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本是喜事连连的时节,可周先生却被一桩"陈年旧账"搅得焦头烂额。
![]()
一个月前在婚宴,从高中同学郑老板手中,豪迈购入8箱五粮液,每箱6瓶总价5400元的"友情价",还特意说好"喝不完原价退"。
谁知喜宴落幕剩下6箱美酒,兴冲冲上门退货时,老同学却上演了出"变脸"大戏。
不知店铺地址的周先生,只能电话追讨;好不容易等来验酒师上门,又抛出"拆封即贬值"的杀手锏——两箱未拆封按770元/瓶退,拆封的再降20元。
验酒师发现,本应完好的2箱美酒,包装箱胶条竟有撕开痕迹,此酒瞬间沦为"影响二次销售"的残次品,气得周先生直接送客。
![]()
这场同学间的"酒战"在网络掀起千层浪,网友们化身福尔摩斯各抒己见:
情义派痛心疾首:"5400元买6瓶五粮液,这价格本身就高于市场价,摆明了是冲同学面子才下单,如今翻脸比翻书快,真是应了那句'谈钱伤感情'。"
商业派理性分析:"酒水属于特殊商品,拆封后确实影响二次销售,商家按行情折价回收有合理之处,但承诺'原价退'在先,临时变卦实属违约。"
大部分网友支持周先生维权,认为"口头承诺也是契约";小部分网友理解商家难处,建议"协商折中退款";还有小部分"人间清醒"党直言:"婚宴用酒找正规渠道,同学生意最容易踩坑。"
![]()
其实,现实中"熟人交易"的翻车事故屡见不鲜:
有人为支持闺蜜微商,花2万买"进口保健品",发现是三无产品后维权无门;
有人托熟人买房,预付5万定金后对方失联,法院起诉才追回款项;
有人在广场舞队友推荐下买"养老床位",最终血本无归......
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熟人经济的灰色地带:情感绑架式推销、模糊不清的口头协议、缺乏凭证的交易流程,构成了纠纷的温床。
口头约定是有效,可取证难啊!
当"原价退"仅停留在酒桌上的承诺,没有录音录像或书面凭证,维权之路往往步履维艰。
正如网友调侃:"熟人交易就像走钢丝,要么情深义重共赢,要么反目成仇两败俱伤。"
![]()
这场五粮液风波,撕开了熟人社会的温情面纱,暴露出三个扎心真相:
其一,人情与利益的博弈。本来老同学照顾生意是好事,结果呢?因为太贪心、互相猜忌,最后搞得两败俱伤,谁也没捞着好。
真正的朋友之间,得讲实在话、办实在事,不能光想着占对方便宜,更不能用“都是老同学”来道德绑架。
其二,契约精神的缺失。不管是商家,临时改口说“打折退钱”,还是买家可能因为“拆了包装,就不认账”吵起来,说到底都是双方,没把说好的事儿当回事儿。
做生意嘛,讲规矩比靠关系靠谱多了,写在纸上的约定,肯定比嘴上随便说说要管用。
其三,消费理性的觉醒。现在越来越多人都觉得,熟人之间做生意,也不能没规矩,该留的票据凭证得收好,谁该干啥、负责啥都说明白,这才是真的对双方都好。
就像老话说的“亲兄弟明算账”,把话说清楚、规则摆明白,反而能让朋友之间的情分,走得更长远。
![]()
这场由五粮液引发的纠纷,终究是输了情义也失了口碑。
![]()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既需要守护"君子一言"的传统美德,更要学会用现代契约精神保护自己。
毕竟,真正的情谊,经得起规则的检验,健康的商业关系,从来不需要用"熟人"二字当遮羞布。
当友情遇上利益,诚信的天平该如何倾斜?验酒师的一句“发现情况”,是否足以推翻口头承诺?周先生和老同学,谁该为这剩了6箱的“烫手山芋”买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