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第一章
十二月的北方城市,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街道。李文丽把最后一件夏装塞进行李箱,拉上拉链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窗外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剧烈摇晃,而她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三亚天气预报是恒定的二十八摄氏度。
“妈,暖气阀真的都要关掉吗?”十岁的女儿小雨抱着泰迪熊站在卧室门口。
“全部关掉。”李文丽边说边走到客厅的暖气阀前。金属阀门冰凉刺骨,她用力拧紧时,关节泛白。接着是厨房、卫生间、每个卧室,她依次关闭了五个暖气阀门。随着最后一个阀门闭合,房间里某种细微的嗡嗡声消失了。
丈夫张强在厨房检查水电燃气开关。“电闸要拉吗?”
“总闸留着,冰箱还要用电。其他分闸全部关掉。”李文丽摸了摸暖气片,金属的冰冷从指尖传遍全身。他们要去三亚过整个冬天,这是她工作十年第一次休长假。
门铃响起。对门的王阿姨端着保鲜盒站在门口,里面是刚包好的饺子。“听说你们明天去三亚?路上吃。”
李文丽接过饺子,热气在冷空气中形成白雾。“谢谢王阿姨,我们三个月后就回来。”
“三个月啊……”王阿姨瞥见客厅里的行李箱,“那暖气?”
“全关了。反正没人住,省点暖气费。”李文丽笑了笑。
王阿姨嘴角抽动一下,没说什么。
送走王阿姨后,张强皱眉看着李文丽:“其实可以留一两组暖气低温运行。”
“一组暖气一天多花十块钱,三个月就是九百。”李文丽计算器按得噼啪响,“加上基础热费,能省两千多。这笔钱够我们在三亚吃多少海鲜?”
张强不再争论。他早就学会在家庭开支问题上保持沉默。
夜深了,李文丽最后一次检查行李。三个大箱子,两个背包,还有小雨的书包。她拍下关掉的暖气阀照片,发到朋友圈:“南下过冬,节能模式启动!”
点赞迅速增加。评论里多是羡慕之声。
“真羡慕说走就走。”
“三亚好地方,记得防晒。”
只有楼下邻居刘美娟的评论略显突兀:“冬天关暖气?家里不会潮吗?”
李文丽回复:“门窗紧闭,没问题啦。”
她放下手机,没在意。刘美娟是小区有名的计较人,四十多岁,离婚后独自带着上初中的儿子。去年因为楼上脚步声吵闹,多次在业主群抱怨。
第二天清晨,出租车载着他们驶向机场。李文丽靠窗回望自家窗户,心情雀跃。
飞机攀升时,她关闭手机飞行模式。三个小时后,三亚湿热空气扑面而来。
第二章
三亚公寓比照片上小,但干净整洁。李文丽推开窗,海风咸湿。楼下游泳池碧蓝,椰子树随风摇曳。
“妈,我可以游泳吗?”小雨兴奋地跳着。
“先收拾行李。”
张强连接WiFi后,手机震动不停。大部分是工作群消息,夹杂小区业主群通知。他瞥了一眼,放下手机。
“公司有事?”
“不是,小区群里在讨论暖气费。”
李文丽接过手机。业主群消息99+,最新一条来自刘美娟:“某些邻居只顾自己享受,不考虑整栋楼保暖。”
下面有人附和:“就是,暖气是集体的事。”
李文丽冷哼:“多管闲事。”她把手机扔回给张强,“度假模式开启,别理这些。”
傍晚,他们去海边。小雨在沙滩奔跑,李文丽和张强赤脚踩水。温暖海水漫过脚踝,与北方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要是能一直住这里多好。”李文丽感叹。
张强望着远处渔船:“三个月后还得回去上班。”
“想想办法嘛。你公司不是有远程办公政策?”
“偶尔可以,长期不行。”
李文丽踢水花。她知道丈夫安于现状,但她想要更多。这次三亚之旅是她精心策划的第一步。
回家路上,小雨睡着在张强背上。公寓楼道灯昏暗,李文丽翻找钥匙。
手机响起。刘美娟发来微信消息:“文丽,你家暖气真全关了?”
李文丽皱眉打字:“是啊,出发前关的。”
“能不能打开低温运行?我家今天温度降了两度。”
李文丽把手机给张强看:“你说她是不是有病?她家温度关我家什么事?”
张强犹豫:“其实老楼供暖是串联的……”
“咱家暖气片独立控制的!”李文丽提高声音,“她就是找茬。记得去年为停车位吵架的事吗?”
张强不再说话。
回到公寓,李文丽准备洗澡。手机又响,刘美娟发来长语音。李文丽直接删除对话,设置免打扰。
热水从花洒倾泻而下,她哼着歌。窗外,三亚夜景璀璨。北方纠纷远在天边。
第三章
李文丽被手机震动吵醒。凌晨两点,屏幕显示十几个未接来电,全是刘美娟。
张强翻身:“怎么不接?”
“不想接。”
微信新消息提示音接连响起。在寂静夜晚格外刺耳。
“看看吧,万一有急事。”
李文丽解锁手机。刘美娟消息塞满屏幕:
“李文丽你接电话!”
“你家暖气全关,我家现在只有十六度!”
“我儿子感冒发烧了!”
“你这人太自私了!”
最后一条是语音消息。李文丽点开,刘美娟尖厉声音在卧室回荡:“李文丽你缺德不缺德?整栋楼就你家关暖气!我儿子要是病重了跟你没完!”
小雨在隔壁房间哭起来。李文丽赶紧下床。
哄睡女儿后,她脸色铁青。张强查看手机:“业主群也吵翻了。”
刘美娟在群里发温度计照片,显示十六度。下面她控诉:“304李文丽家关暖气,导致整栋楼热量流失。这种自私行为该不该管?”
有人质疑:“关一家暖气影响这么大?”
刘美娟回复:“老楼是串联供暖!她家关暖气,冷水从她家过,整单元温度都受影响!”
几个低层住户附和:“难怪我家今天也冷了。”
“自私自利的人就不该住集体楼房!”
李文丽手指发抖,打字回复:“刘美娟你嘴巴放干净点!我自家暖气爱开爱关是我的权利!你自己怕冷交不起暖气费别赖别人!”
发送后,群里寂静。
张强叹气:“何必跟她吵。”
“你没听见她骂我什么?”李文丽眼眶发红,“我们在几千公里外,她半夜打电话骂人!”
“老楼供暖确实是串联的……”张强小声说。
“所以呢?法律规定了冬天必须开暖气吗?”李文丽猛地打断张强,声音尖锐得像玻璃碎片。“我交的暖气费,我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她家冷她不会自己多交钱开大点?”
张强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背对她躺下。黑暗中,李文丽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和窗外隐约的海浪声。三亚的温暖夜晚突然变得令人窒息。
她抓起手机,手指用力地敲击屏幕,在业主群里发出一条新消息:“各位邻居,我家的暖气阀门确实关了。但我咨询过专业人士,独立控制的暖气系统关闭一家对别家影响微乎其微。如果有人家里温度低,建议先检查自家暖气管道是否堵塞,或者联系热力公司,而不是半夜打电话辱骂他人。”
消息发出后,群里一片寂静。李文丽把手机调成静音,重重躺回枕头。空调运转的轻微嗡鸣取代了北方家中熟悉的暖气片温热感,这种差异让她莫名烦躁。
第二天清晨,李文丽被阳光晒醒。张强已经起床,在厨房准备早餐。小雨兴奋地跑来跑去,计划着去海边堆沙堡。
“妈妈,我们今天还去游泳吗?”小雨扒着门框问。
“去,当然去。”李文丽勉强挤出笑容。
餐桌上,张强试图缓和气氛:“业主群安静了,估计没事了。”
李文丽哼了一声,咬了口面包。她知道自己没错,但一种隐约的不安感像细小的沙粒,藏在愉悦假期的缝隙里。
早饭后,他们去了海滩。湛蓝的海水和温暖阳光暂时驱散了李文丽心中的阴霾。她看着小雨和张强在浪花中追逐,拍下视频发到朋友圈。点赞和羡慕的评论迅速涌来,她刻意忽略了一条来自小区物业经理的私信:“李女士,关于您家暖气的问题,能否抽空沟通一下?”
下午回到公寓,李文丽才看到这条消息。她皱眉,回复道:“王经理,我家暖气已关闭,属于正常操作。如有疑问,可查阅供暖协议。”
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闪烁片刻,然后发来一条语音消息:“文丽啊,不是我要找你麻烦。是刘美娟今早来物业闹了,说她家温度已经降到十五度,孩子感冒加重。咱们这栋楼确实是老式串联供暖系统,您家关掉暖气,冷水循环经过您家,确实会影响上下楼的温度...”
李文丽没听完就关掉了对话。她走到阳台,深吸一口咸湿的空气。楼下游泳池里,几个孩子正在嬉戏。她的假期不该被这些琐事打扰。
“怎么了?”张强端着水果走过来。
“物业也来多管闲事。”李文丽把手机塞进口袋,“不管他们,我们明天去蜈支洲岛。”
张强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两天,李文丽刻意避免查看业主群和私信。她带着家人逛遍三亚的景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又一张笑脸照片。但每到深夜,当她独自刷手机时,总会不自觉地瞥向那些未读消息。刘美娟又发了几条长语音,她一直没点开。
第三天下午,小雨有些发烧,可能是游泳后吹风着了凉。他们提前回到公寓。李文丽给小雨量体温,喂药,然后守在她床边。
手机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李文丽接通,屏幕上出现母亲担忧的脸。
“丽丽,你们小区群里吵翻天了,怎么回事?”
李文丽心里一沉:“妈,你怎么也看到了?”
“对门王阿姨截图给我的。说刘美娟在群里骂你自私自利,还说要联合其他邻居让你赔暖气费。”
李文丽走到客厅,压低声音:“你别管了,她爱闹就闹去。”
“丽丽,老楼供暖确实是串联的,你关暖气,上下楼都会冷。这是常识...”
“怎么连你也帮她说话?”李文丽声音提高,“我省我家的钱,犯法了吗?”
母亲叹气:“不是犯法,是邻里关系...你们还要回去住的呀。”
通话结束后,李文丽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张强从卧室出来,小声说:“小雨睡了。”
“你早就知道关暖气会影响别人,是不是?”李文丽突然质问。
张强犹豫片刻,点点头:“老楼都这样...但我想着咱们就关三个月,影响应该不大...”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你当时那么坚决要省这笔钱,我说了你会听吗?”
李文丽语塞。她转身看向窗外,三亚的夕阳正缓缓沉入海平面,天空被染成橙红色。这一刻,北方的寒冷和邻居的愤怒仿佛遥不可及,却又像一根细线,牢牢牵着她。
当晚,李文丽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却发现四面墙壁结满冰霜,刘美娟和一群邻居站在门口,冷漠地盯着她。
她惊醒过来,浑身是汗。空调温度显示二十六度,但她感到一阵寒意。轻轻下床,她拿起手机走进卫生间,关上门。在昏暗的光线下,她开始搜索老式住宅楼供暖系统的相关信息。
一条条专业解释和用户分享的经验出现在屏幕上。正如张强和母亲所说,串联式供暖系统中,关闭单一单元的暖气确实会导致循环水温下降,影响相邻住户。尤其老旧小区,保温性能差,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李文丽坐在马桶盖上,感到一阵头晕。她原本理直气壮的立场开始动摇,但强烈的自尊心让她不愿承认错误。
“就算这样,她也不能半夜骂人。”她喃喃自语,试图说服自己。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新微信消息弹出。发送人竟是刘美娟楼上的住户,502的老陈。消息很短,但让李文丽彻底愣住了:
“李女士,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明天我家也要去南方过年,暖气会关掉。提前跟您说一声,毕竟您家在我家正下方。”
李文丽盯着这条消息,手指冰凉。她突然意识到,如果502关掉暖气,她家将成为被夹在中间的“冷房子”——楼上楼下都关闭暖气,她家的温度会如何?
她颤抖着手指,翻到与刘美娟的对话窗口。那些未读的语音消息突然变得沉重。她点开最后一条,刘美娟的声音不再尖锐,而是带着疲惫:
“文丽,我儿子发烧三十九度,我带他在医院输液。我知道我说话难听,但我真的没办法了...你能不能至少开一组客厅的暖气?我保证不再打扰你度假。”
卫生间狭小空间里,语音消息播放完毕后的寂静比任何声音都震耳欲聋。李文丽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脸色苍白。她想起小雨发烧时自己的担心,那种焦虑感与刘美娟的声音产生了共鸣。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在屏幕上停留片刻,然后开始打字。不是回复刘美娟,而是给502的老陈: