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在十五运会开幕前,广东奥体中心历经320日的焕新升级。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领衔,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建河担任设计总负责人,加之近 200 名技术人员。
针对广东奥体中心顶部独特的飘带屋棚罩面,何镜堂院士团队在原有设计基础上,采用PTFE张拉膜设计来遮蔽顶部结构。并且可通过声光电投影技术投射到PTFE膜上,呈现多样化动态光影效果。
![]()
场馆的观众座位也进一步改造升级。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现场总负责郭嘉表示,场馆的观众座位采用了四种不同的蓝色,并融入了广东红棉的红色、香港紫荆的紫色以及澳门莲花的绿色三种主色调,以此塑造出激情、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形象。“花瓣状的看台,则凸显了广州市市花‘木棉’的意象。”何镜堂院士解读道。
![]()
科技赋能是本次改造升级的核心亮点。此次广东奥体中心的改造设计,完善了基础设施、智慧安保、设备及能源管理类等十大智能化系统,如新建的占地8000平方米的赛事运行指挥中心。在赛事期间,基于广东奥体中心智慧场馆平台的支撑,所有管理场景都能在此看到,便于开展指挥工作。赛后将转化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服务于场馆管理业务。还可按需调整为2个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3个壁球场,以及若干乒乓球场。
据悉,广东奥体中心确立了“一个核心平台引领,七大支撑体系协同”的架构体系,核心平台即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七大支撑体系涵盖物联感知、通信保障、安全智能控制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平台稳定运行与功能实现。
此外,可优化人流分流的智能立杆;可支持人脸注册、天气查询及活动资讯获取的查询亭;通过掌静脉可识别的游泳馆智慧储物柜等智慧场景,进一步展现科技赋能的智慧之道。
![]()
在绿色环保方面,场馆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绿色低碳目标:架空层内采用风扇辅助的自然通风方式;田径场外立面新增缓解东西向日晒问题的三层水平挑檐;场馆首层设计为适应亚热带气候的骑楼式风雨环廊;体育场二层原有49个封闭式猫洞位置门口改为镂空形式;改造采用的光伏节能系统,整体预计每年将发电超过36.8万度。节约标准煤45.26吨,减少191.36吨碳排放。
值得关注的是,奥体中心的室外广场升级为24小时全民健身平台,增加3.9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与一条3km的户外园林休闲慢跑道,辅以大量户外健身设施。而奥体中心体育场的二层架空平台,则增设了全长800米、沿途布设智慧识别设备的AI智慧跑道。市民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沉浸式体验配速记录、健康指导、社交分享及陪跑光影等服务,还能扫码获得里程、卡路里消耗等个性化运动报告。
同时,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原二层平台的北面原有的台阶构造变为一个平缓的无障碍大坡道。这一改造既让坡道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入口空间,还使其在户外演出时可作为天然的观众坐席与背景。
![]()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何镜堂院士表示,此次广东奥体中心改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将其建设成“人民体育公园”。他希望赛事结束后,无论是附近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来这里锻炼身体,使场馆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陈玲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