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自动巡检的机器人、防止高压线被撞的“电子哨兵”、让千年古建“微缩复活”的榫卯模型……11月7日,2025年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展落下帷幕。这场为期三天的盛会,集中展示了来自全省一线职工的1700余项创新成果,不仅设置了绝技绝活表演、非遗展演等精彩环节,更吸引了近400名劳模工匠齐聚一堂,开展面对面交流。
从“大国重器”到“智造先锋”
步入省总工会主展区,一尊庄严威武的九三胜利日阅兵礼炮首先映入眼帘,冰冷的金属质感诉说着国之威仪。来自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正细致讲解:“为确保鸣放的绝对稳定,我们对其进行了微小的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礼炮的可靠性。”观展群众驻足,称赞这是“大国重器”与“小微创新”的完美融合。
展馆内,硬核科技比比皆是,彰显着能源大省的创新实力。一台基于YOLO模型的混凝土检测机器人灵活地移动着机械臂,对模拟构件进行无缝扫描,其“眼睛”能精准识别肉眼难以发现的内部缺陷。不远处,数台潜伏式二维码地标导航AGV小车正沿着地面清晰的二维码路径有序穿梭,它们能自动避障、按节拍运送物料,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无人运输队”。在煤矿安全领域,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正实时分析着井下传回的画面;先进的算法模型让摄像头不仅“看得见”,更能“看得懂”风险隐患,为矿工生命筑起一道数字防线。
劳模工匠成最亮“明星”
在本次展会上,劳模工匠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在省国防工会展台前,周建民、韩丽萍、艾敏等大国工匠们身披红色绶带,成为人群关注的焦点。
“火箭发射容不得半点马虎,”大国工匠韩丽萍手持一个精密的航天部件向观众介绍,“通过我总结的经验,我们改进了高精度柔性仿形弹性装夹系统,成功消除了车铣接刀阶差,将航天密封盖的良品率提升至99.3%。”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极致的追求。
全国劳模王文胜则将自己的4项“五小”创新核心技术带到了现场,并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互动擂台。他邀请观众挑战“手眼协同码高台”项目——将台球与亚克力板依次码高。“快来试试,看看你们最多能码几层!”在他的热情带动下,现场观众排起长队,踊跃参与,在欢声笑语中亲身感受着工匠精神对精度与耐心的考验。
传承古老技艺启迪现代智慧
创新不仅面向未来,也传承着历史的文脉。在朔州展区,一座精巧绝伦的佛光寺东大殿木雕模型吸引了众多目光。山西晟龙木雕模型艺术有限公司的匠人,通过深入研究,运用传统的榫卯工艺,将千年古建的内部结构毫厘不差地复刻出来,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古人“斗拱飞檐”间的营造智慧。
此外,平遥推光漆器流光溢彩,运城鹳雀楼模型气势恢宏,左云的“白羊绣”色彩斑斓,晋城的玉皇庙二十八星宿白描长卷神韵生动……一项项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展品,在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生产手段后焕发出新的生机,为这场科技盛宴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文化底色。
解决难题就是最大创新
创新的源头活水,始终来自生产一线。在省电业工会展区,今年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张杰,正向来宾演示他团队研发的“输电线路防大型机械施工碰线共建限位告警装置”。“这项改进解决了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大难题!”他指着装置模型解释道,它能有效预防吊车等大型机械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时误碰线路,切实保障电网与人员安全。
在省总非公工委展区,荣获大赛一等奖的“高精度滑槽动态计量装备及智能绿色装车系统”项目前围满了人。项目带头人详细讲解着工作原理,一旁的模型演示着稳定、精准的计量过程。参观的职工群众纷纷称赞其“运行费用低、维护量少”。该项目方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会继续深化成果转化,为职工搭建更广阔的创新平台。”
从省建筑业工会展区内国内首创的“5G智能塔式起重机远端控制系统”,到省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展区里“90后”小伙杨刚手下栩栩如生的彩色面塑,再到顺丰展台前能延长食品保鲜期的“异形件包装盒”,每一项成果都精准瞄准了一个生产或生活中的“痛点”,凝结着一线职工的智慧与汗水。
来源:山西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