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包邮”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悄悄多了个“皖”。
![]()
别急着反驳,刚查了下自己的外卖记录——昨晚下单的合肥烤鸭,今早真从合肥仓发货,比上海朋友下单还快半小时。
![]()
是不是有点恍惚?
包邮区好像在偷偷扩容,而且扩容的还不是路人甲,是真正能把包邮区顶到下一个量级的狠角色。
历史早就埋了暗线。
明朝那会儿,江南省交税交到手软,南京博物院去年翻出来的账本写得明明白白:当时全国税银三成往这条河里淌。
后来一刀两劈,安徽抱走了六成书院、藏书楼和考棚,书香根子扎得死死的。
老一辈可能嘴硬,说“我们不是江南”,可他们的方言里还留着“阿拉”的影子,腌笃鲜的做法也一样先用咸肉吊味。
![]()
故事讲多了,现实甩出更响亮的耳光。
上半年GDP数据出来,安徽已连续八次拿增速榜首,合肥的新能源车产值跟窜天猴似的45%蹿上去。
更离谱的是,华为在合肥给芯片开了个“深夜食堂”,凌晨两点灯火通明,和上海金桥那头灯火对望,“上海研发+安徽制造”成了加班族嘴里的顺口溜,听着像段子,查财报却成了真事。
高铁也凑热闹。
北沿江高铁一开,上海虹桥喝杯咖啡的功夫,广播就喊“合肥南到了”。1.5小时的物理距离把心理防线彻底打碎:上午在陆家嘴开会,中午就能到巢湖边嗦一碗小刀面,以前听着像科幻片,现在成了打工人周末新漂流路线。
年轻人更干脆。
![]()
民调公司把话筒伸到00后嘴边,68%的回答是“江浙沪皖”天然连着念,省掉停顿。
他们没在课本里背行政区划,只在朋友圈日常定位:周末去芜湖看音乐节,高铁票一抢,比回老家还熟门熟路。
再过十年,谁还记得最初是三省还是四省,舌头早就把地图重新画好。
不过也别把浪漫想得太圆满。
生态补偿试验区的新闻下面,评论区照样吵架:上游说“我们牺牲了厂房”,下游回“那你们也收获千岛湖鱼头”。
骂归骂,文件还是签了,项目还是开工了——成年人嘛,吵完把合同盖上章,明天继续同饮一江水。
![]()
回到开头那个烤鸭外卖,其实真正有意思的是箱子上贴的溯源码,扫进去一看,鸭子在皖北养,饲料来自江苏,冷链车从浙江舟山启程。
四地产业链像打扑克,顺手甩出一套顺子,谁都离不开谁。
所以下次看到“江浙沪包邮”广告,别太心安理得。
快递员不提醒,但地图在偷偷升级,也许明年就会跳出小字“皖已加入群聊”。
到时候别装惊讶,先想想合肥的凌晨两点半,和家门口逐渐多起来的皖牌充电桩——答案早就摆在那儿了。
留言区欢迎补充:你最近一次收货地出现“皖”字头是在什么时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