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1937年到1938年初这个时期,日本的攻势十分迅猛,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就迅速占领了华北、华东的大片领土。
然而,自从1938年的武汉会战之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似乎被彻底打乱了,从此开始陷入了漫长的持久战之中。
![]()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01 日军初期的军事优势
1937年,日本掀起全面侵华战争之初,就曾叫嚣过:可拿下中国,三个月足矣!
可是,日军在华东第一——淞沪会战,就足足打了三个月之久。
当时,蒋介石还信心满满地集结了国军嫡系、桂军、粤军、川军总计70多万兵力,正面与日军对抗。
![]()
可以说,整个国军队伍士气十分高涨,是国军各个部队最团结的一次战争。就连向来喜欢保存实力的桂系军阀白崇禧,也都调集了精锐部队奔赴上海支援。
可是,这一战虽然破灭了日本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但是也让国军损失了近三十万兵力。
最令人悲愤的是,日军为这场战争总计投入的兵力只有30万,死亡士兵仅有四万,也就是说差不多八个国军士兵的命,才换回歼敌一人。
![]()
而日军之所以战斗力如此之夸张,主要原因得益于日本军工的先进程度有关。
日本工业进入现代化比中国早了大半个世纪,自明治维新一路,日本完成了工业化后,便开始着手于建造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陆海军,从而掌握了制空和制海权。
除此之外,日军的军事理论积累比我国更加扎实。
比如,蒋介石、何应钦、汤恩伯都曾东渡日本军校进修过,足以可见当时日本的军事理论基础比我国高出多少。
![]()
在淞沪会战中,国军之所以败得如此惨烈,除了武器装备的差距外,正是因为战术差距。
日军在各部队的协同作战、机动作战指挥比国军厉害得不是一点半点,加上火力优势,屡屡击破国军的防线。
因此,在1938年年初,毛主席指出了淞沪会战中的失误:各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明显不足,并且缺乏统一作战指挥,使得中国军队十分被动。
![]()
到了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情况开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日军开始出现疲软,甚至在后来许多场战役中,出现了援兵东拼西凑地境地。
02 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按照日本原本的设想,他们打下上海、南京后,国民党政府因为经济中心和首都失守就会崩溃。
而之后通过徐州会战,日本打通了津浦线后,中国军队的主力就会被摧毁。
![]()
但国民政府始终没有投降,而是将工厂、学校、行政部门迁移到大西南,采取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持久战略。
这就导致日本占领了北平、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这些核心城市之后,也无法摧毁中国的抵抗力量。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地理这个不可抗力因素。
日军侵华战争初期,占领了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平坦地区,使得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和火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但随着战线往西南方向推移,西南部多山多水的地形开始发挥了巨大作用。
![]()
山地、丘陵、河流……变化无常的地形,不仅让日军的机械部队难以推进,而且极大地限制了日军的后勤补效率,使得日军战线推进从武汉会战后开始变得缓慢起来。
而中国军队经过初期的教训,中国军队不再与日军在固定战线上死拼,而是开始利用纵深进行节节抵抗、侧击、骚扰,有效消耗了日军战斗力。
其中,1938年春天发生的台儿庄大捷就是中国军队总结失败教训后,调整了作战策略的成果。
![]()
再加上,进入1938年以后,我党提出了在日军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军民积极和日军开展游击战。这就导致日军所谓的“日占区”不得安生,他们不得不分散一部分兵力去应对“扫荡行动”上,从而打乱了日军的对华策略。
03日本自身的短板
毛主席曾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了日本的弱点,并且制定了抗日战争持久战三部曲。
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十分匮乏,根本就支撑不起持久战。
![]()
在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日本兵源和补给的弱点就已经开始暴露出来了。
他们为了拿下武汉,在日本全境进行了征兵总动员,此时日本为侵华战争所需的兵力、物资、财力,其实已经到达了极限。
然而,日本极端右翼分子却像一个走火入魔的赌徒,押上了他大部分家当,稍有不慎日军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从1938年年末开始,日本的全面侵华的动作引起了美、英、苏等国的警惕。一旦中国彻底被日本占领,这三巨头在亚洲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损害。
![]()
虽然此时美英苏还没有直接介入,但他们开始加大了对华的物资援助,这也是中国军队获得外部援助的开始,从而又加剧了日本与美英苏的矛盾,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因此,1938年为什么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因为这就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中的第二阶段:相持阶段的开始。
![]()
战争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着中国的城市和交通要道,而中国军队控制着广大的农村和敌后,双方形成了僵持。
日本在1938年不是“突然不行了”,而是日本这个畸形的战争机器在达到地理和国力的极限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衰竭。
参考资料:
1、九派新闻:武汉大学教授彭敦文: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2、光明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关键的历史启示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