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方向。
市政协日前举行“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提升绿色经济国际影响力”专题协商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3月至10月,市政协经济委、人资环建委牵头,开展了系列监督性调研,并提出推动出台《北京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构建绿色消费激励体系,实施覆盖公交、快递、外卖等高碳场景的碳积分惠民计划等建议。
![]()
市政协供图
调研显示,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北京市绿色技术储备加速迭代升级,全市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达到6.7万件,年均增速达到14.6%;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近200家,国家级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全国高校绿色能源转化中心双双获批。此外,北京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国家氢燃料电池检验检测中心竣工验收、国内首个新蛋白科技创新基地投入使用、北京绿色交易所服务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启动……北京市在先进能源、合成生物等七大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与此同时,北京市绿色合作网络逐步拓展,全国ESG(环境社会治理)标准委员会、国际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与合作组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中心在京落地,成功举办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等国际性会议,为促进国际绿色发展交流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调研组认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正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面向“十五五”,对标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目标,以解决监督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应强化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基础性绿色产业,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调研组建议,要将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目标与“十五五”规划衔接,使绿色发展融入城市战略、产业政策和空间布局,要构建绿色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北京绿色大脑”,整合碳排放、能源、交通等多源数据,搭建产品—项目—区域碳足迹数据库,试行绿色经济统计分类标准,发布“北京绿色经济指数”,提升国际治理参与度,全面提升北京国际绿色治理影响力与话语权。
调研组还建议,要着力构建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出台《北京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将碳排放核算、绿电交易、ESG信息披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动态完善绿色企业、项目、产品认证目录并推动与国际标准互认,制定合成生物、CCUS(碳捕获和封存)等技术和产品标准。要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构建绿色消费激励体系,加强研究和发展更多碳普惠激励方式,实施覆盖公交、快递、外卖等高碳场景的碳积分惠民计划,推动碳积分兑换公共服务,转换为个人碳资产和绿色信用凭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