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爱自己的我们,正努力教孩子如何去爱
1
有个问题,深深戳中了我:
“如何教育孩子要爱自己?本人80后,总是告诉孩子首先要爱自己。可实际上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爱自己。”
这条提问下,涌入了大量感同身受的留言。
原来,有那么多父母,正在重复着同样的矛盾——我们谆谆教诲孩子要“爱自己”,却发现自己竟是这门课的“差生”。
我们这代人,为何不懂爱自己?
![]()
作为80后、90初的我们,成长过程中接收的更多是“乖孩子”教育。
“别给人家添麻烦”、“凡事多忍让”、“吃亏是福”……这些谆谆教诲背后,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认知:自己的感受可以退后,别人的评价才最重要。
我的朋友小薇,是典型的“奉献型”妈妈。
她可以给女儿买三百块的绘本毫不手软,却舍不得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能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自己发烧39度却还说“没事,撑一撑就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她三岁的女儿在玩耍时突然转过头,用小手摸着她的脸说:“妈妈,你笑一个好不好?你都不笑的。”
小薇愣住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开心地笑过了。而这种“不快乐”,连三岁的孩子都感受到了。
2
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爱自己,绝不是自私自利,更不是物质上的无度满足。
它意味着:重视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在疲惫时允许自己休息。
另一个朋友小林曾分享过她的“觉醒”时刻。
某个加班深夜,她拖着疲惫身躯回家,五岁的儿子端来一杯水:“妈妈,你累了吗?”她习惯性地回答:“不累,妈妈没事。”
儿子却认真地看着她:“可是你嘴巴说‘不累’,脸却在说‘好累’。”
孩子的话击中了她。那一刻她明白,孩子不需要一个“完美”的母亲,而需要一个真实的、懂得关怀自己的妈妈。
从那天起,她开始练习诚实表达:“妈妈确实有点累,需要休息一下”;“这个要求不太合理,妈妈无法接受”。
令人惊讶的是,孩子并没有因她的“不完美”而失望,反而学会了更细腻地体察他人,也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边界。
![]()
教孩子爱自己,从我们爱自己开始。
孩子从不听我们怎么说,只看我们怎么做。
当你为一句冒犯的话耿耿于怀时,如何教孩子“别在意别人的眼光”?
当你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批评时,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已经很好了”?
当你为了取悦他人耗尽心力时,如何教会孩子“你的感受很重要”?
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而非言语的复读机。
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是改变的起点。
3
练习爱自己的几个具体方法:
如果你和小薇、小林一样,渴望教会孩子爱自己,却不知从何做起,不妨从这些小事开始尝试:
1. 学会说“不”,建立边界
当别人的要求让你感到不适,试着温和而坚定地拒绝。这不是自私,而是自重。你的孩子会从中学到:我的感受很重要,我有权利说“不”。
2. 停止自我贬低
留意你对自己的评价——“我真笨”、“又搞砸了”、“我不值得”。这些话说多了,不仅你会相信,身边的孩子也会内化这些信息。
尝试用“我在学习”代替“我很笨”,用“这是个教训”代替“我又搞砸了”。
![]()
3. 关照自己的身体
累了就休息,病了就看医生,饿了就吃饭。这些看似简单的自我关怀,对很多人来说却需要练习。当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孩子也会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4. 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爱好
你不是谁的妻子、谁的母亲、谁的孩子,你首先是你自己。每周留出一点时间,做纯粹让自己快乐的事——读书、散步、听音乐,哪怕只是发呆。让孩子看到:妈妈的快乐,不必完全建立在家人快乐的基础上。
5. 接纳不完美
完成好过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有无能为力的时刻。这种接纳,会让孩子明白:不完美是人之常情,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
![]()
和孩子一起,重新长大。也许,这正是我们这代父母的特殊功课——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重新养育自己。
那个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内在小孩,正透过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获得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当你开始练习爱自己,你会发现,教育不再是一场言传的身教。
你不需要反复告诫孩子“你要爱自己”,因为当一个孩子看到父母从容自信、尊重自己时,他自然就明白了:原来,这就是爱自己的模样。
与所有正在学习“爱自己”这门课的父母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