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萌萌)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之际,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特别推出的《人民探访·进博专场》节目中,直观复星首席执行官刘釜均博士分享了企业深耕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实践与规划。作为拥有30年生命科学和医疗行业经验、兼具中美两地产业实践的专家,刘釜均围绕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本土化布局及行业价值,展开了深度解读。
![]()
进博亮点:手术机器人实现“诊断-治疗”闭环落地
作为进博会“全勤生”,直观复星本次参展亮出“达芬奇全家福-达芬奇多孔及单孔手术系统”及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多款前沿产品与技术引发关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Ion支气管镜机器人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形成的“精准诊疗闭环”。刘釜均介绍,对于肺癌,传统诊断难以精准取样,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凭借形状感知技术,可实现毫米级精准活检,大幅提升诊断准确率。目前,这一诊疗方式已在江苏徐州完成亚洲首例连台手术,通过Ion支气管镜机器人精准取样后,随即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肿瘤切除,真正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
本土深耕:从生产到生态的全链条创新布局
自2017年成立以来,直观复星持续加大本土化投入,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生产端,除Xi主机国产外,手术机械臂及配套耗材的本土化生产正有序推进,将全球先进技术转移至中国。研发端,聚焦AI技术与临床需求结合,基于中国临床数据打造本土化AI创新生态,让术前个性化方案制定、术中预警、术后复盘培训更贴合中国医患需求。
刘釜均强调,手术机器人的价值发挥离不开生态支撑。企业每年投入超1亿元用于医生培训,20年来已为中国培养1.5万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生;同时组建高效服务团队,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累计服务中国患者超81万人次。“我们坚持‘买得起、用得精、管得好’九字方针,通过生产、研发、培训、服务全链条布局,让前沿医疗科技真正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价值赋能:手术机器人重构医疗生态,未来聚焦本土创新出海
刘釜均指出,手术机器人产业是人工智能与医疗创新的完美结合,对患者、医生和社会均具重要价值。对患者而言,相比传统手术,其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康复更快;对医生而言,它不仅是 “如虎添翼” 的手术工具,更能降低工作强度,甚至打破外科领域的性别差异;对社会而言,它能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分配,提升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普及度,以更精准、高效的方式满足患者不断升级的多元化医疗需求。
谈及未来规划,刘釜均表示,直观复星正加速达芬奇五代机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与上市进程,同时深化本土创新,计划推出更多基于中国临床数据和需求的新产品。“我们期待未来中国本土创新的医疗科技产品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