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亚男
一赛跨三城,毫秒决胜负。今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项目的四项决赛全部结束。其中,8日上午举行的男子个人赛项目创造了“从0到1”的历史——5个小时穿梭珠海、香港、澳门三地,把港珠澳大桥“骑2遍”,6次“无感通关”,总长231.8公里……不仅赛道充满特色,比赛争夺也惊心动魄。在最终的大集团集体冲刺中,有多达51人的成绩都是5小时17分05秒。经过冲线位置判定,来自山东的刘志城以毫秒级的微弱优势胜出。
迎着朝阳,车队从珠海博物馆门前出发,沿着美丽的情侣路南下,“日月贝”、“珠海渔女”、澳门大桥、北安码头、港珠澳大桥、香港国际机场、迪士尼乐园、横琴大桥、环岛路……丰盈壮阔的风貌一一铺展。在香港赛段,为方便群众观赛,主办方还在车队掉头处附近设立了可容纳数百人的观赛区。当选手从观赛区前疾驰而过,观赛区的加油声一直持续到车队身影远去。
![]()
11月8日,参赛选手经过港珠澳大桥闸口。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此次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项目是十五运会唯一串联粤港澳的比赛项目,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赛事。比赛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串联香港、澳门、珠海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程231.8公里。其中,香港段55.8公里,澳门段13.5公里,珠海段117.7公里,横琴段44.8公里。比赛期间,运动员们六次经过口岸,两次经过横琴合作区“二线”通道。
为了保障赛事顺畅进行,此次比赛创新推出了“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实现运动员们“无感通关”。“我们在比赛起终点设置海关查验区,在开赛前和完赛后集中完成海关进出境人员卫生检疫、行李物品监管、进出境物资监管等工作。同时应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对比赛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人、车、物闭环管理,确保口岸环节快速通关。”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汪沛洋介绍道。
“在这个半天跨三地的赛程中,选手车轮走过的每一寸路面,都记载着三地协同发展的印记。”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黄明忠说。奔波不停的自行车轮,沾上三地的尘土,见证了赛事机制的创新与融通。在某种程度上,也见证着粤港澳三地愈发紧密的联结。
(本报广州11月9日电)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