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都是陪伴出来的
教育,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密歇根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科学地揭示了陪伴孩子的神奇之处。
调查显示,对行为得体、考试名列前茅这两件事起决定性作用的;
不是作业的数量,也不是家长督促学习的程度,竟然是家庭聚餐的频率和时长。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珍贵品质、学习能力,是在父母温馨陪伴下滋养的。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先生。
他的一生横跨政、学两界,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
其博学被公认为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启蒙大师和精神领袖;
更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成功的父亲。
九个子女各个成才,造就了“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佳话。
当你翻开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你会发现他教育儿女原来是有奥秘的: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济世救国、心系家国天下,每天都工作到通宵达旦;
可尽管如此,他依然挤出时间给子女们写家书,关心儿女们的生活。
长女梁思顺曾劝梁启超:“父亲,您工作太忙,可以多隔些时日再来信。”
可他却立马回信道:万万不可。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提笔写家书,絮叨琐事;
或是问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或是与他们分享身边趣事。
梁启超始终用自己的文字陪着孩子,给他们带去爱与快乐。
1917年,梁启超小女儿梁思宁出生,家中有了6个不满12岁的孩子。
为了照料孩子们,梁启超果断辞去了国家财务总长的职务。
每天一大早,他就召集孩子们围在一起,谈文学、说历史、讲故事,一待就是一整天。
九个子女不仅各个乐观自信、阳光明媚;
而且他们在各自领域更是成就非凡,这一切都得益于梁启超教育的智慧,得益于他对子女的陪伴。
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
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工作上的遗憾可以弥补,但缺失的教育,却会令你抱憾终生。
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就是他的全部。
孩子的快乐、知识与修养,都需要从你的陪伴中获得。
从现在开始,把生活的重心调一调。
相比于工作赚钱,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02
黄金陪伴的方法
第一:陪伴不等于陪着,看到孩子内心需求 / 2024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内心需求被长期忽视的孩子;
由于感受得不到充足的爱,缺乏安全感、感情就会日渐淡漠,容易患上孤僻症和饥渴症。
有一个亲戚,家有两个孩子,爸爸在外工作,很少陪伴孩子成长;
本以为妈妈照顾两个孩子会很辛苦,后来了解详情后只剩沉默。
其实一家人本是可以在一起生活的,而且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然而孩子妈妈觉得在老家会更自在,死活不带着孩子与爸爸团聚。
名义上她天天陪在孩子身边,实际上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自己躲在一边享受自己的生活,不是打一天游戏就是开直播与人聊天。
即使带着孩子出去也不是去孩子爱去的游乐场;
只是为了满足她自己的食欲,整天带着孩子吃垃圾食品。
大女儿才三岁,牙齿就已经全部黑掉,性子木讷、沉默寡言,没有一点同龄孩子该有的生命力。
小儿子在她的照顾下三天两头进医院不说,同龄人早就会说话了,小儿子却连最简单的爸爸妈妈都不会说!
尽管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可妈妈依然不思悔改,还整天抱怨自己命太苦....
陪伴并不是简单的陪在孩子身边;
停下手中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身上,仔细感知孩子的情感需求,理解他的情绪。
哪怕每天只有一小段时间,只要让孩子感受到你与她亲密的联结,陪伴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
第二:稳定的情绪,提高陪伴的质量 / 2024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先前看过一个视频,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喜爱的碗,爸爸的做法堪称教科书级别惊艳了全网。
打碎碗的儿子手足无措,不断地向爸爸道歉!
看到满地狼藉,爸爸没有一上来就责怪他,而是先表达对孩子的关心:
“宝贝你怎么样!”
之后又耐心询问事情原委,在得知儿子打碎的是外婆留给妈妈的,是妈妈最喜爱的碗后。
爸爸告诉儿子这件事的重要性,引导着儿子思考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那就买一个一模一样的给妈妈,希望妈妈不要对我们发火”儿子开心的建议。
爸爸笑着纠正儿子:“不是对我们发火,爸爸在帮你解决问题。”
同时,爸爸又建议儿子顺便再买一个妈妈喜欢的马克杯,表达自己认错的诚意。
最后,爸爸鼓励儿子大胆向妈妈认错,不要隐瞒!
妈妈对儿子勇于认错的行为感到很是欣慰,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视频中无论爸爸还是妈妈,没有斥责也没有对儿子的否定;
从始至终都是平静的引导儿子解决问题、认识错误、承认错误。
视频中的小男孩是幸运的的,可以想象他的人生该有多么幸福!
然而现实中,多少人因为一个不到几块钱的碗被父母责骂、批评教育,惊恐受怕、惴惴不安始终如影随形;
哪怕到了成年、经济也独立了,“不被认可、我很笨”依然像魔咒一样深深刻在灵魂深处。
父母情绪越稳定,孩子越有安全感、孩子也才能越有幸福感!
![]()
第三:积极加入孩子,放弃主导 / 2024
真正的陪伴是加入到孩子的世界,而不是什么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外甥今年快四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因为在上海上幼儿园,入园之前要经过面试。
前两天妹妹发微信,小外甥面试成功,9月份就是幼儿园一份子。
听妹妹说,和小外甥一块考试的小朋友还有小区一块报名的孩子,只有小外甥一人通过。
“不愧是我外甥,”微信里与有荣焉和妹妹同享这个好消息!
妹妹虽然学历不高,结婚也比较早,但在教育上面让我刮目相看。
为了给小外甥一个快乐的童年,妹妹辞掉了工作,从小陪在小外甥身边,小外甥想出去玩,妹妹二话不说开车就走;
附近的游乐场玩够了,又带着小外甥去外地,主打一个享受和体验。
为了增加小外甥的见闻,妹妹不怕麻烦三天两头带着出去旅游;
妹夫休息时,就一家三口一块出去游玩。
只要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两人向来以孩子的感受为主;
当然原则和底线从不妥协,该教育的一样不落下。
妹妹和妹夫都是农村人,经济条件一般;
用妹妹的话说,没钱又没钱的玩法,所以小外甥从小就去过很多地方。
说来惭愧我这个向往旅游的人,还不如小外甥游玩的地方多!
妹妹和妹夫对小外甥的教育方式不知胜过多少高知家庭的父母。
妹妹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自从有了孩子,我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
纵观妹妹的教育无不是用心陪伴、用爱呵护,在妹妹的教育世界里,小外甥是主角,而她和妹夫永远只是引领者。
![]()
第四:给孩子探索的空间 / 2024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说: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如友,这才是亲子关系的一剂良药。”
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出于担忧,这不让干、那不让碰,把孩子牢牢控制在自己眼前,剥夺他们探索的欲望,更可悲的是,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
综艺节目《我的小尾巴》,其中有一对相差25岁的兄妹让人印象深刻,哥哥年纪轻轻就是上市公司的总裁,而两岁半的妹妹更让人惊喜和赞叹!
妹妹安安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有书看,谁都打搅不到她,而且看完一本书,她还会把书本放到书架并整理好。
此外,安安的生活自理能力、专注力、家务技能等,每每都在刷新人们对两岁半孩子的认知。
直到人们看到妈妈教育安安的方式,才惊呼原来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智慧的父母。
有一次,节目组安排哥哥单独带妹妹一天,妈妈离开前只叮嘱了哥哥一句话,“不要禁止安安做什么,只要没有危险,让她尽情的玩耍。”
是啊!孩子新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童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孩子才能从生活中探究出独属自己的智慧!
![]()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说过一句话:“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使命。”
父母就是孩子的命运,父母的眼界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趁还有时间、还来得及,多陪陪孩子吧,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才感叹时光错付!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