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人秀的大结局被多国平台意外泄露,英国主流媒体却集体选择封口。整体单集制作成本高达100万英镑,却创下二十多年来剧集首播最高收视。
BBC打造的《名人叛徒》,以1500万首播收视、四分之一英国成年人收看的成绩,成为2025年最震撼的电视现象。
这场融合背叛、悬疑与明星博弈的游戏,不仅诞生了“拯救电视的屁”这样的出圈名场面,更用一场全球瞩目的收视狂欢,改写了行业对精品内容的定义。
![]()
直播回流与跨世代狂欢 《名人叛徒》的收视神话,藏着两个颠覆行业的信号。
据英国权威收视机构BARB数据,节目第一集播出四周后平均收视达1500万,远超《贝茨先生大战邮局》的1230万和《舞动奇迹》的1000万,成为二十多年来首播收视最高的剧集。
更令人惊叹的是大结局的表现,70分钟加长版吸引超1100万观众同步收看,其中16至24岁年轻观众占比高达81%,打破了“年轻人远离电视”的固有认知。
随着节目热播,社交媒体上的剧情讨论愈发热烈,越来越多观众选择回归直播,只为避免被剧透破坏观感。
这种“老习惯的回归”,让《名人叛徒》在流媒体时代重拾了电视的即时性魅力。
![]()
更难得的是,节目实现了跨世代通杀, 中老年观众沉迷于明星间的心理博弈,年轻观众则通过表情包、仿妆视频、播客解读等形式,将“叛徒宇宙”延伸至社交平台,相关话题在全球社交媒体累计阅读量超5亿次。
《名人叛徒》这档源自荷兰的节目,核心规则看似简单,三名“叛徒”需秘密“谋杀”其他参赛者,“忠诚者”则要找出叛徒并驱逐,最终获胜者可赢得最高10万英镑慈善奖金。
正如《神探夏洛克》创作者史蒂文·莫法特所言,它的魅力在于“揭示了人类冲动易受摆布的本质”,这种充满悬念的心理博弈,让每一期都充满反转。
![]()
明星阵容的化学反应更是锦上添花,节目邀请了斯蒂芬·弗莱、艾伦·卡尔等重量级明星,每位嘉宾固定报酬4万英镑,远低于ITV为《我是名人》支付给奈杰尔·法拉奇的150万英镑,但明星们大多是节目忠实粉丝,参与热情极高。
斯蒂芬·弗莱在采访中直言,节目体验“情感暴力却让人欲罢不能”,他因“不喜欢算计他人”主动选择成为“忠诚者”,还爆料“演员其实是糟糕的说谎者”。
而西莉亚·伊姆里在紧张环节的意外“放屁”名场面,不仅让第三集收视飙升,更被《卫报》誉为“拯救电视的屁”,成为全网传播的爆款素材。
![]()
《名人叛徒》的影响力早已走出英国,截至2025年11月,这一IP已在30个地区推出本地改编版,覆盖欧洲、亚洲、非洲、澳洲等六大洲,超过50个地区通过版权引进播出相关剧集。
乌克兰流媒体平台Sweet TV、蒙古Edutv等纷纷加入制作阵营,印度版也即将在Prime Video上线,美国版第三季更是成为Peacock平台收视第一的非剧本节目。
BBC也趁热打铁,宣布将在iPlayer平台陆续上线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版本,延续“背叛热潮”。 这场成功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深刻启示。
节目每集100万英镑的高成本,在行业内引发争议,但制作人斯蒂芬·兰伯特的观点得到广泛认同:“电视的未来不再是平庸之作,要么是低成本高产量剧集,要么是高风险高成本精品”。
![]()
这一判断正在被验证,相比《指环王:力量之戒》等盲目烧钱却口碑平平的作品,《名人叛徒》用精准的人性洞察和紧凑的剧情设计,证明高成本只有匹配优质内容才能实现价值。
全民守护的收视狂欢 大结局的“泄露危机”,意外成为节目热度的助推器。在英国首播前12小时,加拿大流媒体平台Crave和新西兰ThreeNow不慎提前上线 finale 剧集,部分观众看完后在社交平台剧透。
BBC紧急发布声明,呼吁观众“守护他人观剧体验,不要分享剧透”,令人意外的是,英国所有主流报纸均响应号召,拒绝曝光结局。
这场全民守护的背后,是结局的极致反转。最终,喜剧演员艾伦·卡尔以“叛徒”身份夺冠,赢得87500英镑捐赠给儿童癌症慈善机构。
他在决赛中伪装“忠诚者”至最后一刻,揭晓身份时泪洒现场:“这让我备受煎熬”,引发全网热议,#AlanCarrTraitor 话题迅速登上多国热搜。这
场风波不仅未影响收视,反而让更多观众为支持正版选择直播收看,成就了“越保密越火爆”的传播奇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