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是筛查肾脏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尿蛋白阳性即“+”,意味着肾脏滤过功能可能受损。对于已经确诊“慢性肾脏病”的朋友,尿蛋白不仅是慢性肾炎阶段的主要病理表现,也提示着伤肾“凶手”的等级强度。
![]()
长期大量蛋白尿会伤害肾小球滤过屏障,引起肾小管萎缩和纤维化。如果大量尿蛋白控制不住的话,慢性肾炎会向肾功能受损的慢性肾衰竭方向发展,最坏的结果是尿毒症。
为此,对于尿蛋白的治疗往往是迫切的。影响尿蛋白的风险因素大致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等疾病,服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以及高蛋白饮食、吸烟、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等,与此同时,临床上也常见由皮肤感染致尿蛋白的肾病患者。
为什么皮肤感染会伤肾?从病理机制上说,皮肤感染伤肾的途径大概包括以下4方面。
1、真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肾脏,破坏肾小球滤过膜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导致蛋白尿;
2、真菌感染触发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导致全身炎症状态,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破坏滤过屏障,引发蛋白尿;
3、部分抗真菌药物具有肾毒性,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抑制蛋白质重吸收功能,导致肾小管性蛋白尿;
4、皮肤真菌感染常合并细菌感染,加重肾脏负担,协同导致蛋白尿。
再进一步说,影响尿蛋白的不只是皮肤感染,是更广泛的炎症反应。许多感染病灶都会引起炎症反应,触发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加重尿蛋白。
常见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包括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呼吸道炎症,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炎症,消化道炎症,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感染,妇科炎症等。
降低炎症反应,关键要维护好免疫系统,积极预防炎症发生。像近日《中国循环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高盐环境会导致与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升高,抗炎症基因表达相对下降,这意味着吃盐多会促进身体发炎。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在有效管理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