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大埔茶阳花环龙在十五运开幕式上惊艳亮相,时长共28秒)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广州举行。开幕式暖场节目中,来自梅州市大埔县的非遗花环龙腾跃而起,33名青年为手中的舞龙赋予生命,将现场氛围引向高潮。
“为这次重要的演出,我们做足了准备。”据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省级非遗传承人饶武昌介绍,自9月接到演出通知以来,他已经带领队伍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
![]()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中龙舞(花环龙)表演。
在参演人员的选拔上,饶武昌以技术水平为标准,选出了一群年轻人,组建起一支茶阳舞龙“梦之队”。“我们这次来了33人,选出来的舞龙都是一把好手!”
一个多月的训练中,除了加强基本功、提高舞龙技巧外,表演队还与新的表演音乐进行了长期的磨合。“在村里表演,我们用的是自己的传统乐器,但外出表演,则需要适应现场的音乐。”饶武昌表示,“出发前,所有人都对新的音乐有了‘肌肉记忆’,已经十分熟练了。”
10月30日,表演队抵达广州,在开幕式临近的紧张氛围中开展了一次又一次排练。总排练结束了,就独自排练;体育馆的排练结束了,就回到酒店继续排练……终于,队员们的汗水在开幕式上绽放出了凝聚客家文化之美的花。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演出中,表演队围绕“龙”的元素准备了全新的服装和舞龙器具,用鲜明的色彩将“广东非遗大埔茶阳舞龙队”的名字留在全国观众的心中。
![]()
广府庙会开幕展演暨民俗文化活动上龙舞(花环龙)表演。资料图
“这次表演,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客家文化的风采,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走下舞台,饶武昌难掩心中的喜悦。此次表演,对花环龙而言并不止于享受来自全国人民的赞誉,更意味着又一项客家非遗技艺抓住机遇走出梅州,在活态传承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花环龙起源于大埔北部地区的民间传统龙舞“软腰龙”,已二百余年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每逢春祭和正月十三宗祠祭祖上灯之际,大埔县茶阳镇村民就会用竹、纸编扎成龙状,开展舞龙活动,欲求上天赐福、祈愿年年平安。
由“软腰龙”演化而来的花环龙在继承中原古汉族龙舞的基础上,吸取了民间舞蹈、古典戏剧舞蹈“刚中带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以“文舞”“软舞”为基调,围绕独特的“站、蹲、跪、团、骑、坐”舞技舞法,使花环龙舞得娇柔婉转,潇洒自如。
2007年,龙舞(花环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方+见习记者 李佳桦 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 李淑娟
视频/图片素材 李淑娟提供
【作者】 李佳桦;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