科普资源,通过科普集市、视频展播、实验展演、科研课堂成果汇报及专家报告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公众,生动诠释了“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的主题。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的赵传东来到了活动现场,为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
科普集市暖场,科学节正式启幕
近年来成都分院推出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西部行、科学节、公众日、格致论道讲坛、兴隆湖科学大讲堂、科普志愿服务团进校园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欢迎。下一步,成都分院将携手省市区兄弟单位,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模式,遴选优秀科创苗子,纳入科技强国建设人才储备库。
随后,《LHAASO探索伽马射线暴》科普视频进行了首次展播,带领同学们领略宇宙深空的奥秘。
![]()
富有特色的科学展演将活动推向一个小高潮。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华丽蜕变——从原始火光迈向激光时代》实验展演,从模拟火炬演示烽火传信,到用小灯泡和激光器展示光的特性,再到用设备实现调幅激光通信播放音乐,生动揭示了现代光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
来自天府新区十一学校的学生代表,汇报了《以湿地为媒,叩科学之门》的鹿溪河环保小课堂教育成果。他们讲述了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员指导下,前往鹿溪河实地观察、为湿地“做体检”的科学实践过程。
![]()
在开幕式前,科普集市已率先暖场,成都分院系统单位纷纷亮出“绝活”。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摊位前架起了望远镜,邀小朋友们通过望远镜探索星空,并生动讲解光电测量设备的精密与神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活体展示玉米蛇、竹叶青等两栖爬行动物,带领大家近距离观察,感知生命多样性;
成都山地所的体验区中,小朋友正全神贯注地用简易塑料棒搭建“房屋”,在地震模拟中直观感受阻尼器“化解震动”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精选八大主题书籍,与同学们畅谈科学阅读,共享书香四溢;
中国科学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用于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数字会议系统,揭开“会议国家队”的神秘面纱;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则搬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沙盘模型,带领大家走进宇宙线探测“现场”。
探索星空 航天员讲述飞天故事
在“兴隆湖科学大讲堂”环节,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作了题为《星空浩瀚 探索无限》的主题报告。
![]()
赵传东带领全体师生一起,重温了航天员入队誓词。“这象征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使命的坚定承诺。”赵传东表示。他曾参加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任务的相关训练,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航天员大队的公寓,是航天城每天最晚熄灯的地方。”赵传东如此描述航天员的生活。他们每天需要学习八大类、上百个学科的基础与专业理论,还要进行大量极端环境适应训练,包括操作复杂设备、处理紧急情况以及完成科学实验。
![]()
互动环节,赵传东和同学们围绕空间站生活、航天员训练等话题作了交流。面对同学们的好奇,他还分享了航天员在太空执行出舱活动时的“惊心动魄”:当航天员沿壁攀爬巡检时,唯有依靠舱内同事的指引。航天员进入阳照区,能看到空间站和地球,内心会踏实一些;一旦进入阴影区,眼前便是吞噬一切的黑暗,对航天员心理是极大的考验。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主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都射频科学与技术中心(Π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系统单位、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共同承办。
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持续推出系列品牌活动,并积极推动“科学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一年一度的科学节是中国科学院的品牌活动之一,现已步入第八届。今年主题为“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主会场设在北京,并在全国设若干分会场,集结了100多家研究所的优质科普资源,集中展示近年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记者:刘倩婷
摄影:陈学志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蔚、刘江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