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磊
小知识
《张留孙墓碑》又称“道教碑”,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晚年重要的楷书作品。此碑立于元天历二年(1329),由赵孟頫奉敕撰文、书丹并篆额,刻工茅绍之模刻,现存于北京民俗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张留孙墓碑》的历史背景与元代宗教政治密切相关。张留孙(1248-1321)为元代龙虎宗支派玄教创始人,字师汉,信州贵溪(今属江西)人。
他幼从伯父张闻诗学道于龙虎山上清宫,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赴阙,选其从行。
张留孙历仕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领导玄教四十余年。除宗教活动外,并参预不少政治活动。
赵孟頫《玄教大宗师张公碑铭》称,张留孙“每进见,必陈说古今治乱成败之理,多所裨益”。
《张留孙墓碑》虽然被认为是赵孟頫书丹,但自晚清以来,学术界对于此碑的真实作者存在争议。
晚清陆心源最早提出质疑,怀疑此碑并非赵孟頫亲书,而是由其子赵雍代笔。
1983年,王连起先生梳理相关文献,细致分析赵氏的书法特点,认为南、北二碑均非赵氏撰文、书丹,并否定了赵雍和吴全节代笔的可能性。
他推测撰文者可能是吴全节或张留孙的其他弟子;摹刻二碑所用的书丹原底为同一底本,很可能源于茅绍之,南碑的摹刻者则为张纯。
这一观点现已普遍被学界接受。
从时间上看,赵孟頫逝世于至治二年(1322)六月,而北碑立于天历二年(1329),南碑立于至正四年(1344),均在赵孟頫去世之后。
这表明两块碑的刻立时间与赵孟頫的逝世时间存在明显间隔,为作者争议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结体上,此碑字形端正匀称,结构严谨,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字形略呈方扁,重心稳定,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十分符合碑刻墓志的功能需求。
《张留孙墓碑》书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