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博时空
文博时空 作者 尹博古希腊的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主要活动在雅典,其思想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中国,同样有着“雅典”,被誉为“东方雅典”的,是江苏的徐州。徐州,古称“彭城”,有约10000年的人类活动史、6000多年的文明史、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江苏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素有“两汉看徐州,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的说法。
北宋苏轼就注意到了徐州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现象,其有言:“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余历代豪杰出于京东者,不可胜数。”因璀璨丰厚的历史文化,徐州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誉为“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徐州这片热土名人代代辈出、英雄风云际会,在这片土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两汉时期的英雄传奇、神仙故事。
![]()
徐州汉兵马俑图
高祖末年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实力颇强,刘邦不得不亲自率兵出征,后来英布被平叛,得胜还都的路途中,汉高祖刘邦途经了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徐州),在宴饮中创作了这首《大风歌》。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他在此生活了多年,一生戎马后,刘邦于晚年返回了他的故乡,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重返故乡,再过几个月,他就要告别人世。前不久,曾经助他成就功业的大将韩信因谋反被刘邦杀戮,而他麾下的大将英布又进行谋反,虽说大大小小的叛乱都被刘邦摆平,但外有匈奴环顾,内有敌对势力此起彼伏,在风烛残年之际,刘邦于他的故乡创作的这首《大风歌》,饱含着一个老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对汉王朝命运的悲慨。
![]()
刘邦像
此次返回故乡时刘邦的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又在平叛时中了一箭,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面对曾长期生活的家乡,他有着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殷切愿望,他很重视这次归乡。到了沛县,刘邦召集了昔日的亲朋好友进行了十数日的喝酒聚会。在公元前196年的沛县,只见一群父老乡亲喝酒正酣,其中有一老人身着华贵,正击筑而歌,歌唱的正是《大风歌》的歌词,一百多个孩童跟着他歌唱。
![]()
东汉 宴乐画像石 画面分二层,上层为宴会与乐舞表演,下层为车马出行。
老人腰别一剑,身着做工十分精致的带钩、带扣以及精美的饰件。在汉时,剑非常贵重,《汉书·龚遂传》记载:“民有带刀剑者,遂令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汉朝齐国为刘邦长子封地,经济发达却社会风气不好,经常有人持刀剑斗殴,老臣龚遂就建议把剑卖了换牛,把刀卖了换小牛,在农业社会中可见刀剑之贵重。在皇帝的宴会场合,除皇帝特许,一般也不允许携带刀剑,否则以谋反论处。而带钩和带扣是古人身上的束带用具,用于腰间,最早在良渚文化中发现有玉带钩,供高等级贵族使用。因此,刘邦的身份十分容易判断。
![]()
西汉 铜剑
![]()
西汉 环首铁刀
![]()
西汉 金带扣
![]()
西汉 鎏金螭虎纹铜带钩
汉高祖刘邦正唱着歌,很高兴的样子,一些官员模样的人,正给刘邦作陪。客人们站着的小心翼翼,坐着的都保持正坐的坐姿,上身挺直,膝着地,臂部坐在小腿及脚后跟上,双手规矩放于膝上,在说话时为了保持庄重,还可将臀部离开脚跟,叫作“长坐”。汉时凳子还没有传入中国,坐在凳子上双腿垂下来的坐法是南北朝之后才传入的,也叫“胡坐”。正坐是自周至隋的华夏标准坐姿,既能修身养性,也能展示礼仪规范,也称“跽坐”“危坐”等。
![]()
西汉 陶女直立俑
![]()
西汉 陶拱手男立俑
![]()
西汉 彩绘陶跽坐俑
![]()
西汉 陶跽坐驭手俑
宴会上有盛大的乐舞,乐师们同样保持庄重的正坐姿势来弹奏、吹奏乐器。汉代的宴饮时分,音乐是不能少的,西汉成帝时戴圣所揖《礼记·乐记》有:“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音乐是给人以美感的,中国古典的音乐美学便是音乐是人情所致,能够给人带来欢乐。汉代的乐器分为三类: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在此次宴会中,各色乐器应有尽有,乐工们极尽所能,展现着自身的音乐造诣。
![]()
西汉 陶抚瑟俑
先秦时期的礼乐观念中,礼乐之“乐”包括诗、乐、舞三部分,到了汉代,这一“乐”的观念依旧有巨大的影响力。乐主“情”,《乐记》有“情动于中而形于声”;舞主“容”,《乐记》有“舞动其容”;诗主“志”,用来表达志向,三者统一,才是古人所谓的“乐”。既有汉高祖刘邦对《大风歌》的吟唱,又有乐工们吹拉弹奏的各色乐器,配合歌声和音乐的舞蹈也必然会在宴会中出现。成语“长袖善舞”用来描述宴会中的舞者再合适不过,虽然这一成语后来用来形容钻营取巧,但长袖的舞者确实能够利用延长的袖子展现身姿的柔美、增强肢体的表现力和舞蹈的韵味。
![]()
西汉 陶绕襟衣女舞俑
客人们欣赏着歌乐舞,仆人们正摆弄着食具,有蒸饭的,叫作甑(zèng),有很多透气的小孔,可以蒸煮食物;在甑下的有釜,在汉代盛行,装甑以蒸煮;甑和釜旁有鼎,用以烹饪和盛贮肉类;有盛酒或粮食的,叫作钫(fāng),钫就是方形的壶,在汉以前称方形的壶为壶,到了汉时才称钫;在钫旁还配有铜勺,用以挹取钫容纳的东西。
![]()
西汉 铜釜甑
![]()
西汉 带盖陶釜
![]()
西汉 “吕”铭铜鼎
![]()
![]()
西汉 鎏金铜钫
![]()
西汉 铜勺
宴会持续到很晚,主客饮酒、吃饭、交谈甚欢。刘邦这一叱咤风云的英雄在宴会上好似忘却了所有烦恼,推杯换盏,喝得酣畅淋漓,在宴会接近尾声时,父老们纷纷敬献礼物,劝刘邦不要离开。刘邦盛情难却,奈何箭伤复发,无法过多停留,遂不再眷恋,回到了长安。汉高祖这一去,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楚国风云
“大楚兴,陈胜王(wàng)!”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掀起了浩浩荡荡的秦末农民起义,在秦的强权压迫下,各地起义势力揭竿而起,誓要推翻秦的政权。陈胜、吴广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了张楚政权,所谓“张楚”意为“张大楚国的势力”。但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军内部的自相残杀,张楚政权很快就崩溃了。接续起秦末农民起义接力棒的,是项羽和刘邦的势力。刘邦推翻了秦王朝,最终也打败了与自己争霸的宿敌项羽,在唱《大风歌》时,刘邦未尝没有对这段往事的追思,因为徐州便是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时的国都。后来,帮助刘邦击败项羽的韩信被封为楚王,在刘邦翦除异姓王的政策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楚王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其地分为二国,淮东为荆,淮西为楚,刘邦命同父弟刘交为楚王,都徐州。
![]()
西汉楚国疆域图
![]()
西汉楚王年表
刘邦对汉初时局的担忧十分有远见。在汉文帝刘恒即位时,因其放弃国家铸币权导致地方诸侯开采铜山铸币经济实力上升,中央集权削弱,国家有分裂之虞。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下诏夺取诸侯封地,诸侯心生不满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以“清君侧”为名义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
西汉 半两铜钱
楚王刘交孙刘戊所继位的楚国,是“七国之乱”仅次于吴国的反动势力。景帝三年(前154年)春的徐州,一使者骑着马踢踢踏踏地来到了楚王刘戊的宫殿前,要求接见。马是汉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军事工具,此时楚王也恰在猎场赛马后返程,周围有骑兵跟随。
![]()
西汉 彩绘陶骑马俑
汉朝的骑兵主要用弩,护卫刘戊的骑兵很多拿着弩箭和长柄武器。
![]()
西汉 铜弩机
![]()
西汉 铜箭镞
![]()
西汉 铜鸡鸣戟
“来者何人?”
一身穿铁甲看起来比较有地位的护卫上前询问。
![]()
西汉 铁札甲
使者马上回复道:“我是吴王刘濞派来的使者,找您来是有要事相商,我家大王为您带来了一些宝玉作为礼物,请您笑纳。”
![]()
西汉 兽面纹青玉璧
说罢,使者拿出了精美的宝玉呈现给楚王刘戊,楚王刘戊对他的态度感到满意,用眼神示意持武器看门的侍卫打开一条路,侍卫立刻会意,手执门辅首拉开慢慢拉开大门,让使者进去说话。
![]()
西汉 鎏金铜铺首衔环
![]()
西汉 鎏金璧形铜饰
使者向楚王刘戊传达了吴王刘濞的意思,楚王刘戊觉得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在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冬,薄太后去世,举国服丧,刘戊饮酒享乐被人告发从而被削去东海郡封地。刘戊对此怀恨在心,觉得吴王的使者来得正是时候。
“不可,不可!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万万不可!”
在刘戊表现出意动的时候,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立即上前劝阻。楚王刘戊神情不悦,看这两个老臣颇为不耐,并不听从他们的建议。见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一直喋喋不休,刘戊掏了掏耳朵,觉得好像要起茧子,最终杀念一起,让士兵诛杀了二人。
有了实力较强的楚国的加入,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七王反叛,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开启了西汉吴楚七国之乱。正月开始的叛乱三月即告平息,七王皆死,大将周亚夫所率汉军使七国三个月内溃败,楚王刘戊兵败自杀,家人匆忙将其下葬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汉代人崇玉,汉代的玉器分为四类:礼玉、葬玉、陈设玉、饰玉,玉料来源大多由新疆的和阗输入,风格写实、雕刻丰富。《礼记·玉藻》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玉在汉代是君子品德的象征,得到社会上下的推崇。在汉代,玉同时象征着权力、地位和信仰,玉在现世是身份的代表,而在人死后,则可使人进入永生的世界。刘戊墓中即出土了不少精美玉器。
![]()
汉 葬玉组合 这组葬玉由镶棺玉璧、玉枕、玉面罩、玉握和足玉组成。
![]()
西汉 “食官监”玉枕
![]()
西汉 豚形玉握
一件金缕玉衣,包裹了楚王刘戊的尸身。玉衣主要出土于汉代,也称“玉匣”“玉柙”,是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其做工极为精美,相传能够保持尸身的不朽,让人起死回生。伴随刘戊玉衣的,还有一口玉棺,以及大大小小的玉制随葬品。后来,西汉末年的起义军赤眉军从泰山出发一路占领到徐州,对楚王陵挖门盗洞,金银铜器洗劫一空、玉器悉数砸烂,刀斧劈砍棺材取出尸骨,楚王刘戊的尸身被赤眉军四分五裂,金线被扯出,玉片散落,独留狼藉一片。在考古学家的修复后,今日的玉衣得见于徐州博物馆。
![]()
![]()
![]()
西汉 金缕玉衣
![]()
西汉 螭虎纹玉饰
![]()
西汉 勾连纹玉管
两汉仙踪
玉衣并不能使得身体不朽,反而极大地刺激着盗墓贼们不畏困难,肆意糟践达官贵人们的尸骨。永生的愿望或许难以达到,但追求永生却是两汉不可磨灭的社会风气。楚王刘戊等一众汉代达官贵人之所以大量用玉,就和神仙思想密切相关。每一位达官贵人,都渴望升仙,汉代的整个社会弥漫着神秘的氛围,人们对仙人的世界深信不疑。
![]()
西汉 “福寿无疆”瓦当
![]()
汉 “长生无极”铭瓦当
随着楚王刘戊身死,“七王之乱”的余波逐渐被扫除,从刘邦开始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埋下的诸侯王势大的隐患也被基本拔除,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文帝、景帝采用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让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恢复了秦末多年战争带来的破坏,到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国家已经非常强大了,汉民族到达了历史的新阶段,汉文化的主流基本形成。
![]()
东汉 建筑、人物、车马画像砖
汉武帝刘彻也是十分信神的一位皇帝。传说在七月七日,汉武帝让宫人好好地把宫殿打扫装饰,在大殿里设置座位,用紫罗铺地,焚烧百和香,布置用云锦做的帷帐,点燃九光灯,摆上从玉门来的枣子,斟满葡萄酒,又吩咐宫人准备菜肴,翘首以待西王母,以求不死灵药。西王母是汉代最重要的一位神仙,其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她掌管生死、让人长生。西王母地位之高,从汉代官府对西王母祭祀的直接提倡中就可看出,汉代对西王母设有专祀,《太平御览·礼仪部》引《汉旧仪》说:“祭西王母于石室皆有所,二千石、令、长奉祀。”在民间,对西王母的祭祀也是十分盛行。
![]()
汉 西王母摇钱树(局部)
1983 年 8 月四川广汉万福狮象村出土的汉代文物西王母摇钱树,树身高 104 厘米,为青铜质,由树干、树叶和朱雀组成。树干分六节,上挂大小叶片 64 片,小叶片分别插在大叶片两侧。树叶钱币中间、头顶华盖的即为西王母。
![]()
东汉 东王公西王母人物画像铜镜
在汉代,为与西王母对应,人们塑造出东王公的形象作为西王母的配偶神,东王公西王母常成对出现在汉代艺术中,但总的来说东王公地位并不如西王母。
![]()
东汉 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
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现藏定州博物馆。为迄今所见最早,且为汉代玉器中唯一一件玉座屏,其上所饰的纹饰为迄今所见物种最多和饰有东王公、西王母像者,在玉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作为两汉文明发源地的徐州,西王母被大量表现在画像砖中。在其他地区出土的画像砖中,西王母的图像也非常多见,如《陕北汉画像石》一书中一百二十多个汉墓,西王母图像甚至可见62幅。
![]()
东汉 西王母
![]()
![]()
东汉 西王母 车马出行
与西王母相关的一些图像,也在徐州地区有所表现,如祭祀西王母的场景、西王母仙境和开明兽。传说后羿拜访西王母求取不死药,为昆仑山看门的便是开明兽,《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正是说开明兽把守着昆仑山,只有拥有强大力量的后羿才得以到达其所在地。
![]()
汉 徐州沛县祠西王母图
![]()
汉 徐州拉犁山汉墓门楣部分开明兽
![]()
汉 徐州十里铺汉墓开明兽
汉代神仙思想之蔓延,从画像砖中可见一斑。而在徐州,特别地还有彭祖这位长生神仙,徐州的古称彭城,即来源于神仙彭祖。徐州是彭祖文化的发源地,彭祖是轩辕黄帝的七世孙,在尧时期被举用为大臣,后被分封于徐州,建立大彭国,在东方拱卫华夏部落。当时的徐州是东夷族的领地,文明程度较低,彭祖的到来为当地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彭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就是他的长寿,相传其“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
甲骨文上的“彭”字
彭祖的长寿被反复提到,庄子《逍遥游》有:“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是说彭祖如此长寿,人们和他相比就实在可悲可叹。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里的“彭”指代长寿,而“殇”指代短寿,“齐彭殇为妄作”意为把长寿和短寿等同起来是虚妄的。神仙是长寿的,因此人们想要成为神仙,而彭祖是长寿的,因此他被认为是神仙,西汉《列仙传》刘向将彭祖放入仙人之列。
![]()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
至今,发源于徐州的彭祖文化还产生着世界性的影响,彭祖的长寿之道是饮食、健身和房中术,通过对自身的调理以顺应自然达到养生长寿。在道家的修真理论中,通过自身的修行,精气神的返还过程被称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人精气不足便要修行,通过后天的努力补足先天的缺憾,最后羽化成仙,也因此彭祖被道家十分推崇,彭祖通过修养和长寿即是仙学内丹修炼的表现。所谓仙者,长生迁去也,仙学自《道德经》衍生,旨在追求长生,素有内丹派和外丹派的划分,通过服食金丹达到长生被称为外丹派,唐末五代以来逐渐没落,至今占据主流的就是如彭祖般的内丹派,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赤松等。
![]()
赤松子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神仙赤松子“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赤松子是神农时代的雨师,服水玉以成仙,炎帝的女儿追随他,也成了神仙,这样的神人就常在昆仑山西王母的石头宫殿居住。
穿越千年,我们对徐州最为厚重的两汉文化进行了一番体验。汉高祖于徐州龙兴,数位楚王于此建都,彭祖文化在此发源。在汉代,儒生与方士合流,共同编织着统治人民的意识形态,玉石、画像砖等众多文物体现着两汉文化的神秘、两汉人的信仰观念。当然,徐州的风物还不止于此,历代豪杰很多都在徐州留下精彩的故事。
图片 | 杜广磊
排版 | 刘慧伶
设计 | 王梓琳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