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当前正处于结构性分化阶段。宏观经济稳步恢复、产业转型加速,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机会或仍在科技创新、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而非名称巧合的题材炒作。若投资者盲目追逐短期热点,不仅难以分享经济转型红利,反而容易陷入「追涨杀跌」的循环。因此,投资应建立在研究与判断之上,而非运气与情绪之上。归根结底,企业的内在价值才是股价长期走势的根基。若仅凭名字中的一个字或生肖符号判断投资价值,无异于一场赌博。
![]()
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沪港通锦囊】再谈A股生肖炒风 投资者勿盲目跟风
本栏9月份曾探讨过A股「生肖行情」炒风有再现迹象。近日,「马字辈」股票的集体上涨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开注。2026年是农历马年,A股市场上名称中含有「马」字的公司共有29家,进入11月的两个交易日,「马字辈」股票全线上升,无一例外。这种现象延续了A股惯常的「生肖炒作」传统,笔者特此再次提醒投资者,表面热闹的题材背后,往往潜藏风险与泡沫。
11月4日,A股三大指数整体调整,但「马」相关个股却明显拉升,万里马20CM涨停,海马汽车、天马科技、神马电力、福龙马等纷纷涨停,玉马科技、天马新材、中马传动、万马股份、汉马科技等录得显著升幅。
在笔者看来,生肖炒作之所以反覆上演,根本原因或在于投资者的从众心理与情绪化操作。一方面,生肖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运势与转机,这种文化共识为炒作提供了情绪基础。另一方面,A股中活跃的游资善于捕捉这种心理共鸣,通过集中拉升概念股制造「赚钱效应」,以吸引散户跟风入场,形成短期上涨潮。但是,从投资逻辑看,生肖概念股上涨缺乏可持续性。注意到一些相关公司之间往往没有产业关联,也没有业绩支撑,仅因名称中出现同一个字而被炒作。比如「海马汽车」和「天马科技」分属完全不同的行业,仅凭名称关联进行联动,本质上仍是无基本面支撑的题材投机。
背后恐潜藏三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