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莱芜北服务区两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偷货车生姜的视频被曝光,负责人回应将内部处理涉事人员,处以扣除一个月工资的处罚。因当事人未报警,此事按内部流程处置,而该行为涉职务相关,服务区需先担责再追偿。
![]()
第一个让人在意的观点: 公职或服务行业人员的行为,不能只靠“内部处理”蒙混过关。就像小区物业保安偷偷拿业主快递,物业说内部批评就完事,业主肯定不答应。服务区工作人员穿制服履职时犯错,代表的是整个服务区的形象,只内部罚工资,难免让人觉得“护短”,没法让公众信服。
第二个观点: 职务相关的违规行为,责任不能只算在个人头上。比如楼下便利店店员趁上班拿商品,老板不能只罚店员就完了,还得给顾客道歉赔偿。服务区工作人员是在工作场所、穿制服做事,其行为和职务挂钩,服务区理应先承担责任,再向个人追偿,这才是合理的权责划分。
![]()
给大家提三条实用建议: 第一,遇到类似情况别忍气吞声。货车司机要是觉得权益受损,哪怕金额不大,也可以报警或向相关部门投诉,别让“内部处理”成了违规者的“保护伞”。只有主动维权,才能倒逼对方规范处理。
第二,相关单位要公开处理流程和结果。就像公司处理员工违规会公示一样,服务区这类公共服务场所,更该把处理过程、处罚依据说清楚。公开透明才能消除质疑,也能给其他工作人员敲响警钟
第三,行业该明确职务行为的责任边界。比如公交公司会明确司机工作中的权责,服务区也该出台相关规定,让工作人员知道哪些行为不能做,一旦违规,个人和单位该承担什么责任,从源头减少类似问题。
![]()
其实大家在意的不是几斤生姜,而是公共服务场所工作人员的操守,还有处理方式的公平公正。内部处理不是不行,但得有公开的标准、让人信服的结果,不能搞“暗箱操作”。
生活里遇到类似的不公,别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的一次维权,可能会让更多人避免踩坑。公共服务的底线,需要我们每个人一起守护,你说对不?#如何看待服务区人员偷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