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这些
粤语金曲
你会唱吗?
昨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一首传唱五湖四海的粤语金曲响彻广东奥体中心,那就是由黄家驹创作的《海阔天空》。歌中那份追逐梦想的坚持,渴望自由的拼搏,汇成磅礴力量,激励着歌曲诞生以来的每一代人。
一首汉语方言歌曲,竟能冲破语言、地域界限,跨越世纪地流行,在许多人眼中,都是奇迹。但实际上,能做到这点的粤语歌,又何止一首?20世纪70年代后,粤语流行曲渐入发展佳期,自改革开放后,更以极高的艺术感染力风靡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在这个层面上讲,粤语歌曲仿佛总能创造奇迹。
谈粤语,必绕不过粤语歌。广州博物馆原创展览“粤语·粤物——方言里的生活密码”展示了粤语的“世界”,也留给了粤语歌一方“舞台”。走进展厅,穿越广府人的一天,随步履行移,一首首粤语金曲的精华片段唤起记忆与共鸣:
第一章 着衫
![]()
![]()
![]()
![]()
![]()
第一章“着衫”主题曲《风的季节》播放半场景
“凉风轻轻吹到悄然进了我衣襟”,展览首章主题曲《风的季节》在旧式衣柜上的老熨斗旁轻声唱响。歌曲首句描述夏去秋来,凉风吹入衣襟的情景,拉开了展览首章“着衫”的序幕。四季轮换,如人生起跌,付出或有收获,也难免落空,但正如歌词所言:“付出多少热诚也没法去计得真,却也不需再惊惧风雨侵”……歌曲塑造了时代女性的洒脱形象,也确曾写就了华语乐坛两大女星的传奇人生。1981年,殿堂级歌后徐小凤首唱此曲发行;翌年,梅艳芳凭借翻唱此曲在香港首届新秀歌唱大赛中勇夺桂冠,一炮而红。如果说“吹呀吹,让这风吹”成了徐小凤的标志,那么同一句歌词也改写了梅艳芳的命运。一首金曲,两代歌后,《风的季节》开启了粤语流行曲的辉煌世代,也恰成了是次展览的序曲。
第二章 行街
![]()
![]()
![]()
![]()
![]()
第二章“行街”主题曲《梦想号黄包车》播放位置
广府人敢为人先,正如第二章“行街”的主题曲《梦想号黄包车》所唱:“先驱绝不理过去,从没有丝毫怯惧”。1984年,粤语乐坛正值黄金期,这首由音乐大师顾嘉辉作曲,“词坛圣手”卢国沾填词,著名歌手甄妮首唱的一代名曲也于是年诞生。歌曲开创性地以黄包车夫等市井形象为励志题材,构筑起小人物执着追梦、负重前行的精神图景,勉励人们将艰难化作动力,道出“我甘心做先驱”的坚定决心,让“饮头啖汤”的广府精神更为立体。
第三章 食饭
![]()
![]()
![]()
![]()
![]()
第三章 食饭”主题曲《分分钟需要你》播放场景
幸福从来简单,一屋二人三餐。顺着“楼上雅座”的指示,移步展览“茶餐厅”,耳边又响起Lam哥林子祥熟悉的歌声,歌中满篇的真挚与浪漫,带我们走进展览的第三章“食饭”。比起填饱肚子、享受美味,“食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亲友团聚、情感维系。只要所爱之人常伴,平凡生活也充满不凡乐趣,歌中一句“咸鱼白菜也好好味”成为永恒经典。1980年,“一流词匠”郑国江以口语化填词法,写就《分分钟需要你》这首满载温情的“小甜歌”,歌曲进一步确立起粤语歌接地气、生活化的艺术形象,荣获第三届十大中文金曲奖。
第四章睇戏
![]()
![]()
![]()
![]()
![]()
第四章“睇戏”主题曲《戏剧人生》播放半场景
改革开放初期,港台风尚兴起,带动了粤语歌曲在国内的流行。除了磁带中的一首首专辑单曲外,随电视剧流行的影视金曲亦唱进人们心扉。1980年,香港丽的电视推出经典剧作《浮生六劫》,其插曲《戏剧人生》随之走红。歌中“尽力毋问收获”的金句,成为听众逆境自勉之座右铭,而“快乐时要快乐”一句,鼓励人们及时行乐,不为人生无常而叹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歌声响起,我们走进展览的第四章“睇戏”,品味戏里戏外的粤语妙趣。
第五章返屋企
![]()
![]()
![]()
![]()
![]()
第五章“返屋企”主题曲《光辉岁月》播放半场景
如果说Beyond的《海阔天空》给了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一个激情澎湃的结尾,那么,同样来自Beyond的另一首佳作则在结尾部分给了“粤语·粤物”展一个高潮和升华,它就是《光辉岁月》。随着歌曲首句“钟声响起归家的信号”,我们来到了展览的终章“返屋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家”是触手可及的平凡存在,而对于当年漂洋过海、历尽沧桑的越洋华工而言,万里之外的祖国故土才是“家”的所在。1990年,黄家驹以黑人领袖曼德拉的事迹为蓝本,用粤语写就这首反对种族歧视、歌颂自由的励志歌曲,与华人从“东亚病夫”到“东方雄狮”的奋发历程不谋而合,成为一代经典。
MUSIC
![]()
♬..♩~ ♫. ♪..
![]()
![]()
“未识粤语前,便知粤语歌。”很多不懂粤语的朋友,是从收听粤语歌曲开始接触这一方言并开始传唱的,他们也是粤语得以传承的重要力量。正如展览开篇所言:粤语既保留着大量中古词汇、文言雅语,又在多元文化的地缘环境下焕发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可谓“古老又时兴”;而它自近代以来伴随粤籍志士走向世界,以出色的文学、艺术作品迈向全球,书写了“世人皆识粤”的辉煌一页。时至今日,一首又一首优秀的粤语金曲仍然在五洲四海传唱,也是粤语及其作品突破语言界限引起共鸣的生动写照。
公众号 | 广州博物馆
视频号 | 广州博物馆
小红书 | 广州博物馆
微博 | 广州博物馆
撰稿 | 宋哲文
美编 | 秦 阳
校对 | 邓颖瑜
审校 | 邓玉梅
审核 | 曾玲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