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兴庆
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呼唤着新模式的引入与新动能的注入;而日益成熟的互联网与数字技术,也亟待开拓新的应用场景,释放新的时代功能。
从当前的实践看,面向“三农”的新型普惠数字社区,在链接农村与城市、深度契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内在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正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
以文化为媒,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普惠数字社区以内容为纽带,贯通农业产销全链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日前发布的《2025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在生产端,快手农技直播助力广大农户掌握实用技术,日均3.6万场的农技直播与4100万活跃用户,见证着农业技术传播的广度与效率。在销售端,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结合高效物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以“故事+产品”的方式,激发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与文化共鸣。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快手平台的“三农”作者共接到3.5亿笔订单,用户通过视频“种草”下单的数量持续增加,日均视频“种草”购买用户数增长16.5%,粉丝贡献了“三农”创作者总销售额的78%。
以平台为基础,培育兼具数字能力与文化自信的新农人。人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而普惠数字社区正日益成为新农人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来自快手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其平台上的“三农”万粉创作者视频年播放量突破7200亿次,视频互动量高达119亿次。其中新农人创作者同比增长34.2%,95后正成为创作中坚,30岁以下创作者数量达8.4万。新农人以青春视角重新诠释乡土,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以内容为桥,构筑乡村文化新场域。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普惠数字社区以鲜活直观的表达,成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新载体。从数据看,快手的“村口小舞台”每天观看人次超千万,“乡镇相亲”直播年累计连麦次数超85万,这些内容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也成为广大网民了解乡村风貌、感知乡土人情的重要窗口。
乡村文旅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文化共生的实践。以贵州省遵义市乌江寨为例,通过“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协同模式,山水相依的诗意风景与多民族文化相映生辉,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这里感受到乡村全面振兴的魅力。
以文化为弦,共谱乡村治理新篇章。乡村全面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风文明是保障。在数字化时代,出色的乡村治理不仅依赖制度创新,更植根于“以文化人”的社会基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为构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激活乡村治理的文化内生动力提供了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社区其实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工具属性,正在演变为传承村规民俗、议事协商、树立新风的文化场域。
“十五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5年,也是普惠数字社区赋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期待各平台坚守“普惠”初心、发挥数字动能,持续加强对三农创作者的扶持与引导,优化内容生态建设;也希望新农人以诚信为本、以文化为魂,既立足自身成长,更心怀行业大局,在数字家园传递农耕文明的智慧与温度。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